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榴梿重要害虫-马来异裂木虱[Allocarsidara malayensis(Crawford)]在中国的发现及其潜在适生区预测

热带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报道了榴梿重要害虫——马来异裂木虱[Allocarsidara malayensis (Crawford)]在海南的发现,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克隆了其COI基因,描述了其对榴梿的危害情况,并预测了该害虫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通过25个有效分布点位和19个气候环境因素,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马来异裂木虱的潜在适生区,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法进行验证,同时运用刀切法分析影响马来异裂木虱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马来异裂木虱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在东南亚、南亚、非洲、南美州和北美洲的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我国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云南、四川、贵州均存在马来异裂木虱的适生区,且海南全省及台湾部分沿海地区为高适生区。在影响马来异裂木虱潜在地理分布的环境因素中,最湿月份的降水量(Bio13)和最湿季度的降水量(Bio16)为最重要影响变量。由于马来异裂木虱的适生区与榴梿的种植区较为一致,为防止马来异裂木虱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保障我国榴梿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强马来异裂木虱的监测,同时开展该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消长规律研究,研究结果为该虫经济高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榴梿 马来异裂木虱 形态特征 COI基因 MaxEnt模型 适生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粒咖啡果实特征和种子萌发特性

种子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小粒咖啡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态指标变化情况,以22个小粒咖啡品种果实和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指标,分析种子质量、种子吸水特性等,常规沙床催芽育苗后对幼苗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成熟的果实为深红色浆果,有外凸的果脐,果实整体呈长圆形,种子呈凸平状卵形或椭圆形,果实、种子变异系数较小。1 kg果实制成鲜豆重量为250.00~431.00 g,制成种子重量为105.88~233.41 g,鲜干比在10.59%~23.34%之间,百粒重为14.52~24.27 g,归类为大粒种子,出米率为77.09%~85.68%,种子含水量为45.34%~74.05%,种子吸水呈缓慢吸水再缓慢下降两个阶段,不同品种间种子质量指标变异较小。播种49 d种子发芽,63 d长成两叶苗,不同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具有显著差异,xys141、xys101、xys121、xys133整体发芽率、发芽势也比较高,发芽日数也较短,自身种子活力较强;不同品种的总鲜重、下胚轴鲜重、根鲜重、下胚轴长、主根长、株高等幼苗质量特征有显著差异,xys121、xys123整体幼苗质量较好。

关键词: 小粒咖啡 果实特征 种子质量 种子萌发 幼苗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气荚膜梭菌疫苗研究进展

畜牧与兽医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一种在自然界及动物胃肠道内广泛存在的条件性致病菌,对畜禽养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接种疫苗是防控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主要手段,并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在畜禽养殖中的使用,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本文综述了产气荚膜梭菌α、β、ε毒素蛋白作为疫苗抗原成分的应用,重点阐述在灭活疫苗、类毒素疫苗、基因工程活疫苗、纳米颗粒疫苗或佐剂和多表位疫苗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疫苗 抗原 毒素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氢醋酸钠处理对澳洲坚果果实保鲜效果及内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设定0、0.1、1 mmol/L和10 mmol/L共4种浓度的脱氢醋酸钠(sodium dehydroacetate,SD)溶液,分析其延长澳洲坚果果实货架期的效果。结果表明,0 mmol/L SD溶液处理的澳洲坚果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呈现质量下降、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明显上升的趋势,贮存时间不宜超过16 d。贮藏16 d时,1 mmol/L SD溶液处理澳洲坚果果实腐败率显著下降23.34%。微生物学组学分析表明,1 mmol/L SD溶液会使澳洲坚果果实样品内生细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失去优势菌群地位,果实内生细菌群、内生真菌群拮抗关系减少,从而抑制果实腐烂。综上,1 mmol/L SD溶液可以抑制澳洲坚果果实腐烂,提升其品相并延长保存时间。

关键词: 澳洲坚果 脱氢醋酸钠 腐烂率 内生菌 微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果树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使用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对香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不同浓度PEG-6000(5%、10%、15%)模拟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状态、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浓度的增加,香蕉幼苗叶片逐渐枯萎发黄,长势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均逐渐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MDA含量及POD活性均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CA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10%PEG-6000浓度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表明香蕉幼苗在5%PEG-6000和10%PEG-6000浓度的干旱胁迫时,可通过自身的调节以及抗氧化酶保护系统等减轻干旱带来的伤害。

关键词: 香蕉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PEG-6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YOLOv8的竹笋分割方法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现有的竹笋精准分割方法计算复杂度高,且模型庞大不利于在算力有限的边缘设备上部署。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轻量化方法进行竹笋分割。首先,设计野外竹笋图像采集试验,通过人工标记构建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采用YOLOv8深度卷积网络模型作为竹笋分割的基础模型,并进行模型训练和验证。最后,设计两组对比试验,验证其精准性和高效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竹笋分割方法在测试集上的检测平均精度和分割平均精度分别为0.927、0.931,较YOLOv7模型分别提升3.6%、5.7%,较YOLOv8_x模型分别提升0.1%、0.4%。此外,所设计的分割方法速度为169帧/s,参数量为43.8M,模型尺寸为92.3MB,相比YOLOv7模型,分割速度提高71帧/s;相比YOLOv8_x模型,分割速度提高51帧/s,参数量减少24.6 M,模型尺寸减少51.6 MB。为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实际部署可行性和高效性,将YOLOv8_l模型部署到英伟达边缘设备上,部署后的竹笋分割算法在测试集上的检测平均精度均值和分割平均精度均值分别为0.896、0.891,单帧图像推理时间仅为0.091 4 s,所需显存为12.2 GB。

关键词: 竹笋 深度卷积网络 分割 轻量化 YOLOv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钝叶草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草地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地理来源钝叶草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以13份来自不同国家的钝叶草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SRAP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10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了21对有多态性条带、且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钝叶草种质进行扩增,共扩增获得161条条带,且均是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率为100.00%,平均一对引物能检测到7条条带,扩增范围为4~10条。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805~0.9286,平均值为0.6452。利用UPMAG法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930时将13份钝叶草种质分为4个类群。主成分分析可将其分为5个类群。本研究结果表明13份钝叶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上等水平,SRAP标记能有效地评价钝叶草种质的遗传差异,为钝叶草种质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钝叶草 SRAP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气孔、光合相关生理因素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增强光合作用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农艺性状、光合参数与品种的产量、品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以10个不同桑树品种为研究对象,基于课题组统计获取的桑树(Morus sp.)叶片大小、叶片数、分枝数等形态数据和粗蛋白等营养指标数据,以及测定的光合参数,通过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中具体参数的相关性,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农艺性状、气孔特性、光合指标对桑叶产量、品质的影响机制和贡献潜力。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桑树在气孔特性和光合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沙2×伦109品种显示出良好的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相关性分析中,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与叶长、叶宽、全钙含量均显著相关,气孔长度与气孔宽度之间极显著正相关(r=0.833),粗蛋白含量与叶重之间呈正相关(r=0.660);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桑树的气孔特性对叶品质存在负向效应(R2=–0.75),Ci对净光合速率(P_n)有负向效应(R2=-0.91),Ci和P_n直接影响叶产量(R2分别为2.99和3.04),叶产量对叶品质具有正向效应(R2=0.66)。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通过气孔特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其净光合速率,进一步影响桑树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通过调控桑树气孔的特性可提高桑树的产量和品质,为今后桑树品种改良和精准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气孔特性 光合参数 营养成分 农艺性状 结构方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ABA、CaCl2、SA对NaCl胁迫下油茶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外源脱落酸(ABA)、氯化钙(CaCl2)、水杨酸(SA)对NaCl胁迫下油茶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提高油茶抗性提供理论依据。以一年生油茶幼苗为材料,NaCl胁迫下外施不同浓度ABA、CaCl2、SA处理,研究其对油茶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独NaCl胁迫下油茶幼苗株高增长量、全株干质量、根冠比、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H2O2含量、SOD和POD活性均显著提升;(2)NaCl胁迫下外施不同浓度ABA、CaCl2、SA处理后可增加油茶幼苗株高增长量、全株干质量,提高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和POD活性,降低油茶幼苗根冠比、质膜透性、MDA含量;(3)利用隶属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外施40 mmol/L CaCl2最能减少NaCl胁迫对油茶幼苗的伤害,其次是200μmol/L SA、100μmol/L SA处理。

关键词: 油茶 NaCl胁迫 ABA CaCl2 SA 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膜下滴灌减量施肥对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效率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探讨不同膜下滴灌减量施肥模式对甘蔗脱毒原种苗生长、繁育效率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并分析最佳减量施肥模式,旨在为科学指导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过程中滴灌施肥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所有对照和处理均配备膜下滴灌系统并进行水分管理的条件下,以空白对照(CK0)、常规施肥(CK1)为对照,设置1个膜下滴灌施肥处理T100(施肥量同CK1)以及3个膜下滴灌减量施肥处理T80、T70和T60(减量施肥20%、30%和40%),对甘蔗脱毒原种苗繁育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种茎产量、总芽数、繁育效率及养分利用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各项农艺指标中,2022、2023年T100和T80的平均分蘖率略低于CK1,但在成茎率、单株芽数、有效茎数方面较CK1均有显著提升。在繁育总种芽数上,T100和T80最高,年平均分别达到(1480.87×10~3)/hm2和(1477.87×10~3)/hm2,显著高于CK1的(1302.50×10~3)/hm2;T70与CK1间差异不显著;T60最低仅为(1170.53×10~3)/hm2。在繁育效率方面,原种苗田间繁育倍数T100和T80最高,分别达到66.64倍和66.50倍;其次为T70和CK1,繁育倍数为59.61倍和58.61倍;T60繁育倍数最低,为52.67。在繁育收益方面,相较于CK0,T100和T80收益增幅最高,分别达到5.82和5.87万元/hm2;其次为T70,收益增幅为4.19万元/hm2,略高于CK1(3.84万元/hm2);T60最低,仅为2.51万元/hm2。在肥料投入产出比方面,T80最高,达到1∶21.89,明显高于T100(1∶17.36);CK1最低,为1∶11.45。在肥料利用率方面,所有施肥处理中,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均为CK1最低。而T80最高,试验平均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达到51.57%、27.37%和67.45%,分别较CK1提高了21.21、10.37和23.13个百分点。综上所述,在中等肥力红壤蔗区,采用T80膜下滴灌减量施肥模式,可以同时获得较理想的甘蔗脱毒原种苗繁育效率和收益。

关键词: 甘蔗脱毒种苗 膜下滴灌施肥 化肥减施 繁育效率 养分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