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垦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580条记录
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法在新疆冬小麦区域试验产量分析上的应用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客观、准确评价区域试验中冬小麦新品系的丰产性和稳定性,探明适合新疆冬小麦区域试验分析的统计模型。【方法】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分析2010、2011年北疆冬小麦区域试验中5个试点、12个新品系的产量结果。【结果】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平方和分别占总平方和的6.96%、32.62%和26.82%,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模型分析,垦冬杂1号和垦冬00(2)号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和丰产性,适合在伊宁、塔城和奇台等地区种植;08/7148在安宁渠点和塔城地区种植可获得高产。同时,GGE双标图对新品系丰产性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结果趋于一致,相对于AMMI模型能够直观、简单提供新品系的稳定性和适种区域。【结论】GGE双标图法比较适合分析北疆冬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

关键词: 冬小麦 区域试验 产量分析 AMMI模型 GGE双标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活体采卵的影响因素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活体生物材料缺乏,活体采卵技术(Ovum pick-up)应运而生,因其具有系谱清楚适于科学研究而成为获取卵母细胞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研究活体采卵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就活体采卵在采卵间隔周期、超排处理、高产牛所处年龄段、患繁殖疾病与否及连续采卵进行试验,研究其采卵效率及对卵巢生理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①采卵间隔时间不同,以每周2次采卵所获卵母细胞数要多于每周1次的,差异不显著,但每周2次的优质卵母细胞率高于每周1次,且差异显著;②经超排处理后获卵母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质卵母细胞率有所提高,差异不显著;③青年牛和成年牛的平均获卵数和优质卵母细胞率差异均不显著;④健康牛平均获卵数显著高于患有繁殖疾病的牛只,优质卵母细胞率也显著高于患牛;⑤奶牛连续采卵和1次采卵的平均获卵率和优质卵母细胞率差异均不显著。综上,奶牛活体采卵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上述5方面的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奶牛 活体采卵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AL效应子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子(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s,TALEs)是一类在植物病原黄单胞菌(plant pathogen Xanthomonas sp.)中发现的天然的DNA结合蛋白,它具有与目标DNA序列特异性结合的能力。随着研究的深入,TALEs的结构信息和特异性结合DNA序列的分子机理被破解,这就为人工设计构建TALE-DNA结构结合域提供了理论基础。人工构建的TALEs可以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基因组工程,包括转录调控和基因组编辑。综述TALE的结构、TALE与DNA结合的分子密码,重点综述人工构建TALEs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子 基因组编辑 分子工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其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挖掘青贮玉米品种高产潜力性状的途径,为青贮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试验以粮饲兼用型玉米、优质青贮玉米、多分蘖型青贮玉米为供试材料,研究其产量形成特点和干物质积累及其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结果】(1)青贮玉米品种与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高产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随着生长发育进程均呈S形曲线变化。生育期间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无分蘖型青贮玉米品种>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有分蘖型玉米品种。(2)干物质和鲜重的积累速率:粮饲兼用型玉米干物质积累速率峰值出现在出苗后的92~111 d,为灌浆期;鲜重积累速率峰值则出现在苗后57~72 d,为大喇叭口期。无分蘖型青贮玉米品种干物质与鲜重的积累量及积累速率峰值均出现在苗后92~111 d,为灌浆期。分蘖型青贮玉米品种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苗后111~128 d,鲜重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苗后57~72 d。(3)干物质在各器官中分配量大小因玉米品种类型不同而异,青贮玉米科多4号因生育期较长,在新疆石河子地区雌穗基本不能成熟,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和茎秆中;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干物质则主要分配在雌穗中。【结论】从植株干物质积累动态看出:对三种类型玉米的干物质生产情况比较,全生育期均以无分蘖青贮玉米品种的新饲玉10号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粮饲兼用型SC-704次之,多分蘖青贮玉米科多4号最低。从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看出: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为雌穗>茎秆>叶片>苞叶>叶鞘。

关键词: 不同类型玉米 干重积累 分配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H重组亚单位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

中国兽医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H的免疫保护效果,将纯化的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重组外膜蛋白H(rOmpH)制备成疫苗,用该重组疫苗和全菌灭活疫苗皮下免疫小鼠。首免后每周采血1次,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其抗体动态变化,并于三免后第9天用2LD50的分离株进行攻毒,比较两者的保护力。结果显示,全菌灭活疫苗组小鼠30h后死亡率为20%,重组疫苗组小鼠30h后100%死亡,PBS对照组小鼠24h后100%死亡。结果表明,全菌灭活疫苗具有保护力,而重组蛋白疫苗保护性微弱。

关键词: 牦牛 多杀性巴氏杆菌 OmpH 免疫保护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1型全基因组的测序分析

中国兽医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我国新疆地区分离的1株牛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1型毒株为研究对象,参照GenBank中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基因组全序列,根据保守序列设计6对重叠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该毒株不同的cDNA片段,分别克隆到pMD19-T载体,转化受体菌JM109,挑取阳性克隆进行PCR、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为了解该毒株的遗传变异及基因结构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为开发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测序结果表明,该病毒全基因序列核苷酸为12 302nt(GenBank登录号:JN704144),该病毒基因组具有一个11 694nt开放阅读框编码的多聚蛋白,5′-UTR长382nt,3′-UTR长224nt,BVDV1-3156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该毒株为BVDV1b亚型。Blast比对分析显示,该毒株与VEDEVAC株的相似性最高,为90.9%。该毒株与BVDV1型其他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具有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基因组 基因型 相似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信息学对扩展莫尼茨绦虫cDNA文库Cavβ基因分析与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和鉴定扩展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电压门控钙通道β亚基(Cavβ)基因,预测蛋白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从而探讨Cavβ在寄生虫病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构建扩展莫尼茨绦虫成虫cDNA文库,随机挑取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对部分序列进行引物步移法测序,获取全长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对应的蛋白进行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结果】获得扩展莫尼茨绦虫Cavβ基因,全长946 bp,编码18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19.788 8 kD,等电点为5.06,属于Cachannel B超家族。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结构预测存在4个可能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论】研究对于扩展莫尼茨绦虫Cavβ基因的获得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为该基因功能的试验性鉴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扩展莫尼茨绦虫 Cavβ 二级结构 B细胞抗原表位 功能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KAP1.1基因多态性与毛纤维直径的相关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768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材料,采用测序和PCR技术分析KAP1.1(B2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羊毛纤维直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KAP1.1基因存在30个碱基的插入/缺失和6种基因型,分别为(341 bp)AA基因型、(311 bp)BB基因型、(281 bp)CC基因型、(341 bp/311 bp)AB基因型、(341 bp/281 bp)AC基因型和(311 bp/281 bp)BC基因型。AA、BC、AC、AB和CC基因型间的毛卷曲度、细度离散、毛长、污毛重、净毛率和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BB基因型羊只的平均纤维直径显著小于AA、BC、AC、AB和CC基因型羊只的平均纤维直径(P<0.05)。以上结果表明,KAP1.1基因可作为绵羊毛纤维直径的主要候选基因之一,BB基因型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预测绵羊毛纤维直径。

关键词: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 KAP1.1基因 SNP 纤维直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ILK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毛囊生长期的表达

遗传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整合素连接激酶(ILK)是一种支架蛋白,在毛囊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利用PCR技术,首次获得绵羊ILK基因的编码区全长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对该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及其在不同绵羊品种毛囊生长期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绵羊ILK基因ORF全长1 359 bp,编码452个氨基酸。ILK蛋白结构经预测含有3个锚定重复序列和1个激酶结构域,并存在多个磷酸化位点和蛋白激酶C的磷酸化位点。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绵羊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骨骼肌、皮肤和小肠组织中均有表达,皮肤、脾脏和肝脏中表达量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3~5月份(毛囊生长起始期),ILK基因在中国美利奴超细型和哈萨克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并均呈逐月上升趋势;在6~10月份(毛囊生长期),中国美利奴超细型皮肤ILK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同期的哈萨克羊。分析认为ILK可能在调控绵羊次级毛囊生长发育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关键词: 整合素连接激酶 基因克隆 毛囊 绵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的苹果糖度模型温度修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样品温度对近红外光谱有很大影响,在近红外技术评价水果品质的实际应用时,需要修正温度变化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不同温度下(0~30℃)苹果的漫透射光谱,采用二阶导数和卷积平滑进行预处理。选取20℃下代表性样本的光谱数据,建立基准PLS模型。斜率/偏差法分别计算苹果糖度PLS模型在0,10和30℃下的修正方程。分析结果表明:斜率/偏差法对0,10和30℃下外部样本预测结果进行修正,预测精度得到显著提高,其修正前后的Q值分别为0.525cv 0.810,0.680cv0.822,0.669cv 0.802。温度修正模型可以有效提高预测精度,也扩展了近红外仪器的适用性,为自主研发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苹果 糖度 温度 校正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