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北柴胡、竹叶柴胡、藏柴胡与小叶黑柴胡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UPLC-Q-TOF-MS方法比较了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竹叶柴胡B. marginatum、藏柴胡B. marginatum var.stenophyllum与小叶黑柴胡B. smithii var. parvifolium之间化学成分构成,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HSS T3 C_(18)色谱柱(Waters,2. 1mm×100 mm,1. 8μm),0. 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利用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Q-TOFMSE),通过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碎片离子结构鉴定了其中25个主要成分;而北柴胡和竹叶柴胡非常相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数据进行处理,PCA结果显示该4种柴胡明显聚成3类,其中北柴胡和竹叶柴胡聚为一类,而藏柴胡、小叶黑柴胡与北柴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柴胡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 主要成分鉴定 主成分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拟降雨和风干对玉米青贮营养品质及有氧暴露期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模拟降雨和风干对玉米青贮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影响。选取蜡熟期去穗玉米秸秆粉碎后分为3组,模拟降雨组(RAIN)通过人工喷水完成,每2 h喷洒一次,每次每吨玉米秸秆喷洒2 L水,喷洒3次,风干组(DRY)自然风干6 h,对照组(CON)不作任何处理。将3组秸秆放入20 L的自制青贮发酵桶制作青贮饲料,每组制作30桶,共发酵50 d。测定玉米青贮的化学成分、发酵品质;青贮第50天模拟开窖,打开剩余的青贮桶,同时在发酵桶模拟开窖后第0、1、3、7、15天分别检测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对照组粗蛋白质(CP)、乳酸(LA)、乙酸(AA)含量分别较模拟降雨组高0.43%、2.39%、0.31%(P <0.05),分别较风干组高0.39%、0.95%、0.13(P <0.05),而中性洗涤纤维(NDF)、pH、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模拟降雨组和风干组(P <0.05),模拟降雨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和风干组低2.81%、1.63%(P <0.05),对照组未检测到丙酸(PA)和丁酸(BA)的存在。有氧暴露第3天时,对照组霉菌含量较模拟降雨组低0.99(P <0.05),随着有氧暴露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均呈现酵母菌、霉菌逐渐升高,乳酸菌逐渐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降雨和风干都会使青贮营养品质降低,影响青贮饲料的保存与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施有机肥对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增施有机肥对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于2016-2017年在甘肃陇中半干旱区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全膜覆土平作穴播(PMS)、全膜覆土平作穴播+有机肥(PMO)和裸地平作穴播(CK)3个处理下春小麦田的土壤水分、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PMO处理0~300 cm土壤贮水量分别较PMS和CK处理高1.30%~13.55%和6.95%~15.39%,SPAD值分别高1.61%~4.33%和6.43%~13.95%,单株生物量分别增加4.98%~16.11%和117.13%~200.00%;与CK相比,PMO和PMS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春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PMO处理提高的幅度更大;PMO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较PMS和CK处理提高9.11%和53.74%,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PMS和CK处理提高26.50%和59.22%。
关键词: 春小麦 全膜覆土穴播 有机肥 土壤贮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至精油结合储藏温度对羊肉保鲜效果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延长羊肉的保鲜时间,提高其货架品质,分别在4℃和-3℃条件下,比较不同牛至精油添加量(0、0.15%、0.25%)处理下羊肉的a~*值、pH值、质构特性、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丙二醛(MDA)、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nitrogen,TVB-N)及菌落总数(Total bacteria count,TBC)的变化。结果表明,羊肉的POV、MDA、TVB-N及TBC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a~*值呈现下降趋势;p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质构参数中,弹性值随储藏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部分组羊肉的硬度值和胶着性值先上升后下降,其余组呈下降趋势。当储藏温度一致时,牛至精油添加量越高,羊肉各项指标的变化越小;当牛至精油添加量一致时,-3℃储藏比4℃储藏能更好地维持羊肉品质。综合来看,添加0.25%牛至精油并在-3℃条件下储藏对羊肉的保鲜效果最好,羊肉储藏12 d时的pH值为6.44,处于国家规定的二级鲜度范围,TVB-N为0.26 mg/g,TBC为2.90×10~6 cfu/g,以上指标均在各处理组中最低,相比于添加0%牛至精油并在4℃下储藏的羊肉,至少延长了3 d的货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进境菜豆种子中普通细菌性疫病菌的分离和鉴定
《植物保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经甘肃口岸进境的30批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种子进行了普通细菌性疫病菌的检测,利用选择性培养基MT从波兰进境菜豆种子上分离到1株细菌597,对该分离物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16S rDNA及16S-23S rDNA ITS序列分析和特异性PCR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离物在MT培养基上菌落呈黄色、圆形、黏稠、表面光滑向外隆起、菌落周围有水解圈。分离物597接种菜豆幼苗后导致叶片枯萎,接种点干枯。结合菌落形态、16S-23S rDNA ITS序列、特异性PCR检测结果,将分离物597鉴定为地毯草黄单胞杆菌菜豆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phaseoli。
关键词: 菜豆种子 地毯草黄单胞杆菌菜豆致病变种 普通细菌性疫病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水平对旱塬覆沙苹果园土壤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土壤酶活性及果实品质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变化规律,探讨氮肥施用量对土壤酶活性与果实品质相关性的影响,为旱塬覆沙苹果园合理施氮、提高氮素利用率及降低土壤环境污染建立科学依据.通过田间试验,以'长富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氮素水平(对照0、165、330、495和660 kg/hm2,分别简写为CK、N1、N2、N3和N4),并于2017年测定土壤全氮含量、土壤酶活性与果实品质.结果表明:土壤全氮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升高;0~20和>20~40 cm土层中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在N2处理下均达到最大值,而蔗糖酶活性则于N3处理下最高;>40~60 cm土层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氮肥增施呈上升趋势.在330~495 kg/hm2施氮范围内,与对照相比,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及总糖含量(P<0.05).随着施氮量增加,果实产量呈先降后升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除>20~40 cm土层)、蔗糖酶活性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可滴定酸和>40~60 cm土层中维生素C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综合分析认为,330~495 kg/hm2为旱塬覆沙苹果园合理施氮范围,对提高土壤酶活性及氮肥利用率效果显著,并有利于改善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29份国内外玉米种质及杂交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评价
《草地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629份国内外玉米(Zeamays)种质及杂交种抗丝黑穗病差异,本研究于2016-2018年间采用人工接种法对其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L311,18236 (2),黄糯包谷(221103)等共25份材料表现高抗,占总鉴定材料的3.97%%;HVN-1,B07060-1,YJO01496等34份抗病材料表现抗,占总鉴定材料的5.41%;C7172,zce-4,CI103等55份材料表现中抗,分别占总鉴定材料的8.74%;其余322份和193份表现感和高感,分别占总鉴定材料的51.20%和30.68%.分析发现,在266份自交系中,表现中抗及以上自交系共32份,占供试自交系的12.03%;在142份杂交种中,表现中抗及以上杂交种有23份,占供试杂交种的16.20%;在216份农家种中,表现中抗及以上农家种有59份,占供试农家种的27.31.进一步分析发现,来自于中国贵州的种质,其整体抗丝黑穗病的水平明显高于中国云南、内蒙古和四川,也高于俄罗斯和墨西哥种质.同时比较142份国外杂交种的抗性情况,发现来自乌拉圭的杂交种抗丝黑穗病的比例高于巴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31份四川小麦品种(系)在甘肃陇南抗条锈性表现及利用价值
《植物保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2017年度先后对331份四川省小麦生产品种(系)在温室进行苗期人工接种条锈菌混合菌鉴定和甘谷试验站大田成株期分别接种CYR32、CYR33、CYR34、G22-14、中4-1和混合菌鉴定,同时在甘谷试验站和汪川良种场两地进行自然诱发鉴定。结果发现: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苗期、成株期表现抗病的分别有‘XK201465’等36份和‘XK20132’等72份材料,分别占10.88%和21.75%;有‘XK62483’等11份材料全生育期表现抗病,占3.32%;两地三年自然诱发鉴定发现,仅有‘XK20132’等5份材料在两地均表现抗病,有‘川农17’等30份材料具有慢条锈性。对供鉴材料在甘肃陇南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四川省 小麦品种(系) 甘肃陇南 条锈病 抗性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培养料隧道发酵技术
《中国蔬菜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双孢蘑菇培养料隧道发酵技术是将培养料按照配方要求精准配料,通过预湿、混料环节进入一次发酵隧道,在75~80℃条件下完成微生物发酵及焦糖化反应,然后转入二次发酵隧道,在58~60℃条件下进行巴氏杀菌杀虫,45~50℃条件下进行控温发酵,生产出的培养料理化性状稳定,利于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实践证明,采用工厂化生产的二次发酵料栽培双孢蘑菇,出菇产量可较传统发酵料栽培提高60%~12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地区和尚头小麦遗传多样性及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
《草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西北地区和尚头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特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特征,采用43份不同来源的和尚头小麦种质材料,在均匀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150个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位点上检测遗传多样性,同时对19个农艺性状在两个试验点进行表型鉴定,并采用GLM(general linear model)模型进行分子标记与表型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9个农艺性状中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质量性状,除壳色外,其他性状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利用45对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共检测出151个等位变异,各标记等位位点变化范围为2~6,平均为3.36个,PIC(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值变异范围为0.044~0.771。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43份材料划分为8个亚群。关联分析发现11个SSR标记与农艺性状显著关联,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8.89%~24.74%,这些标记可为特色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