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盖草能在大豆田的使用技术
《植物保护 》 1987
摘要:盖草能(Dowco—453)对防除阔叶作物田1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具有选择性效果,剂型有12.5%和24%乳油。我们对该药进行了两年温室、小区和大田示范试验,在大豆和棉花苗期及中、后期使用,防除禾本科杂草的效果可达95%以上,对作物安全、增产显著。


茄病交链孢霉产毒菌株的筛选
《上海农业学报 》 1987
摘要:茄病交链孢霉(Alternaria solani)是番茄和马铃薯早疫病的致病菌。135个菌株经抑制番茄胚根生长测定,表明菌株培养物毒性差异显著,按其对胚根生长的抑制程度可分成五个菌组。菌组对胚根生长的平均作用分别为14.7%,26.0%,34.7%,45.0%和68.7%。此外培养滤液和菌丝两种提取物对胚根生长的作用分别为50.6%和42.7%(统计上差异显著),这是由于两者存在不同毒素所致。菌株 No.28,55,71和89的菌丝干重和粗毒素产量有差异,但生物作用无显著不同,是可作进一步研究的菌株。


经济作物专用复合肥料及其开发问题
《土壤肥料 》 1987
摘要:多养分复合肥料具有一系列优点:化肥资源的利用和生产工艺合理;养分完全和总含量高,副成份少;便于掺入微肥及其它添加剂;贮运量大为减少;施用方便,尤其适宜机械施肥(如种肥)和施用于经济作物。由于农作物对象及其营养要求的多样化,土壤条


太湖流域土壤有机质和pH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关系
《上海农业学报 》 1987
摘要:用不同方法测定土壤剖面中 Cd,Zn,Cu,Pb,Ni,Cr,Hg,As,Mn 和 Ti 十个元素以及有机质和 pH 值。本研究旨在了解土壤中十个元素背景含量与有机质和 pH 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重金属元素的单相关,可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以上海地区较为明显。因 pH 值变化不大,它与重金属元素无明显单相关。与单相关不同,土壤 pH 和有机质与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复相关,基本呈现一个良好的正相关,说明在生产和自然条件下,复相关指标较单相关指标更符合土壤作为一个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


香菇82—2菌株的推广应用
《食用菌 》 1987
摘要:香菇82—2菌株,是1985年冬从福建古田县采集种菇进行组织分离、提纯所得的新菌株。为了筛选适宜人造菇木栽培香菇的当家品种,我们于86~87年春作了对比试验,均以82—2菌株产量最高。


棉青铃中红铃虫幼虫的种群动态和发生量预测
《上海农业学报 》 1987
摘要:四年的调查表明,幼虫在青铃中的累计增长曲线呈 S 型,说明为害青铃的幼虫全年有两个增长期,一个是从7月下旬到9月初,另一个是从9月中、下旬到10月初,基本上代表了2代和3代的为害,据此估计的2代和3代在全年为害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62%和38%。分析表明,早期虫量和全年最终虫量显著线性相关,据此建立了预测式:Y=0.655+8.8852x,对预测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预测误差是可以接受的,进而讨论了它在防治指标中的应用。


甘蓝型油菜花药诱导胚状体成苗
《上海农业学报 》 1987
摘要:油菜(B.napus)花药培养中,经愈伤组织再分化获得植株,常受到花药体细胞组织的干扰,花粉植株形成的频率极低,本实验采用直接从花药诱导花粉胚状体长成小植株。用冬油菜杂交组合F_1为实验材料,以B_5为诱导培养基,取单核后期至双核初期的花药。接种前,花蕾经4—6℃预处理24小时,接种后花药在35℃高温下培养1天,接着在30℃培养6天,再转至25—27℃温度下持续培养,待胚状体形成后转移到MS培养基,诱导成小植株。细胞学观察:小孢子发育成为胚状体过程分三个阶段:(1)小孢子分裂阶段;(2)多细胞分裂发育阶段;(3)胚状体形成阶段。证实供体植株的基因型及生理状态、变温处理、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和生长素用量是影响油菜花药培养诱导花粉胚频率的主要因素。


CIMMYT小麦、大麦在上海地区的抗赤霉病性与适应性
《上海农业学报 》 1987
摘要:1981—1985五年中,测定了CIMMYT 3408份小麦材料及2486份大麦材料的抗赤霉病性(以下简称抗赤性)。在前三年测定的2741份小麦材料中,未发现抗性材料,中感级(MS)材料出现频率亦不到1%;1985年测定667份材料,具有中抗(MR)的10份,中感15份,合计占3.75%。其原因是由于利用中国抗赤霉病的小麦种质作亲本,使其杂交后代的抗赤性得以明显提高,但其适应性和丰产性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表现均较差。CIMMYT大麦种质存在一些抗赤性强、适应性及农艺性状好的材料。筛选到的戈贝纳(Gobernadora)大麦及其一些衍生品系,具有抗赤性强,耐大麦黄花叶病、耐湿、农艺性状好的特性,是大麦抗赤育种的优良抗源,通过上海地区大麦区域试验表明,其适应性和丰产性表现良好,是啤酒、饲料兼用型的高产良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