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长育肥猪基础代谢研究报告
《吉林农业科学 》 1985
摘要:前言在猪的营养需要和制订饲养标准方面,我国科技工作者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较大进展,但限于实验条件,有关基础代谢和维持需要部分仍属薄弱环节。我所饲养研究室在1980~1981年试制装配了两台密闭式猪用呼吸测热装置,1982、1983两年曾利用该装置进行了饥饿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基础代谢试验,目的在于探讨了解其不同发育阶段的能量和体物质的消耗,从而为制订营养需要量提供较为实际的析因的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主要土壤氮磷化肥用量与配比的试验研究 第4报 在黑土上种植玉米施用氮磷化肥数量与其经济效益的相关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 1985
摘要:应用电子计算机,对27个点田间试验结果(见第1报)进行SDF_2和SDF_3程序运算之后看出:不同量级的氮磷化肥对玉米产量、绝对增产量、相对增产量及亩获利润值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玉米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最初是随着氮磷化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氮磷化肥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再增加施肥量,其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则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反而降低。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模拟氮磷化肥用量与玉米产量、增产量、亩获利润值等项关系的数学函数模式可采用二次曲线方程y=a+bx+cx~2,表示二者关系的线图可用二次抛物线。各项具体分析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国内外旱地农业发展趋势看吉林省旱地农业开发
《吉林农业科学 》 1985
摘要:旱地农业是指依靠自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由于不同地区降水、温度、蒸发的不同,在气候区划上我国常依干燥度(K=E/R)的大小来划分(E—年最大蒸腾、蒸发量,R—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划为四级。见表1。美国则以湿润指数(A=R/(E~0))划分,分为五级。见表2。此外,还有采用水分平街的方法。但一般比较粗的划分方法是以年平均降水量来划分的,见表3。胡耀邦总书记在北方旱地农业工作会议上指出:“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划分干旱区,需要做具体分析。”因此,当前我国旱地农业分区是急待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进寒冷地区水稻施肥技术的研究 第二报 穗肥的诊断技术
《吉林农业科学 》 1985
摘要:为了提供正确施用穗肥的依据,1978~1980年进行穗肥诊断技术的有关试验,并在抗御冷害综合技术实验区实际应用。一、诊断技术的选用及试验方法1978~1980年在所内设置穗肥诊断试验,用生育前期的不同施肥量造成土壤中的不同氮素水平,培育成穗肥施用前的各种含氮量不同的植株,作为诊断的基本试验材料。土壤硝态氮用硝酸试粉速测法,铵态氮用奈氏试剂比色速测法,土壤及植株全氮用硫酸—重铬酸钾消煮常规分析法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20号大豆新品种选育报告
《吉林农业科学 》 1985
摘要:吉林20号大豆新品种是于七十年代通过品系间杂交选育而成的。以院内为主,结合南繁南育,于1978年决选品系,先后进行院内鉴定试验和全省区域试验,表现优良,经1983年12月全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总结会议,明确其推广价值和适应区域,1982~1984年进行示范繁殖,这个品种从杂交到育成共用10年时间。其简化号为公交7407—5,主要特点是秆强抗倒伏,丰产性突出,亚有限结荚习性,初生根系发达并兼有一定数量的次生根系,因而适应性较广泛。本品种于1985年3月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命名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进化类型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电泳分析
《植物学通报 》 1985
摘要:利用同工酶技术在研究植物遗传变异和起源、进化、分类等方面,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工作。中川原正弘,T.Hymowitz和 N.kaizuma,李继耕,朱英国,牛淑贞,靳华芬、徐豹等,对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省发展瘦肉型猪的探讨
《吉林农业科学 》 1985
摘要:随着粮食连年增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瘦肉需求量愈来愈高。因此,发展瘦肉型猪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我省人均占有粮食居全国第一位,但是猪肉供应不足,每年尚需从省外调入生猪几十万头。因而必须迅速扭转“粮食调出,猪肉调入”这种反常现象。我省的生猪生产,1984年比1983年已有好转,1984年肥猪出栏数比1983年增加0.24%,成母猪增加21%,这给今后发展养猪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我省猪种资源比较丰富,有东北民猪、本地猪、吉林黑猪、吉林花猪、哈白猪等地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杜洛克及其与吉林黑猪杂交后代的肥育性能
《吉林农业科学 》 1985
摘要:杜洛克猪生长快,饲料转换效率高,与其它品种猪杂交可以明显提高胴体瘦肉比例。K.J.Drewry(1973)报道,杜洛克平均日增重863克,饲料转换效率2.89;大石有一(1974)报道,平均日增重680克,饲料转换效率3.33。国外一般用于终端杂交亲本。近年来国内大量地报道了利用杜洛克为父本的杂交效果,总的看来对我国本地猪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有所改善。本文对比了杜洛克及其与吉林黑猪级进杂交后代的肥育性能,并进行了屠宰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品种根系类型的幼苗鉴定研究
《大豆科学 》 1985
摘要:我们曾研究了大豆品种根系的生态类型,指出大豆初生根与后生根间的相对差异是个对土壤不同层次水分及养分利用的生态适应性状。根据这种相对差异可分为初生根型、后生根型、中间型三种,其中初生根和次生根均较发达的中间型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显然,这对于培育适应性广的品种有一定的意义。但在植株生长后期取根观察,无法使地上部恢复生长和获得籽粒。我们曾观察到,在田间条件下,播种后35—40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测定土壤有效磷的Olsen法和Bray法可行性比较
《吉林农业科学 》 1985
摘要:前言近年Olsen氏的NaHCO_3测定土壤有效磷的方法不仅在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地的中性及石灰性土壤上广为流传应用,而且在上海、浙江一带的酸性土和水稻土上也被采用。一些研究报告报道了上述各地不同土壤上盆栽生物吸收试验与NaHCO_3法都显示了良好的相关性,表明NaHCO_3法在我国相当广泛地区的多种土壤上是可以适用的。这是从生物试验的角度所得的结果。然而,由于Olsen法本身在测定过程中,操作条件,如振荡、提取时间等都有严格要求,特别是提取温度对土壤有效磷测定结果影响很大,按要求应在有恒温控制设备的实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