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建鲤IGF-Ⅰa基因的SNPs位点筛选及其与增重的相关性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机体生长主要受到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RH-GH-IGFs)生长轴调控,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是生长激素(GH)发挥生物学功能的重要传导因子。实验特异性扩增了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IGF-Ⅰa基因的5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内含子1、内含子3和内含子4)。通过比对10尾建鲤的序列,共找到SNPs位点8个。使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5个家系共372尾建鲤的内含子1_C175G,12个家系共987尾的内含子1_A993G和内含子4_A511C 3个位点。内含子1_C175G雌雄个体均以GG型频率为最高,分别是0.44和0.43;此位点在幼鱼和成鱼时期与雌、雄建鲤增重均无相关性;内含子1_A993G雌雄个体均以AG型频率最高,分别是0.76和0.72;此位点在成鱼阶段与雄性建鲤增重呈显著相关(P<0.05);内含子4_A511C在雌雄个体中均以CC型频率最高,分别是0.48和0.47;其在幼鱼和成鱼阶段均与增重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本次试验表明在建鲤体内,IGF-I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量不同,且处于同一生长阶段的雌雄个体间的表达也存在差异。内含子1_A993G、内含子4_A511C均与建鲤增重存在相关性,可以考虑作为建鲤分子育种的相关依据。研究亮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一类与生长密切相关的促生长因子。近年来,在鸡、羊、牛等畜禽类动物生长相关分子标记筛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并取得一些阳性结果。IGFs多态性及经济性状相关性在鱼类方面报道不多,在鲤方面还没有开展,本文首次自建鲤基因组DNA中分离了IGF-Ⅰa基因,查找了潜在的SNPs位点,并使用可靠的PCR-RFLP方法检测了群体基因型分布,通过与增重的相关分析,筛选到了两个与增重显著相关的SNP位点,为建鲤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建鲤 IGF-Ⅰa SNPs 增重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美白对虾冰温气调保鲜效果评价

食品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鲜南美白对虾进行空气包装(AP)、真空包装(VP)、气调包装(MAP,75%CO2/25%N2),分别冰温(-2.3~0℃)贮藏和冰藏,通过研究样品贮藏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力、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TPC)、汁液流失率(DL)的变化,结合感官指标评价冰温气调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的PPO活力变化与腐败变质同步;冰温结合MAP能有效防止褐变,货架期可达10d,比冰藏结合AP延长了约3倍,此时样品色泽良好,TPC、TVB-N、DL分别为5.4(lg(CFU/g))、25.6mg/100g、3.13%,而其他包装样品已腐败。VP也能较好的保持色泽,但贮藏后期汁液流失相对严重,影响外观。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保鲜 冰温 气调包装 真空包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幼鱼低温耐受、耗氧率和窒息点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大口黑鲈北方亚种(N)、佛罗里达亚种(F)及其正交子代(N♀×F♂)和反交子代(F♀×N♂)幼鱼的耐低温限度、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驯化温度为20℃,降温速率为2h/℃时,北方亚种的半致死低温最低为(3.10±0.17)℃,佛罗里达亚种最高,为(5.05±0.21)℃,正、反交子代介于两亲代群体之间,分别为(4.80±0.06)℃和(4.20±0.17)℃,对4种鱼的半致死低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4种大口黑鲈的半致死低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封闭式流水装置测定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佛罗里达亚种及正反交子代的昼夜平均耗氧率分别为0.136 8 mg/(g.h)、0.181 1 mg/(g.h)、0.168 1mg/(g.h)和0.138 8mg/(g.h),4个群体的昼夜平均耗氧率差异不明显。窒息点测定显示佛罗里达亚种的窒息点最高为0.4mg/L,北方亚种的最低为0.33mg/L,4个群体在窒息点上差异不显著(P>0.05)。

关键词: 大口黑鲈北方亚种 大口黑鲈佛罗里达亚种 杂交 耐低温 耗氧率 窒息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与养殖黄鳍鲷消化道形态组织结构

动物学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的方法对野生和养殖黄鳍鲷(Sparus latus)消化道的形态组织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黄鳍鲷的消化道存在一定差异。(1)形态学研究表明,食道粗而短,胃呈V形,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胃与肠的连接处有4条幽门盲囊,肠道在体腔内迂回两个回折。野生黄鳍鲷牙齿更为坚硬锋利,体腔中脂肪较少,消化道更为粗短。野生和养殖黄鳍鲷的肠道系数分别为0.71±0.03和0.94±0.12。(2)组织学研究表明,食道黏膜上皮由扁平细胞层和杯状细胞层组成,杯状细胞发达。胃黏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无杯状细胞,贲门部和胃体部胃腺发达。幽门盲囊组织学特征与肠相似,上皮为柱状上皮,其中的杯状细胞少于肠。肠中,前肠杯状细胞最多,中肠次之,后肠最少。直肠杯状细胞多于肠。野生与养殖黄鳍鲷组织学的区别在于,消化道相同部位养殖鱼的杯状细胞多于野生鱼,野生鱼的肌层厚度大于养殖鱼。黄鳍鲷消化道的形态组织结构与其生活环境和食物是相关的。

关键词: 黄鳍鲷 消化道 形态学 组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地区3种淡水经济贝类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国标方法对浙江地区的河蚬、环棱螺和圆田螺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进行评价,以期为贝类的营养研究、饲料生产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环棱螺和圆田螺的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较为接近,而糖类的含量有较大差异;河蚬与环棱螺和圆田螺在主要营养成分组成方面差异较大。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3种淡水经济贝类均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缬氨酸和异亮氨酸。此外,谷氨酸含量远高于其他氨基酸,环棱螺中高达115.88mg/g,圆田螺中也高达98.68mg/g,2种螺肉的呈味氨基酸接近,含量均达40%以上。环棱螺和圆田螺的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53.28mg/g和561.67mg/g,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均在35%左右,与WHO/FAO模式推荐的模式(35.38%)接近。因此,3种淡水经济贝类软体部分的营养组成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均衡,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关键词: 河蚬 环棱螺 圆田螺 营养成分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次表层FIDW温盐影像插值算法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海洋次表层温盐影像插值速度,是解决渔况信息动态服务效率的关键。IDW可以实现海洋剖面观测点的二维插值,但通用的IDW算法效率较低,采用FIDW方法提高插值效率,在使用相同计算公式的情况下实现影像快速插值,插值结果经过实测数据验证表明误差的范围可以满足渔业分析应用的需要。

关键词: 反距离权重 插值 海洋次表层 影像 算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镜鲤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QTL定位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酸酶普遍存在于动物的各组织中,对磷酸单酯键具有水解活性,是机体生长代谢、保持内环境稳定和维持机体健康所必需的酶。以镜鲤(Cyprinus carpio L.)全同胞家系190个个体为材料,用992对微卫星(SSR)标记进行基因组扫描,采用区间作图法,对肠组织的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QTL检测显示:5个QTL区间与酸性磷酸酶活性相关,其中3个QTL为99%染色体水平显著性,分别位于LG2(CA2049-CA2371)、LG25(HLJ2941-HLJ3946)和LG28(CA2263-HLJ2873),另外两个QTL区间为95%染色体水平显著性,位于LG14(HLJ3275-CA174)和LG14(CA1276-CA2208),解释表形变异率范围为8.1%~38.9%;2个与碱性磷酸酶相关的QTL区间均为95%染色体水平显著性,分别位于LG8和LG13,可解释变异率分别为7.3%和7.0%。

关键词: 酸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 QTL 镜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悬沙胁迫下三疣梭子蟹仔蟹的RNA/DNA比率和DNA损伤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悬沙对仔蟹的影响,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仔蟹为受试生物,研究不同悬沙浓度(0、50、100、500、1 000和5 000 mg L-1)下I期仔蟹的成活率、RNA/DNA比率和DNA损伤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悬沙(≤500 mg L-1)对仔蟹无明显影响,高浓度悬沙(≥1000 mg L-1)对仔蟹的成活率几乎无影响,但会延迟仔蟹蜕壳变态的时间,降低RNA/DNA比率,导致彗星细胞的拖尾率、尾长和尾矩显著上升.可见,RNA/DNA比率和DNA损伤指标能够有效评估悬沙对仔蟹的影响.

关键词: 悬沙 仔蟹 成活率 RNA/DNA比率 DNA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壮藻钩虾对中国明对虾与日本囊对虾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强壮藻钩虾(以下简称钩虾)作为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的天然饵料,以对虾人工配合饲料为对照研究钩虾对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对两种规格的中国明对虾[体质量分别为(0.33±0.0204)g和(2.07±0.184)g,分别记为SF组和MF组]和日本囊对虾[体质量为(0.25±0.018 1)g,记为SM组]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和钩虾,养殖35 d。结果显示:(1)与人工配合饲料相比钩虾可以提高MF组和SM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SM组对虾的成活率;(2)钩虾可以显著提高SF组和SM组对虾血细胞总数(P<0.05);(3)钩虾可以显著提高3组对虾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及SF组和SM组血蓝蛋白含量(P<0.05);(4)钩虾可以显著提高日本囊对虾溶菌酶活力(P<0.05);(5)钩虾可以显著提高FM组和SM组对虾酚氧化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6)钩虾可以显著性提高SF组和SM组对虾血清过氧化物酶相对活力(P<0.05);(7)对虾健康指标总得分与其感染WSSV后的100%致死时间关系密切,两者之间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R2=0.948 9)。研究结果表明,钩虾与对虾人工配合饲料相比可以促进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的生长及提高对虾抗病力。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日本囊对虾 强壮藻钩虾 养殖 抗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育银鲫病原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淡水渔业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患病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肝脏中分离得1株优势菌DF-1。将菌DF-1进行人工回感试验,其患病症状同自然发病症状,证明其对鲫有致病性。该菌的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16S rRNA序列测定结果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均表明其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甲哌利福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阿洛西林、氟苯尼考等12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罗红霉素、克林霉素等15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关键词: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致病性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