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枸杞属不同品种枸杞叶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我国产枸杞属7种3变种和1个培育的新品种枸杞叶中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枸杞叶抗氧化活性及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种枸杞叶中总黄酮含量;采用DPPH法测定各枸杞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采用SPSS19.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我国产枸杞属11种枸杞叶中总黄酮含量除截萼枸杞与黑果枸杞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种枸杞叶间总黄酮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种枸杞叶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不同,即其抗氧化活性不同,且其抗氧化活性与枸杞叶中总黄酮含量呈显著相关。结论我国产枸杞属叶中总黄酮存在显著差异,该差异由种的不同所引起,并最终影响枸杞叶中总黄酮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枸杞叶抗氧化活性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枸杞多糖对围产期奶牛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动物医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奶牛围产期发病不仅影响奶牛的健康水平,同时也造成泌乳能力的下降。为了提高奶牛围产期的健康水平,同时提高泌乳量,探究了枸杞多糖免疫增效剂对围产期奶牛机体免疫力的影响。选择体况相近围产期奶牛30头,采用每天饲喂同样的饲草料,分别在试验开始前、7d后、14d后各采血一次,利用定量检测卡检测奶牛免疫因子IgG、IgM、IgA、IL-2、IL-13、IL-9、IL-17、IFN-γ、TNF-β9项指标和血常规分析仪分析白细胞、淋巴细胞。结果表明,枸杞多糖免疫增效剂饲喂后7d,IgA含量显著高于0d(P<0.05),IgM、IgG含量极显著高于0d(P<0.01);IL-2、IL-13、IL-17、IL-19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0d(P<0.01);TNF-α和IFN-γ在饲喂7d和14d后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0d(P<0.01)。说明枸杞多糖免疫增效剂饲喂7d即可提高奶牛机体免疫力,特别是增加了围产期奶牛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分泌。


灌水量对外置保温被塑料拱棚越冬茬韭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干旱是威胁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因素,在韭菜种植过程中以经验为主的"大水漫灌"灌溉方式是极其浪费水资源的,因此建立合理灌溉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该研究以"富韭10号""寿光独根红"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韭菜品种处理,分别为"富韭10号"(F)和"寿光独根红"(S),副区为灌水量处理,每667 m~2每次分别为30(T1)、40(T2)、50(T3)、60(T4)、70(T5)、80(T6)m~3,灌水6次。研究了灌水量对2种韭菜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探讨了外置保温被塑料拱棚越冬茬韭菜合理灌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灌水量额度不断增加,2种韭菜株高、假茎粗、叶长、叶宽、叶片数均呈现增加趋势,在一定灌水量范围内(60m~3)随灌水量增加呈直线增加趋势,当灌水量超过60m~3时,各生长指标呈现缓慢增加或不增加趋势。在第1次测产中,T1、T2、T3处理较产量最高的T5(T6)平均降低了43.61%、35.7%、8.38%,说明2种韭菜根系贮藏营养能力相一致。2种韭菜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均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在亏缺灌溉条件下(T1、T2、T3)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2种韭菜严重亏缺灌溉(T1)较充分灌溉(T5)处理含量降低超过20%,与灌水量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75。2种韭菜各处理粗纤维含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其与灌水量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8,2种韭菜铁元素含量随灌水量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且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82。根据灌水量对韭菜产量、品质及生长指标的测定分析得出,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外置保温被塑料拱棚越冬茬韭菜生产时,春夏秋3季建议灌水6次,每667m~2每次灌水70m~3。


宁夏枸杞雄性不育基因ms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宁夏枸杞为材料,根据GenBank上已经登录的该基因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扩增获得基因保守片段,利用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3'端序列。最终,经拼接后得到一个长约1 802 bp的ms2基因片段(登录号为JQ341412.1),终止密码子为TAG,3'端包含非编码区和Poly A尾巴。相应编码基因片段527个氨基酸的肽段。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s2基因序列中含有NAD(P)H区域,该区域含有显著的TGXXGXXG结构单元,以及微体结合信号区域。从第44个氨基酸到第346个氨基酸为NAD结合区,从第459个氨基酸到第517个氨基酸为雄性不育C-末端区。同源性检索表明,ms2基因片段氨基酸序列与亚麻、葡萄、大豆、拟南芥和青菜的同源性分别为71%、71%、72%、65%和66%。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宁夏枸杞ms2基因与葡萄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毛果杨、亚麻以及十字花科的植物聚为一类,而与江南卷柏的亲缘关系最远。RT-PCR分析表明,ms2基因在可育花蕾的2、3时期表达非常强,而在不育花蕾的2、3时期表达较弱。


枸杞枝条复配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和光合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枸杞枝条不同复配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及光合参数的影响,以筛选适宜的番茄育苗基质配比方案。【方法】以枸杞枝条、珍珠岩和蛭石作为基质材料,共设10个处理,其中T1处理全部使用枸杞枝条,其余9个处理中枸杞枝条、珍珠岩、蛭石的体积比分别为2∶1∶1(T2)、3∶1∶1(T3)、4∶1∶1(T4)、5∶1∶1(T5)、6∶1∶1(T6)、3∶1∶2(T7)、4∶1∶2(T8)、5∶1∶2(T9)、6∶1∶2(T10),以"壮苗二号"育苗基质作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复配基质的物理性状及其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光合参数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添加枸杞枝条可降低复配基质的容重,提高复配基质的通气孔隙和持水孔隙,其中T10处理(V(枸杞枝条)∶V(珍珠岩)∶V(蛭石)=6∶1∶2)复配基质的物理性状在栽培基质的适宜范围内。由育苗指标可知,T10处理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根体积指标较好,壮苗指数较大,长势最强;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最高,比CK高51.28%;番茄的单位中心吸收光能(ABS/RC)、能量散耗(DIo/RC)比CK高出7.2%和25.73%;番茄幼苗的总叶绿素含量最高,比CK高17.02%;番茄的MDA含量较低,比CK低39.65%。【结论】综合比较认为,V(枸杞枝条)∶V(珍珠岩)∶V(蛭石)=6∶1∶2为番茄育苗的最适枸杞枝条基质配比方案,可作为无土栽培基质进行研发和利用。
关键词: 枸杞枝条 基质复配 番茄 生长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参数


西北地区冬小麦茎基腐病原假禾谷镰刀菌的鉴定及种质资源抗性筛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西北地区冬小麦茎基腐病原是否存在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并筛选出抗病种质资源.【方法】2015年和2016年从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冬小麦茎基腐病病株上分离得到了16株疑似假禾谷镰刀菌的纯菌株,对这些菌株采用小烧杯法测定致病性,结合翻译延长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α,tef1-α)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和形态学特征对这些菌株进行了物种鉴定,并以38个小麦品种为供试品种进行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结果】16株纯菌株对冬小麦幼苗都有致病性,发病率大于70%,病情指数18.3~92.3.tef1-α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中代表性菌株HYZ.3b和GenBank中的假禾谷镰刀菌序列以100%的支持率聚为一个分支;PDA培养基上菌落红色至深红色,大型分生孢子5~7个隔膜,孢子大小为43~90μm×2.7~5.4μm,与假禾谷镰刀菌的形态一致.因此将这些菌株鉴定为假禾谷镰刀菌.在38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未发现免疫及高抗品种,‘兰15’等6个小麦品种表现为中抗,占供试品种总数的15.79%;‘兰航选122’等23个小麦品种表现为感病,占供试品种总数的60.53%;其余23.68%的小麦品种均表现为高感.【结论】假禾谷镰刀菌是引起西北地区冬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菌,其致病性强,导致冬小麦幼苗的发病率达70%以上。目前缺乏对假禾谷镰刀菌有抗性的冬小麦品种,应加强对抗病种质资源的选育工作.
关键词: 冬小麦 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刀菌 致病性 抗病品种筛选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酿酒葡萄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贺兰山东麓4年生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赤霞珠葡萄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期、花期进行适度水分亏缺处理可提高酿酒葡萄的水分利用率,使葡萄能充分利用水分、减少水分损耗;膨大期进行水分亏缺处理可促进酿酒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及花色苷、单宁、总酚含量的累积;着色期进行水分亏缺处理既可提升酿酒葡萄品质,又能使产量得到显著上升,可达到最大产量,为12 048.60 kg/hm2。因此,在水资源短缺的半干旱葡萄种植区进行适度水分亏缺,可有效促进植株对水分的吸收,改善果实品质,提高葡萄产量。


三种药食同源性中药材基于砷暴露的致癌风险评估
《时珍国医国药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三种药食同源性中药材(山药、山楂、红枣)中砷污染所产生的致癌风险,达到指导药食同源性中药材安全服用的目的。方法计算三种中药材中As的浓度及超标率,通过确定性评估和概率评估的方法计算As暴露引起的致癌风险,通过敏感性分析计算各参数对致癌结果的贡献率,最后反推出三种中药材中As的限量浓度。结果山药、山楂、红枣中As的超标率分别7. 9%、6. 7%和0%,山药和山楂中As暴露所产生的致癌风险较高,而红枣所产生的致癌风险较低,并且三种中药材中As浓度对致癌结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最后得到三种中药的As限量浓度分别为0. 18,0. 72,0. 17mg/kg。结论三种药食同源性中药材中As污染并不严重,但是山药和山楂中As会引起较高的致癌风险。


宁夏辣椒花期西花蓟马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西花蓟马在宁夏设施蔬菜辣椒花期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进一步了解该虫的发生、危害、扩散行为及探讨西花蓟马的监测、诱杀和综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拟合、聚集度指标检验等方法,对宁夏设施蔬菜辣椒花期西花蓟马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频次分布统计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宁夏设施蔬菜辣椒花期的分布数量为0~7头/朵,其中0和1头/朵的频次较高,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频次明显递减。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拟合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设施蔬菜辣椒花期的空间分布符合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进一步分析表明更符合奈曼分布。聚集度指标检验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设施蔬菜辣椒花期属于聚集分布,聚集度较大,聚集原因是环境异质性所致。【结论】明确了西花蓟马在宁夏设施蔬菜辣椒花期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研发更有效的西花蓟马防控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控释氮肥侧条施用对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和氮肥损失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东北地区水稻种植过程中控释氮肥侧条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损失的影响,设置对照不施氮肥(CK)、农民常规施肥(FP)、高量控释氮肥(HN)、中量控释氮肥(MN)和低量控释氮肥(LN)共5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侧条施用对水稻产量、氮素回收率、农学利用效率、径流损失和不同层次淋溶水中总氮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HN处理和MN处理在氮肥用量降低10%~20%的条件下与FP处理比较水稻籽粒产量没有显著降低,HN处理的穗数和穗粒数分别比FP处理提高了10.79%和15.38%,当氮肥减量30%(LN处理)时,水稻籽粒产量降低明显。控释氮肥侧条施用显著提高了氮肥回收率和农学利用效率,HN处理与FP处理比较氮肥回收率提高了5.23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也比FP处理提高了6.48kg/kg。控释氮肥侧条施用降低了田面水中总氮浓度和径流损失,控释氮肥各处理氮素径流损失降低幅度在37.32%~47.10%。控释氮肥侧条施用降低了淋溶水体中总氮浓度,并延迟了总氮浓度峰值出现时间,减少了氮素淋洗损失的风险,是一种兼顾水稻产量的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