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中国高粱与衍生不育系杂交优势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1985

摘要:研究高粱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与亲本的关系,对于准确有效地选用亲本配制组合和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自从高粱杂种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以来,国外学者对高粱杂种优势的研究较多,指出杂交高粱的生理性状和经济性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优势。我国育种工作者也先后研究了高粱不同类群间的优势表现,结果指出:所研究性状的杂种优势大小因组合不同而差异十分显著。但是,对中国高粱杂种优势的研究,特别是对我国北方早熟高粱区培育的衍生不育系与中国高粱杂交优势的研究较少。我国北方春播早熟高粱区的吉林、黑龙江、内蒙等地日照长,无霜期短,外引材料在当地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不同品种对减数分裂期和开花期低温处理的反应

吉林农业科学 1985

摘要:我省地处东北中部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属北方寒冷单季粳稻区。在水稻生育期间,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温冷害,对产量影响很大。冷害较严重的年份,可减产30~50%,个别严重地区甚或颗粒无收。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水稻在孕穗期以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的小孢子形成初期最易受低温冷害,其次是开花期。本试验主要选用早、中、晚三个熟期的16个代表品种进行了这两个时期的低温处理,以期探明不同熟期品种对低温的反应能力及其抗冷强度,为防御低温冷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我省配合饲料生产的我见

吉林农业科学 1985

摘要:配合饲料是按畜禽营养需要由多种饲料配合制成的标准混合料,它是配合饲料工厂利用先进设备生产的营养成分较完全的商品饲料。饲料工业能把农、工、商合理地组织起来,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工艺技术及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合理地利用饲料资源,把小农式的饲料利用和畜牧业生产提高到企业经营的高度,不仅能提高生产力,而且能提高饲料报酬。发展饲料工业,不仅能大量消化粮食,使其转化成肉、蛋、奶,还能增加经济效益。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BC-1型单体播种机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1985

摘要:2BC-1型单体播种机是为适应农村生产体制和生产规模的变化而研制的。该机经过性能测试和示范性中间试验,于1983年9月通过了省级新产品鉴定。两年来共生产5000余台,投放东北、内蒙古农村市场,深受农民欢迎。该机适用于平原、半山区垄作平播。它可穴播玉米,也可条播其他作物。可与畜力配套,也可与手扶、小四轮和中型拖拉机配套。具有性能稳定可靠,工作质量良好,结构简单、新颖,调整使用方便,操作维修容易等优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粟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初报

中国农业科学 1985

摘要:粟瘟病是谷子的主要病害,在我国北方各粟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为害、流行年份受害相当严重。实践证明,谷子品种对粟瘟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此病经济有效的措施。因此,弄清病菌小种类群、区系分布、消长变化规律,是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的重要前提,自1979年,我们对我国粟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和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轮回选择的理论与实践(文献综述)

吉林农业科学 1985

摘要:创造(利用)变异,选择有利变异,是育种工作的两个主要环节和内容。典型的自交作物常规育种程序,是从杂交开始,于F_2建立一个分离群体,接着进行连续的选择和鉴定,当找到所期望的优良基因型时,一个育种周期即告结束,包含丰富变异的原始育种群体也就消失了。它的着眼点在于选择的结果,而不在于选择过程,更多地注意个体而不是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品种抗大豆食心虫研究——Ⅰ.吉林省大豆推广品种、区域试验和杂交高世代材料抗虫性鉴定结果

吉林农业科学 1985

摘要:大豆品种抗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ella(Mats.)Obraztsov〕研究自1979年开始,对吉林省推广品种、杂交亲本和大豆品种资源的抗虫性进行了鉴定,1981年已提出初步报告。1982年根据吉林省大豆科研协作会的要求,增加全省大豆区域试验材料和各地区所、农业院校部分杂交高世代材料抗虫性鉴定,除品种资源抗性鉴定另有报导外,现将近三年来对推广品种、区域试验和部分杂交高世代材料重复鉴定结果加以总结,以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野生大豆(G.soja)种子蛋白的电泳分析:Ti和Sp1各等位基因频率、地理分布与大豆起源地问题

大豆科学 1985

摘要:339份中国不同地区野生大豆(G.soja)种子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剂(Ti)和β淀粉酶(Spl)各等位基因做了电泳分析,约80%的材料有Ti~a,只有一份材料有Ti~c.47.5%的材料有Spl~a。发现一份材料既无Spl~a也无Spl~b。根据Ti~a等位基因在我国各地分布的频率,划分了8个地区。比较各地区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Ti~a的频率,论证了大豆起源于长江以北黄河流城即华北地区的可能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公主岭昆虫雷达的装置和初步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1985

摘要:四十年代末Orawford发现昆虫能产生雷达回波。五十年代英国昆虫学家Rainev应用气象雷达观测到蝗群的活动。六十年代以来英、美、加、澳等国先后组装专用的昆虫雷达用以观测昆虫迁飞,经20年的发展已成功地研究了非洲粘虫,蝗虫,云杉卷蛾等的迁飞规律。目前的专用昆虫雷达可以观测昆虫迁飞的高度、密度、速度和方向,並能辨识混虫种类。有的已实现电脑自动控制观测、记录和运算,用以系统监测迁飞害虫做出防治决策。 我们为研究粘虫的迁飞规律,在农牧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作物杂志 1985

摘要:吉林省高梁育种工作者经过20多年的杂优育种工作培育和引进上百个不育系和恢复系亲本材料,通过筛选、加工,培育出一大批优良的亲本。这些优良材料基本上可代表目前该省高梁亲本的种质资源。本文采用随机抽取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估计了该省高粱亲本总体的单株产量等数量性状的基本遗传参数。为其在杂优育种中合理利用及进一步改良这些材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