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垦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580条记录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牛外周血单核细胞对IFN-α、β、γmRNA转录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对干扰素(IFN)mRNA转录时相的影响,探讨宿主-病毒之间的相互关系,用非致细胞病变(noncytopathic,NCP)和致细胞病变(cytopathic,CP)型BVDV感染临床健康BVDV检测阴性的荷斯坦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感染后IFN-α、β、γ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P型和NCP型BVDV感染PBMC后,Ⅰ型IFN(IFN-α、β)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转录水平上调,且差异极显著(P<0.01);只有IFN-α在CP型BVDV感染后4,12h(P<0.5)出现转录下调。IFN-γ在整个感染过程中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转录水平上调,且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2种生物型BVDV感染可引起PBMC中IFN mRNA转录水平升高。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外周血单核细胞 干扰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鉴定及ompH基因序列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分离株与疫苗株的血清型和ompH基因差异,本研究利用PCR方法鉴定其血清型,并克隆、测序ompH全长基因,用DNAMAN、DNAStar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疫苗株血清型为B型,标准株血清型为E型。分离株和疫苗株ompH基因编码氨基酸有2个缺失和2个突变,同源性为99.4%。研究表明ompH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但氨基酸的缺失和突变可能使抗原表位发生变化,也是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牦牛 多杀性巴氏杆菌 血清型 ompH基因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滴管带配置对冬小麦干物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于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取样,测定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小麦总干物质积累基本呈"S型"变化趋势,离滴管带越近的冬麦,干物质积累越多,且1管4行总干物质积累高于1管5行处理。1管5行边3行花后光合能力最弱,干物质积累最少,总干物质运转主要在花前,其余4个处理则相反,干物质主要靠花后积累。各处理小麦总的干物质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比例基本一致,均为籽粒最高。不同处理对主茎产量性状影响不大,对分蘖穗产量性状影响较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滴灌 冬麦 干物质 积累 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KAP1.3基因与毛品质的关联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702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试验材料,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KAP1.3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这些多态性位点与羊毛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KAP1.3基因编码区存在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240G>A和c.312G>A),均存在3种基因型,经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分析,c.240G>A位点的3种基因型(GG、AG和AA)个体间平均毛纤维直径、卷曲度、毛长、污毛量、密度、净毛率和细度离散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c.312G>A位点的3种基因型(GG、AG和AA)个体间的毛纤维直径、卷曲度、毛长、污毛量、密度、净毛率等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但GG基因型与AA基因型间毛平均细度离散系数显著小于AG基因型(P<0.05)。因此KAP1.3基因可作为绵羊毛细度离散系数的候选基因之一,其生物学功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 KAP1.3基因 PCR-RFLP 细度离散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春小麦生长发育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于2009—2010在石河子大学试验站进行,设置了滴灌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滴灌又设置了一管四行和一管六行两种滴灌带布置方式,目的在于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及不同毛管布置方式对滴灌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与传统漫灌相比,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增加,叶绿素后期下降缓慢,滴灌可降低小麦干物质在营养器官中的分配率,促进干物质向籽粒中分配,防止后期叶片早衰;滴灌比漫灌相比灌水量降低了25%,产量平均增加14.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5.4%。滴灌小麦实行一管四行毛管布置与一管六行相比受水均匀,不同边行间植株生长差异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比一管六行高。

关键词: 春小麦 滴灌 毛管布置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措施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新疆伊犁州昭苏垦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条件下干物质积累规律,指导马铃薯生产实践,采用两因素(覆膜、密度)随机区组设计,于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取样,测定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可使马铃薯生育期提前,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各器官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干物质积累趋势基本相同。不同处理下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

关键词: 马铃薯 栽培措施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早实核桃LFY同源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T-PCR和RACE法从新疆早实核桃新早丰花芽中克隆到控制植物成花的关键基因LEAFY,其cDNA全长为1 472bp(GenBank登录号为JF520778),含有1 155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8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含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与其他植物上相关同源基因的结构相似,且与已克隆的LEAFY序列同源性较高。部分序列在早实和晚实核桃上进行扩增发现,该基因在早实核桃及晚实核桃上都能够得到扩增产物,且扩增产物的亮度早实核桃大于晚实核桃。在早实核桃不同组织器官之间进行扩增发现,该基因在早实核桃营养器官上的表达方式显示出自身的特有表达特征。

关键词: 核桃 早实性 RACE LEAFY 不同组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扩展莫尼茨绦虫不同体节电压门控性钙通道β亚基和胶原纤维mRNA转录水平的研究

中国兽医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电压门控性钙通道β亚基和胶原纤维基因在扩展莫尼茨绦虫不同体节的mRNA转录水平,以beta-Tubulin基因作为内参基因,采用SYBR Green 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扩展莫尼茨绦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即头节、幼节、成节、孕节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电压门控性钙通道β亚基、胶原纤维基因和beta-Tubulin基因的Ct值与阳性质粒的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熔解曲线分析表明,产物为特异的单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电压门控性钙通道β亚基以及胶原纤维基因在虫体各发育阶段中的表达丰度存在差异。电压门控性钙通道β亚基在幼节的表达水平较高,而胶原纤维基因在孕节的表达水平较高,提示这2个基因可能在幼节和孕节的发育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扩展莫尼茨绦虫 电压门控性钙通道β亚基 胶原纤维 mRNA转录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早熟陆地棉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熟陆地棉新陆早33号、新陆早36号、新陆早42号为材料,研究早熟陆地棉熟性、株型、结铃性及产量4类16个主要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新陆早33号、新陆早36号、新陆早42号的生育期分别为126.3、123.0、123.3d;株型分属筒型、塔型、塔型,果枝类型Ⅰ式、Ⅱ式、Ⅰ-Ⅱ式,叶枝长与株高比为0.073、0.139、0.077;第2果节以上铃数、叶枝铃数分别占株铃数9.7%、11.0%、9.8%和2.2%、4.4%、1.0%,显示了早熟陆地棉早熟和株型紧凑的共同特性。株高、叶枝数和叶枝长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5.0、22.5、31.6,叶枝铃数差异巨大,变异系数为69.3,而其他性状差异不大。结果说明,目前早熟棉区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早熟性对早熟陆地棉其他农艺性状差异产生了良好的协调效应,达到高产的结果。

关键词: 早熟陆地棉 农艺性状 变异系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洲与荒漠交错带植被恢复区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绿洲与荒漠交错带的不同类型防护林和不同荒漠植被恢复区土壤水分动态特征作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置的类型防护林含水量整体上远低于对照;说明在无灌溉补充水分的条件下,林木的蒸腾作用耗水量大,土壤含水量低,为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应该在夏季及时补水;不同荒漠植被恢复区的土壤水分远高于空旷的沙地,说明不同荒漠植被恢复区,下垫面条件对土壤水分影响甚大,可根据植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地进行无灌溉植被恢复是比较好的植被恢复方式。

关键词: 绿洲与荒漠交错带 土壤水分 防护林 植被恢复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