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输华胡椒种苗传带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输华胡椒种苗传带有害生物的潜在危害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为检疫部门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确定境外输华胡椒中可能传带的有害生物共有127种,包括真菌27种、细菌6种、线虫24种、昆虫68种、杂草2种。根据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未分布或分布未广)、是否官方管制、随胡椒种苗携带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估的潜在检疫性有害生物14种,包括真菌5种,细菌2种,线虫2种,昆虫5种。从入境、定殖、扩散可能性、经济影响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面对这14种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极高风险有害生物4种、高风险有害生物9种、中风险有害生物1种。最终确定有害红皮孔菌(Pyrrhoderma noxium)等14种有害生物为输华胡椒种苗需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并提出风险管理方案。


不同农用酵素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百香果生长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分别以百香果果皮、百香果秸秆、圣女果秸秆、玉米秸秆4种单一底物酵素为处理,以单施化肥和单施清水为对照,研究各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百香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和清水处理相比,农用酵素在减缓土壤酸化和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脲酶活性方面效果显著,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方面与化肥处理效果相近,其中以百香果果皮酵素和百香果秸秆酵素+百香果果皮酵素的效果较佳;农用酵素有助于提高百香果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及果实可食率、固酸比;通过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得出,各酵素处理和化肥、清水处理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百香果果皮酵素>百香果秸秆酵素>化肥>圣女果秸秆酵素>百香果秸秆酵素+百香果果皮酵素>玉米秸秆酵素>清水;酵素电导率与果实固酸比,酵素总酸含量与果皮厚度,酵素有机质含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果实固酸比,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用酵素部分代替化肥是可行的,百香果果皮酵素在减缓土壤酸化、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百香果生长的作用上效果最佳。


基于InVEST模型的海口市2000-2020年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分析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海口市生境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生态环境保护及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及科学参考。【方法】基于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综合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生境质量变化率和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剖析海口市生境退化度和生境质量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000—2020年,林地是海口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各期面积占比为47.22%、55.03%、48.75%,其次是耕地;研究期内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增量为230.37 km2,主要由林地、耕地和草地转变而来。(2)2000—2010年,海口市生境退化度变化率为-1.77%,2010年后生境退化明显,生境退化度变化率为12.20%;研究期内海口市生境退化等级在空间上呈现出以建城区为中心,圈层递减的分布格局。(3)海口市生境质量总体较好,生境质量等级为优的面积占比各期均在50.00%左右,等级为差的面积占比从2000年的5.33%上升到2020年的16.83%;生境质量等级在海口市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变化较大,转换频繁;研究期内海口市生境质量指数先上升后降低,整体由0.688 0下降至0.658 8。【结论】2000—2020年海口市生境质量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与城市建设强度密切相关。海口市应保持生态优先,注重主城区生态修复和基础设施生态化建设,加强主城区外围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综合治理。图5表7参25
关键词: 海口市 土地利用 生境退化度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狗尾草生物量增大突变体的转录组分析及氮素代谢相关基因挖掘
《热带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量大小是植物进化适应和产量的关键因素,获得高产作物品种一直是作物育种的基本要求。本研究在对狗尾草ME34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1株生物量变大的突变体植株Mu,其性状可以稳定遗传给下一代。通过对狗尾草表型观察和幼苗、成苗的农艺性状统计分析,发现狗尾草突变体幼苗的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及成苗的株高均显著高于狗尾草野生型植株,狗尾草突变体成苗的穗长和种子长度也显著长于狗尾草野生型植株,且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对ME34和Mu的叶和茎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部分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发现,氮素代谢和调控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占差异基因总数的20%左右。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同样发现,生物量大小与氮素的代谢、调控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用DEGseq方法分析差异基因的变化,获得了参与氮素吸收、运输、同化和再利用的相关基因,如硝酸盐转运蛋白NRT、铵转运蛋白AMT、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酸合成酶GOGAT、NLP家族转录因子以及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等。本研究为谷子等作物的育种工作提供重要分子依据和基础。


图推理嵌入动态自注意力网络的文档级关系抽取
《智能系统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档级关系抽取是指从文档中抽取所有具有语义关系的实体对并判断其关系类别,与句子级关系抽取不同,这里实体关系的确定需要根据文档中多个句子推理得到。现有方法主要采用自注意力进行文档级关系抽取,但是运用自注意力进行文档级关系抽取需要面临两个技术挑战:即长文本语义编码存在的高计算复杂度和关系预测需要的复杂推理建模,故提出一种图推理嵌入动态自注意力网络(graph reasoning embedded dynamic self-attention network, GSAN)模型。该模型借助门限词选择机制动态选择重要词计算自注意力实现对长文本语义依赖的高效建模,同时考虑以选择词为全局语义背景与实体候选、文档节点一起构建文档图,将文档图的图推理聚合信息嵌入到动态自注意力模块中,实现模型对复杂推理建模的能力。在公开的文档级关系数据集CDR和DocRED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模型较其他基线模型有显著提升。
关键词: 文档级关系抽取 图推理 动态自注意力网络 自注意力机制 门限词选择机制 文档图 图注意力网络 关键词


椰子种质资源脂肪酸性状与SSR标记关联分析
《中国南方果树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椰子是热带重要的果树和木本油料作物。椰子是中链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但椰子脂肪酸积累的机制尚不清楚,制约了椰子脂肪酸品质的改良。为了发掘我国椰子种质资源脂肪酸性状相关分子标记,开展150份椰子种质资源的脂肪酸性状变异分析和SSR标记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种质椰肉脂肪酸组分包含己酸、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其中,己酸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3.00%。与含油量相关联的分子标记WC3271,与月桂酸含量相关联的分子标记WC1028,可以作为椰子脂肪酸改良的候选分子标记。
关键词: 椰子 脂肪酸 中链脂肪酸 正相关 SSR 品种改良


香草兰挥发油纳米微乳液制备及稳定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香草兰挥发油水溶性差、稳定性低等问题,以马达加斯加香草兰豆荚提取得到的香草兰挥发油作为主要原料,采取自发乳化法构建香草兰挥发油纳米微乳化体系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香草兰挥发油纳米微乳液最佳组成为表面活性剂Tween 40与助表面活性剂丙二醇的质量比为2,混合表面活性剂与油相的质量比为9∶1,可得到水包油型(O/W)香草兰挥发油纳米微乳液,纳米微乳液的粒径为(16.75±0.06)nm,聚合物分散系数(PDI)为0.240±0.003,Zeta电位为(–3.15±0.46)V。采用离心法、加热法以及低温贮藏法对香草兰挥发油纳米微乳液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离心速率为2000~10 000 r/min,加热温度为40~90℃条件下,香草兰挥发油纳米微乳液能保持澄清、透明状态,在4℃条件下放置30d,未产生浑浊、沉淀等现象,表明香草兰挥发油纳米微乳液具有良好的离心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贮藏稳定性。研究结果为香草兰挥发油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乳酸菌对不同比例王草和百香果果皮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添加乳酸菌对王草与百香果果皮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将王草与百香果果皮混合青贮比例分别设为10:0(0%)、9:1(10%)、8:2(20%)、7:3(30%)、6:4(40%)、5:5(50%),再分别做无添加和乳酸菌(1.33×10~5 CFU/g)添加组(n=3),利用体外培养方法分析干物质消化率和瘤胃液发酵参数。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后,青贮pH显著下降(P <0.01),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 <0.01),挥发性氨态氮含量和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 <0.05),体外培养后的产气量和干物质消化率相比无添加组也显著提高(P <0.05)。随着百香果皮添加量的增加,青贮pH显著降低(P <0.05),乳酸含量显著上升(P <0.01),在50%添加比例下达到最高。在瘤胃液发酵方面,随着百香果皮添加量增加,pH逐渐下降,产气和干物质消化率逐渐上升(P <0.05),在50%添加组达到最高。综上所述,乳酸菌、百香果果皮均有利于提升混合青贮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和干物质消化率,结合实际生产,王草与百香果果皮混合青贮下,百香果果皮最大且最适添加比例为40%~50%。


谷朊粉对菠萝果粉水分吸附特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谷朊粉(wheat gluten,WG)抑制菠萝果粉吸湿行为的作用机制,给菠萝果粉的加工及贮藏提供理论指导,采用静态称量法绘制4种不同WG添加量(0、10%、20%、30%)菠萝果粉的水分吸附等温线。选用7个经典数学模型对吸附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以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拟合度最高的模型并确定其数学表达式,进而推算菠萝果粉的安全贮藏水分。通过水与物料的结合能分析,绘制出样品平衡水分含量(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Xeq)与结合能的关系图,从热力学角度阐述WG对菠萝果粉水分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室温条件下的水分吸附过程中,样品Xeq会随着水分活度(aw)的升高而升高,而且WG添加量越高的样品,其升高幅度越小。在0.753的aw下,4种样品的Xeq分别为0.2068、0.1921、0.1763、0.1530 g/g。菠萝果粉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属于Ⅲ型等温线,Peleg模型对其拟合效果最好,其次分别是GAB、Henderson、Mod-BET、Oswin模型,而Halsey、Smith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差。Peleg模型对所有样品拟合的R2均在0.995以上,RMSE为0.0112~0.0137。模型拟合验证结果表明,Peleg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有较高的线性关系,能较准确地反映菠萝果粉的Xeq。根据食品安全贮藏水分理论,利用上述拟合模型表达式推算出4种样品的相对安全水分分别为0.1421、0.1308、0.1168、0.1017 g/g,绝对安全水分分别为0.0803、0.0721、0.0615、0.0501 g/g。此外,结合能分析结果表明,水与物料的结合能随着Xeq的升高而下降,同时WG的添加可有效降低结合能,从而降低物料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当Xeq为0.20 g/g时,WG添加量每增加10%,物料与水的结合能平均下降0.0396 kJ/mol。
关键词: 菠萝果粉 谷朊粉 水分吸附等温线 模型拟合 结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