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用黑光灯诱集蘑菇房害虫
《食用菌 》 1987
摘要:蘑菇房内的害虫种类多,发生期长,为摸清种类及数量,我们试用黑光灯诱虫法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间种菇面积11米~2的菇房,需配备20瓦黑光灯一支,灯架一个,广口瓶一只(内盛


巨峰葡萄早期连年丰产的若干技术因素
《上海农业学报 》 1987
摘要:上海郊区的巨峰葡萄由于落花较重,产量低而不稳。本研究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控制和稳定树势,在篱架密植的条件下取得连年丰收。4—6年生巨峰平均年产40470公斤/公顷:3—4年生巨峰年产每公顷26250—39078.75公斤;绿苗定植的2年生巨峰达21270公斤/公顷。本文总结和提出了丰产园的树相诊断、产量与质量。叶面积系数、修剪结构等技术指标。发现副梢结果母枝的结实力优于主梢母枝,培养副梢作为结果母枝是提高巨峰葡萄产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巨峰葡萄 密植栽培 丰产稳产 树相诊断 副梢结果母枝 叶面积系数


上海农田杂草发生与消长研究——土壤湿度对农田主要杂草发生的影响
《上海农学院学报 》 1987
摘要:温度和土壤湿度都是杂草发生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不同类型的杂草种子只能在一定的含水土壤中发芽出苗。鸭舌草等水生杂草种子只能在30~50%含水土壤中发芽,以40~50%的含水土壤中发芽率最高,发芽最快。绿狗尾等旱生杂草种子能在10~50%的含水土壤中发芽,以15~30%含水土壤中发芽率最高,最快,而在40~50%的含水土壤中发芽率反而下降。牛繁缕、稗草等湿生杂草种子能在10~50%的含水土壤中发芽,以15~30%的含水土壤中发芽率最高,发芽最快,在40%以上的含水土壤中反而发芽率略低,发芽势慢。


蘑菇瘿蚊和眼菌蚊的习性观察
《食用菌 》 1987
摘要:为了防治害虫,首先必须正确识别害虫,了解其生活习性。如果情况不了解,不分主次,见虫就喷药,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增加成本,还有可能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防效反而不好。下面就瘿蚊、眼菌蚊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在双孢蘑菇上的为害习性作一简单的介绍。


磷肥在水旱轮作周期中的效果及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 1987
摘要:田间试验表明,有效磷含量低于25ppm的土壤。施用磷肥的当季,对麦子有增产作用;而对于水稻,即使土壤有效磷含量仅有14ppm,也没有增产效果。但是,施用磷肥不论是对水稻还是对麦子不仅都有一年以上的后效,而且在提高土壤有效磷的含量上,水、旱作期间都很显著。试验还表明,施用磷肥对作物吸收磷素的影响较大。本试验结果,对水旱轮作周期中磷肥的施用问题,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水稻秧苗栽前吸氮动态及施肥效应
《上海农业学报 》 1987
摘要:本研究运用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着重研究了水稻秧苗移栽前施肥,秧苗对N素的吸收动态、运转与分配规律以及对N素的利用;同时经过田间试验和实验室糖、氮测定,研究了不同施肥时间、施肥量对秧苗发根和栽后活棵返青的影响及其与体内物质代谢的关系。从而,提出了明确的施肥时间和用量。早稻在移栽前2—3天,每平方米施硫铵18.7—26.2克(3.9—5.5克N/米~2),后季稻在移栽前1—2天,每平方米施硫铵15—22.5克(3.15—4.73克N/米~2);比习惯施肥时间延后2—3天,施肥量每平方米增加5—10克硫铵(1.04—2.08克N/米~2),为水稻秧苗栽前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外生菌根真菌组织分离培养基比较试验
《食用菌 》 1987
摘要:外生菌根真菌中包括了大量美味可口的食用真菌,开展对外生菌根菌的研究乃是野生菌驯化中的主要内容。外生菌根菌纯培养的取得,可采用孢子分离法、子实体分离法和菌根组织分离法,其中子实体组织分离法是一种较常用的分离方法。用组织分离法获得


应用微气象学方法测定尿素的氨挥发损失
《上海农业学报 》 1987
摘要:在上海郊区首次应用微气象学方法测定了尿素施于栽培甘蓝田间后的氨挥发损失。尿素用量225公斤/公顷。尿素分100%表施与尿素70%混施于土层(另30%表施)两处理。连续11天累计的氨态 N 挥发损失显著,分别为39.2公斤/公顷和25.0公斤/公顷,或尿素施用量的17.4%和11.1%。其损失量大小,与土壤水分,土壤 pH 和尿素施用深度等密切相关。试验期间,0—5cm土壤中的尿素浓度随试验时间延长而减少;氨态 N(NH_4~+ + NH_3)则随试验时间延长而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把大部分尿素混施于耕层的方法,将能明显提高肥效。


红外光谱法直接测定油菜籽中硫代葡萄糖甙
《中国农业科学 》 1987
摘要:作者采用美国P-E 684红外分光光度计,经两年研究,找出了适合于分析硫甙(即硫代葡萄糖甙)的工作波带为800cm~(-1)。用实验确证了菜籽中主要基质菜油和菜籽粕对测定没有干扰。从而使这一方法不需要将被测组份从复杂母体中分离、提取或制成衍生物等烦琐的化学前处理。


草莓无毒苗的生产工艺
《上海农业学报 》 1987
摘要:本试验自1984年起,对获得草莓无毒苗的方法和无毒苗的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我们采用草莓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取得了再生植株,并通过指示植物病毒检测证明脱毒成功,获得了草莓无毒苗;批量繁殖草莓无毒苗得到成功。还取得了草莓无毒苗增产44.4%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