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桃蛀螟对板栗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

中国南方果树 2008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PME/GC-MS分析荔枝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

食品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荔枝汁(妃子笑)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其分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分析的最优条件为:萃取样品温度50℃,时间40min,250℃下脱附5min;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27%~9.33%之间,精密度和重现性较好;利用该方法在荔枝(妃子笑)中共检测出4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烯类、醛类、酯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

关键词: 荔枝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虫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杀虫抗生素是一种生物源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对环境无公害等特点,在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介绍了目前杀虫抗生素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列举了几种研究成功的杀虫抗生素,并对杀虫抗生素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杀虫抗生素 阿维菌素 多杀菌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波提取荔枝多糖及冲剂的研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微波提取荔枝多糖的条件,研究了多糖冲剂制备工艺,并用苯酚-硫酸法对荔枝多糖冲剂中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荔枝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0 min,微波功率为640 W,液料比为9∶1。荔枝多糖冲剂配方为:粗多糖:可溶性淀粉:甜蜜素为1:4:0.04,冲剂中多糖含量为6.226%。

关键词: 荔枝 多糖 微波提取 冲剂 制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鸭生产中影响饲料利用的因素与对策

中国禽业导刊 2008

摘要:养鸭生产中最主要的成本是饲料成本,与养鸡生产相比,鸭的采食量更大,因而饲料所占的成本更高,一般占养鸭生产总成本的70%~80%。因此,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就是提高养鸭生产经济效益的最重要的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秀珍菇不同培养料配方栽培效果比较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珍稀菌类秀珍菇进行不同培养料配方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在分别以棉籽壳、杂木屑和甘蔗渣等为主原料配制的3种培养料上均能正常生长并达到较高的生物转化率,生物转化率分别为81.3%、72.4%和70.3%,建议利用广东省各地的原材料资源如杂木屑和甘蔗渣等进行秀珍菇商业化栽培。

关键词: 秀珍菇 培养料 杂木屑 甘蔗渣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我国精制有机肥质量标准存在问题及主要指标的制定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和欧美国家有机肥的相关质量标准,指出我国和欧美各国有关有机肥标准的异同及我国在有机肥标准需要完善的方向;重点分析了精制有机肥的水分和pH值2项指标限值,在欧美国家标准与我国标准中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结合我国"节能减排"和"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方针,提出限值修改意见。

关键词: 有机肥标准 潜在有害物质 水分 p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导入系群体进行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剖析

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丰矮占为轮回亲本,以Khazar和IR64作供体亲本,经连续回交分别构建了2套导入系(introgression lines)群体。对导入系后代分别在广州早造和晚造两种环境下进行重复产量鉴定。对两环境下产量及其组分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在广州早造和晚造环境下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存在很大差异。在早造,每穗实粒数对产量供献最大,而在晚造,单株有效穗数对产量供献最大。应用SSR分子标记对这些导入系的供体片段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并应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剖析了导入系基因型与其产量及其组分的关系,共检测到27个染色体区段与产量及组分性状相关,包括10个产量QTL、9个单株穗数QTL、9个每穗实粒数QTL和14个千粒重QTL。大多数QTL只在一个环境条件下表达。在第3、7和9染色体上有3个QTL区域与产量及其两个组分有较大的效应,值得关注。最终,本研究在同步进行复杂农艺性状的改良和遗传剖析的研究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水稻 选择导入系 QTL 产量 单株穗数 每穗实粒数 千粒重 遗传重叠 一因多效

特晚熟夏橙良种——奥灵达

农村百事通 2008

摘要:植物学特性"奥灵达"夏橙树势强健,枝条粗壮,具小刺,幼树树冠扩张较快,4年生树冠幅206.2厘米×215.4厘米,树冠呈自然圆头形。叶片长卵形、较肥厚。花较大、长椭圆形,花瓣白色,花瓣4~5瓣,有香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 Griff.)的地理多样性与分化

科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36对SSR引物及889份中国普通野生稻,分析了中国普通野生稻在地理上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结果表明,广东普通野生稻等位变异数最多,占全部变异的84%,其次是广西.基因多样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和云南.遗传多样性在不同经纬区间及县市的分布表明,中国普通野生稻有两个遗传多样性中心,分别位于广东的博罗、紫金、陆丰、海丰、惠东、惠阳一带以及广西的邕宁、隆安、来宾、贵港一带.通过主坐标、UPGMA聚类以及遗传距离分析发现,云南、湖南、江西和福建的普通野生稻各自分化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群体,而海南、广东和广西的普通野生稻之间的遗传分化较小.存在隔离的前提下,自然选择是造成中国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直接动力之一。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