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致病真菌乙二醛氧化酶基因功能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乙二醛氧化酶(E.C. 1.2.3.15)属于铜自由基氧化酶家族中“辅助活性酶”的AA5_1亚家族,为白腐真菌的胞外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提供胞外H2O2,参与木质素的降解。目前,只有玉蜀黍黑粉菌、禾谷镰刀菌和灰葡萄孢菌等少数植物致病真菌的乙二醛氧化酶基因得到鉴定及功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植物致病真菌乙二醛氧化酶基因主要参与菌丝生长发育及致病力的调控。另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植物致病真菌乙二醛氧化酶可能属于胞外蛋白,参与病原真菌-植物互作,但其胞外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详细阐述了植物致病真菌乙二醛氧化酶的类型及其功能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潜在的生物学功能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深入解析植物致病真菌乙二醛氧化酶的功能与作用机制提供有价值的思路与指导方向。
关键词: 乙二醛氧化酶 功能结构域 胞外蛋白 植物-病原菌互作


护色剂对全组分芒果汁高温灭菌过程的品质和风味影响
《食品科学 》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5种护色剂(β-环糊精、柠檬酸、氯化钙、植酸、抗坏血酸)对全组分芒果汁(whole?mango?juice,WMJ)高温杀菌过程中色泽和风味(滋味、挥发性物质)的影响,并全面分析5-羟甲基糠醛、还原糖、游离氨基酸、类胡萝卜素、总酚的变化以揭示其护色机理。结果表明,5种护色剂都能减少WMJ在高温杀菌过程中的色泽劣变,其中抗坏血酸的护色效果最好。抗坏血酸减缓了美拉德反应的发生,减少了类胡萝卜素和酚类物质的降解,其中类胡萝卜素和总酚含量比无添加组分别高26.85%和39.68%;添加柠檬酸和氯化钙也能减缓美拉德反应的发生;β-环糊精可以抑制类胡萝卜素降解。高温灭菌后,WMJ的酸味减弱、鲜味和咸味增加且出现苦味,添加5种护色剂均能提升WMJ的酸味,降低苦味和鲜味,且氯化钙增加了WMJ滋味的丰富度。高温杀菌处理会导致WMJ的挥发性香气损失,β-环糊精和抗坏血酸的使用可以减少挥发性香气的损失。本研究可为全组分芒果汁的生产及护色剂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热带砖红壤果园长期生草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热带砖红壤典型果园生草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固存的影响,为砖红壤果园土壤物理结构改良和有机碳提升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热带砖红壤番石榴果园为研究对象,设置清耕(CK)、自然生草(NG)、热研2号柱花草(Re)、Ubon柱花草(Ub)4个处理,对果园长期生草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进行分析。【结果】5年长期果园生草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果园生草处理显著增加0~20 cm土层>2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降低了0.25~2.00和0.053~0.250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同时显著增加了R0.25、MWD和GWD,提高了0~20 cm土层团聚体稳定性,但对20~40 cm土层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影响不显著。果园生草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Re、Ub和NG处理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较CK分别提高55.0%、37.3%和24.8%,20~4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较CK分别提高28.1%、42.7%和25.0%。柱花草(Re和Ub)处理显著提高0~20和20~40 cm土层中>2 mm和0.25~2.00 mm粒级有机碳含量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结论】研究表明热带果园长期生草特别是种植柱花草可显著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同时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布,提高其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


不同温度胁迫下芒果花粉活性及花粉管长度的差异
《中国农业气象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芒果花期极端天气频发,研究不同温度下芒果花粉的耐受性对芒果新品种引种、育种、花期栽培管理以及选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热农1号’‘椰香芒’‘苹果芒’‘金煌’4个芒果品种为研究对象,基于14~36℃的12个温度梯度和3个持续时间梯度试验,采用二次方程和修正双线性模型估算芒果花粉萌发率(Q)、花粉管长度(TL)最大值及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的基本温度(Tmin、Topt和Tmax)。利用累计应激反应指数(CSRI),研究温度对芒果花粉萌发特性的影响,确定芒果花粉种类/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温度和持续时间对花粉活力有明显影响。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28℃处理下花粉平均萌发率达最大值35%,花粉管平均长度达最大值53.2μm,后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不同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热农1号’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温度范围最广,分别为22~32℃和22~34℃,‘苹果芒’花粉萌发温度适应范围最窄,为22~30℃,‘椰香芒’花粉管适应温度范围最窄,为24~32℃。低温对花粉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高温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热农1号’对低温和高温胁迫的抗性最强,‘苹果芒’最敏感。


澳洲坚果不同成熟度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养分积累分配
《经济林研究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澳洲坚果叶片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光合效率及营养积累规律,从而为澳洲坚果的高效栽培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了澳洲坚果新叶、中等成熟叶、成熟叶及老叶4组不同成熟度的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参数、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比,以及矿质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成熟度叶片对澳洲坚果幼苗叶片的总叶绿素质量比、类胡萝卜素质量比、光合参数及矿质元素积累具有不同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叶的总叶绿素质量比、类胡萝卜素质量比最高,分别为1.45和0.24 mg/g,而新叶的最低,分别为0.99和0.18 mg/g。净光合效率最高的是成熟叶片,为14.69μmol/(m2·s),最低的是新叶,仅为2.63μmol/(m2·s)。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是中等成熟叶片,为5.74%。老叶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最高,为0.70;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最高的是新叶和中等成熟叶,均为0.39。叶片中矿质元素质量比最高的是钙元素,且老叶中的钙质量比显著高于其他叶片,为17.15 mg/g;其次是氮、钾、磷、镁,其质量比分别为13.53、0.97、4.15、0.96 mg/g。氮、钾、磷、镁质量比均是成熟叶片显著高于其他叶片。【结论】澳洲坚果叶片在不同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功能分化:新叶专注于生长发育;中等成熟叶和成熟叶是光合作用的核心,在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老叶则在光保护和矿质元素重新分配中发挥作用。


橡胶园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天然橡胶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其种植与采胶过程的机械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深入探讨天然橡胶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现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政策建议,根据天然橡胶种植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机械化现状总结,包括开沟、施肥和除草等,揭示当前天然橡胶种植机械化的普及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深入分析影响天然橡胶机械化水平的多重因素,包括种植环境与种植模式的适应性问题、农业机械自身的技术短板、农机与农艺的融合程度和天然橡胶市场价格波动对机械化进程的影响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和政策建议,包括在技术层面上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橡胶生产机械的研发与推广以及促进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等,政策层面上要培育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天然橡胶生产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机械化进程。


生物炭耦合芽孢杆菌对小白菜根际养分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生物炭基菌肥对小白菜种植土壤肥力及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盆栽培养试验,研究空白对照(CK)、无菌培养基对照(SM)、生物炭对照(BC)、特基拉芽孢杆菌菌液(BT)、生物炭耦合特基拉芽孢杆菌(BTBC)5个处理下小白菜生长指标、土壤肥力及根际细菌组成。结果表明,BTBC处理下小白菜鲜重显著高于CK、SM、BC、BT处理,增幅分别为161.7%、49.9%、10.7%和12.1%;BTBC处理较CK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及阳离子交换量,提高幅度分别为16.7%、10.1%、31.7%、41.4%和23.7%。BTBC处理显著增加了根际细菌群落的丰度与多样性,较BT处理更有效促进了特基拉芽孢杆菌在土壤中的定殖,并提高了与土壤碳氮循环相关的黄色土壤杆菌属、出芽单胞菌属、慢生根瘤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的丰度。因此,生物炭耦合芽孢杆菌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与根际促生细菌丰度,有更好的促生增产效果。


菠萝带状旋耕开沟机刀辊轴设计与试验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刀辊作为菠萝带状开沟机的核心部件,其结构和强度是影响开沟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结合菠萝种植的农艺要求和农业机械生产指标,对菠萝带状旋耕开沟机刀辊轴进行结构设计,利用SolidWorks2022进行建模。其次,刀辊工作时会受到环境和工况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通过ANSYS Workbench17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刀辊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出约束状态下的前八阶刀辊频率分布及振动位移。最后,以刀辊轴最大工作转速为因素,振动频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轴外径为74 mm、内径为58 mm、行距为500 mm、沟宽为260 mm时,刀辊模态分析第一阶固有频率为66.778 Hz,远远大于刀辊轴实际最大工作频率16.25 Hz,确定旋耕机刀辊轴结构符合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可在实际应用及生产中降低刀辊的故障发生率,对菠萝种植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菠萝 旋耕机刀辊 SolidWorks 有限元 模态分析


椰子油酶法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中国粮油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椰子油是一种富含饱和脂肪酸且对健康有益的天然油脂。酶解工艺利用酶反应破坏细胞壁的特性,是一种加速提炼油脂的绿色环保型加工工艺。研究不同酶的活性对椰子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油脂的提取条件,并对其功能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其最佳酶解工艺:复合酶配比为6∶4∶6 (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其中,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及果胶酶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6%、0.4%、0.6%,在pH为5,酶解温度50℃,提取时间为4 h的提取条件下,椰子油提取率最佳可达85.77%。且所提取的油脂富含中链饱和脂肪酸、多酚、黄酮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经比较分析发现,酶法工艺提取的油脂在抗氧化能力检测指标整体优于索氏浸提法,且理化指标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


火龙果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技术优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优选
《中国南方果树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火龙果组织培养适宜的外植体类型、消毒方法及不定芽诱导方法,为火龙果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支持。设置近成熟茎段、幼嫩茎段、种子3种外植体类型,2%次氯酸钠和0.1%升汞单独或组合灭菌处理,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测定比较不同处理的消毒效果、发芽率、不定芽诱导率等。结果表明,3种外植体中种子最容易消毒。0.1%升汞对3种外植体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2%次氯酸钠。最适宜的消毒方法分别为:种子0.1%升汞浸泡3 min,近成熟茎75%酒精浸泡30 s+无菌水冲洗5次+0.1%升汞浸泡5 min+无菌水冲洗5次+0.1%升汞浸泡7 min+无菌水冲洗5次,幼嫩茎段75%酒精浸泡30 s+无菌水冲洗5次+0.1%升汞浸泡5 min+无菌水冲洗5次+0.1%升汞浸泡3 min+无菌水冲洗5次,其存活率分别为94.44%,83.3%,75.0%。近成熟茎段不定芽诱导效果最好的培养基为MS+5.0 mg/L 6-苄基腺嘌呤(6-BA)+0.1 mg/L萘乙酸(NAA),诱导率77.78%;幼嫩茎段不定芽诱导效果最好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2 mg/L NAA,诱导率83.33%;最适合种子幼茎增殖的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2 mg/L吲哚乙酸(I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