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薯-豆套作模式下作物对种间竞争与补偿作用的响应
《大豆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马铃薯-大豆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的大田试验,分析不同熟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后系统内作物干物质和养分积累的特性与种间竞争补偿的相互关系,阐明间套作系统种间竞争力弱化和恢复补偿能力提高的作用机理,为实现间套作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套作马铃薯干物质及养分积累无显著变化,而套作大豆变化显著。出苗60 d内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是同期单作的43.74%,出苗后80~100 d,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量相对于中熟和早熟提高的幅度分别为35.54%~59.22%和65.56%~70.81%,大豆收获时,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接近单作,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共生期,套作大豆N、P、K积累量较同期单作降低的幅度分别为31.43%~41.44%、21.17%~25.36%和23.23%~35.6%,晚熟品种与中熟、早熟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共生期结束后,套作大豆养分吸收量较单作显著增加,收获时,晚熟品种N、P、K养分积累量接近单作,两者间差异不显著。综上,在该群体中,马铃薯是核心作物,共生期处于竞争优势(A_(PS)>0、CR_(PS)>0),而大豆处于竞争弱势(A_(PS)<0、CR_(PS)<0),选择晚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可弱化种间竞争力和营养竞争比率,还有利于马铃薯收获后恢复补偿能力的发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溶质及矿化度对土壤溶液盐离子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西北旱区水源短缺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微咸水资源对于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以甘肃省秦安县果园粉砂质黏壤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方法,采用蒸馏水(CK)和不同矿化度(1, 3, 5, 10 g/L)的NaCl、Na2SO4两种类型的盐溶液对土壤饱和浸泡8~12 h后离心,收集不同转速下的释水溶液,研究不同吸力(pF分别为1.0,1.49,2.01,2.71,3.49,4.09)条件下土壤释水溶液盐分离子的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矿化度的NaCl和Na2SO4对释水溶液电导率、HCO3-、Cl-、SO42-、Ca2+、Mg2+、Na+的影响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或显著水平(p<0.05).相同矿化度的NaCl和Na2SO4在土壤释水过程中对不同盐分离子的影响不同.同为1g/L的NaCl和Na2SO4,NaCl中的Cl-置换土壤中HCO3-的能力要强于Na2SO4中的SO42-.在土壤水吸力(pF)小于2.01时,高矿化度(>3 g/L)的NaCl对于土壤溶液中Ca2+的解离具有促进作用,且促进能力随着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土壤水吸力(pF)大于2.01时,加入溶液中的Cl-和SO42-均具有抑制土壤中HCO3-的解离,加入溶液中的Cl-具有抑制土壤中SO42-的解离,加入溶液中的SO42-具有抑制土壤溶液中Cl-的解离,低矿化度(1 g/L)的NaCl对于土壤溶液中Ca2+的解离具有抑制作用.不同矿化度的NaCl和Na2SO4,对土壤溶液中Mg2+的解离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从微咸水利用于盐渍化土壤改良的角度来看,对于苏打型盐土,可尝试用含Cl-和SO42-的盐水灌溉;对于硫酸盐型盐土,可尝试用含Cl-的盐水灌溉;对于氯化物型盐土,可尝试用含SO42-的盐水灌溉.
关键词: 土壤 溶液 盐离子 水吸力 咸水灌溉 溶质类型 矿化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药培养与麦谷蛋白亚基分子标记结合选育小麦新品种的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获得携带麦谷蛋白优质亚基基因的小麦新品种,提高小麦的品质育种技术水平,利用引进的矮败材料与和尚头、甘春20号、临麦34号等10个不同品种(系)杂交,并对杂交后代进行了花药培养,获得了115份花培株系;利用PCR对花培后代株系及杂交亲本进行了优质贮藏蛋白亚基分子标记检测,3个HMW-GS为 Bx7、 Bx14、 Dx5,3个LMW-GS为 Glu-A3ac、 Glu-A3d、 Glu-B3b。结果表明,在115份花培材料中, Bx7的出现频率最高,为94.78%,其余依次为 Glu-A3ac、 Dx5、 Bx14、 Glu-A3d和 Glu-B3b;获得了44份聚合4个亚基以上的材料;结合农艺性状鉴定,筛选出了3份综合性状优异的小麦新品系AB158、AB167和AB332。本研究将花培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及矮败小麦育种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其结果可为提升小麦品质育种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和地膜覆盖对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地膜覆盖的广泛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水分不足对冬小麦生产的制约,并使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如何调优品质已经成为该区域冬小麦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本研究以不施任何肥料(T_0)为对照,选择常规化肥(T_1)、等量化肥+地膜覆盖(T_2)、等量化肥+有机肥(T_3)、高量化肥+地膜覆盖(T_4)、高量化肥+有机肥(T_5)5种不同的施肥(有机+无机)和覆盖模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地膜覆盖"模式对旱地冬小麦籽粒加工品质、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并分析产量与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肥+地膜覆盖"组合显著影响小麦籽粒的加工品质和产量。比较对照T_0,不同"施肥+地膜覆盖"模式(T_1~T_5)显著提高籽粒产量(GY)、蛋白质(PC)、湿面筋含量(WA)和沉降值(SDS),增加面团吸水率(WG)、延伸性(EX)和淀粉糊化粘度,相反降低了面团稳定时间(ST)和拉伸阻力(RE)。两年平均产量依次为T_3>T_5>T_4>T_2>T_1>T_0,T_1、T_2、T_3、T_4、T_5比T_0分别增加85.60%、90.99%、118.32%、102.30%和106.65%。增施有机肥(T_3、T_5)对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的改善优于地膜覆盖(T_2、T_4)。籽粒产量的提高是叶面积(LA)、千粒重(TGW)、穗长(SL)、穗粒数(SGN)协同增加的结果,加工品质的改变部分归因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生育期降水量和分布影响谷物产量和品质。本研究结果证实,等量化肥+有机肥(T_3)不仅能达到地膜覆盖的增产效果,而且有利于小麦加工品质的改善,在降水量500 mm左右的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是更加持续、稳产、优质的冬小麦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微生物发酵的废弃菜叶无害化处理及腐熟安全性评价
《水土保持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废弃菜叶无害化处理及腐熟安全性,解决发酵过程中污染环境、提高发酵堆体孔隙度、通气量、温度上升慢等问题.[方法]以废弃菜叶为原料,以玉米秸秆、牛粪等为辅料,采用调控发酵原料的碳氮比、微生物菌剂种类、发酵堆体的水分及温度等方法.[结果]优化了废弃菜叶微生物发酵原料的最佳配比:废弃菜叶、玉米秸秆、牛粪、发酵菌剂的重量比100∶4∶2∶0.25;建立了一套废弃菜叶微生物发酵腐熟度指标评价体系,即发酵堆体温度≥50℃,持续3~5 d, pH值小于等于8.0,电导率小于等于2.0 mS/cm,E4/E6比小于等于2.5,C/N比小于20,发芽指数GI大于80;发酵产物的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等养分及安全限量指标均符合行业标准.[结论]废弃菜叶微生物发酵终产物的pH值、电导率、E4/E6值、C/N值、GI等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均符合腐熟度指标,并达到蔬菜栽培基质的肥力及安全限量指标要求.
关键词: 废弃菜叶 微生物发酵 原料配比 发酵条件调控 腐熟度评价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复水对春玉米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根源ABA调控效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根源ABA对春玉米干旱后复水补偿生长的调控效应,采用盆栽试验以春玉米酒单2号为材料,设CK(正常供水,保持最大持水量的75%~80%)、MS(中度干旱,保持最大持水量的50%~55%)、SS(重度干旱,保持最大持水量的35%~40%)、MS-CK(中度干旱再复水)、SS-CK(重度干旱再复水)等5个处理,研究苗期干旱及复水条件下春玉米生物量积累、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根源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重度干旱胁迫具有较高的根源ABA含量,诱导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85.48%、72.67%、22.58%,并导致其叶片气孔导度(Gs)和光合速率(Pn)降低51.56%、12.16%,同时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最大羧化速率(VCmax)、磷酸丙糖利用率(TPU)及Ru BP羧化酶的羧化效率(CE)降低,使其单株生物量较正常供水降低46.56%;复水后,较高的根源ABA含量影响其细胞膜修复和光合功能恢复的速度,使单株生物量较未复水重度干旱胁迫增加90.36%,较正常供水增加1.73%,表现出补偿效应。中度干旱胁迫具有相对较低的根源ABA含量,诱导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提高幅度较小,增幅分别为64.72%、41.72%、11.62%,并使Gs和Pn分别降低15.01%和6.42%,同时Jmax、VCmax、TPU及CE稍有降低,其单株生物量较正常供水仅降低13.64%;复水后,相对较低的根源ABA含量最终使单株生物量较未复水的中度干旱胁迫增加30.71%,较正常供水增加12.88%,表现出超补偿效应。综上,干旱胁迫产生的根源ABA主要对旱后复水春玉米光能吸收、光合碳同化及抗氧化保护功能起积极调节作用。
关键词: 春玉米 干旱 复水 根源ABA 生长 光合特性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牛肉脂肪酸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日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牛肉脂肪酸以及血液生化指标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10头体重相近、健康的荷斯坦奶公牛,随机平均分成试验组(每头添加牛至精油28 g/d)和对照组(未添加牛至精油),每组5头,相同环境下饲喂8个月后屠宰.结果显示:添加牛至精油组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显著升高(P <0.05);甘油三酯显著降低(P <0.05);对半腱肌饱和脂肪酸(SF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均无显著影响(P> 0.05),但使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升高(P <0.05),P/S值增大(P <0.05),显著提高了油酸以及亚油酸含量.因此日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有效改善牛肉脂肪酸组成含量和血液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个地方野生亚麻资源发掘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地区野生亚麻的遗传多样性,采集了8个地方野生亚麻种子.在原生地调查了5个地方野生亚麻的形态性状,分析了8个地方野生亚麻的籽实品质性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8份野生亚麻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野生亚麻株高17.00~64.75 cm,种子痩秕,千粒重0.96~2.29 g,主茎分枝数2.6~7.0个,蒴果数7.67~49.86个,含油率25.87%~38.12%,木酚素含量11.56~22.75 mg/g,亚麻酸含量33.56%~70.6%,油酸含量21.3%~35.42%.利用SSR标记对野生亚麻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内蒙红花和其他材料亲缘关系最远,六盘山野生亚麻和内蒙蓝花亲缘关系最近,这2个材料与天祝、静宁和会宁野生亚麻亲缘关系比较近,定西野生亚麻和兰州野生亚麻亲缘关系也比较近.这些研究结果为野生亚麻种质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雨和风干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蜡熟期去穂玉米秸秆粉碎后分为模拟降雨组(通过人工喷水模拟降雨,每2h喷洒一次,每次喷水2l/t,一天3次)、风干组(自然风干6h)、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研究降雨和风干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青贮50d时,对照组DM显著高于模拟降雨组但低于风干组(P<0.05),干物质损失率均显著低于两试验组(P<0.05),CP含量显著高于模拟降雨组和风干组(P<0.05);模拟降雨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在青贮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低水平,青贮50d时,WSC仅为4.87%,显著低于风干组和对照组(P<0.05);3组的pH值均在青贮前5d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在青贮10d后pH值降低到4.0以下且检测不到霉菌,风干组在青贮20d时检测不到霉菌;青贮50d时,对照组乙酸、乳酸和乳酸菌含量均显著高于两试验组(P<0.05),NDF含量、NH 3-N含量、pH值和酵母菌显著低于两试验组(P<0.05),此时模拟降雨组检测到霉菌,其他两组均未检测到霉菌.因此,青贮时应避免雨淋和风干,蜡熟期去穂玉米青贮时水分为75%较为适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醋发酵过程中L-苯丙氨酸促进乙酸-2-苯乙酯的合成
《现代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初步研究食品添加剂L-苯丙氨酸对苹果醋发酵过程中的特征性香气成分乙酸-2-苯乙酯的合成途径及关键酶活的影响,采用HS-SPME-GC-MS和ELISA,检测各合成相关基质生成量和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添加量的L-苯丙氨酸有明显促进乙酸-2-苯乙酯及其相关合成基质生成量积累的作用,并且对ADH、AAT的酶活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Esterase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其中当L-苯丙氨酸添加量为8 g/L时,乙酸-2-苯乙酯生成量显著提高了43.76%~86.59%。因此,本试验初步将8 g/L作为L-苯丙氨酸的最佳添加量,初步推测L-苯丙氨酸通过醇酰基转移酶途径促进乙酸-2-苯乙酯的合成及其相关基质和关键酶活的生成量,赋予苹果醋产品更多独特的香气和风味,为生产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