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成熟度的椒果对辣椒种子孕性影响的研究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关辣椒种子采收对其孕性影响的研究较少。种子生产中椒果采收随意性大,对辣椒种子质量带来一定影响。以遵椒2号为材料,设置辣椒的7个不同成熟度椒果处理进行种子孕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椒果处理的种子孕性差异显著,其中90%红色果辣椒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其它分级相比较高,种子发芽过程中感菌率也较低。


参与式植物篱坡地治理技术发展的实践和体会
《贵州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植物篱坡地治理技术在新区示范的难度在于如何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社会条件,农民能接受的植物类型为篱和相应配套的种植体系。传统的由专家决策的方法常常因选择植物篱的类型不当,由于技术的或非技术的因素,农民不接受而使示范失败。在参与式植物篱坡地治理项目中,运用国际合作项目中广泛采用的参与式理论和方法,向农民赋权,由农民决策,专家协助的方法,在贵州省4个县的6个试点40多hm2示范面积上,基本获得成功。参与式植物篱坡地治理方法为植物篱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实践了一种农民参与式技术发展的新模式。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以农民为主体和农民积极参与创新。实践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推广成功率,促进项目持续发展,在坡地植物篱技术和相关的农业发展项目上有推广应用的必要。


蛋白质芯片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微生物学杂志 》 2006 CSCD
摘要:蛋白质芯片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种新技术。具有高通量、微型化、连续化、自动化、快速和准确等特点。已成功地应用于蛋白质的鉴定、量化和基础功能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在微生物的监测、检测、分离、鉴定分类和微生物资源开发等方面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就蛋白质芯片技术及其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了概述。


水稻新半矮秆基因品系RA73与4个sd-1半矮秆基因恢复系的株高遗传
《贵州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用具有sd-r新半矮秆基因的品系RA73与具有sd-1半矮秆基因的4个恢复系(明恢63、明恢86、蜀恢527和成恢047)杂交,对亲本、F1和F2的株高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的株高为82.4~94.5cm;F1的株高为126.6~133.1cm;F2代植株高度产生分离,高株(101~140cm)∶半矮秆(71~100cm)∶矮秆(45~70cm)值经χ2分析,符合9∶6∶1的比例,为2对不等位的半矮秆基因独立分配遗传。探讨了sd-r半矮秆基因在杂交水稻上应用的可能性和方法。


固氮甘蔗新品种RB72-454引种及试验示范
《贵州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引进固氮甘蔗新品种RB72-454,于2003~2005年在贞丰、望谟坝、坡地进行田间氮肥敏感性、不同用种量、吨糖田土配套技术研究试验示范。结果表明:RB72-454施用尿素20 kg/667m2比F134(CK)施用尿素40 kg/667m2增产41.5%,蔗糖分提高1.24%(绝对值),单位面积产糖量增加59.5%;每667m2用种量8 000芽比10 000芽增产7.5%,蔗糖分提高0.5个百分点,单位面积产糖量增加11.0%,节本增效336.4元/667m2;吨糖田土配套技术集成实施产糖量达1 066 kg/667m2,比F134增加47.9%;示范1 333.3 hm2,平均比F134增产37.7%,蔗糖分提高1.18个百分点,单位面积产糖量增加49.0%,增收810元/667m2,项目累计新增产值3 960万元,取得经济效益2 140.4万元。


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油研10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油研10号植株性状及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油研10号的产量产生显著影响。株高、根颈粗1、次分枝数、单株产量与复合肥施用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2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与复合肥施用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含油率、亚油酸、亚麻酸与复合肥施用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蛋白质和花生烯酸与复合肥施用量间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芥酸、硫甙、油酸、不饱脂肪酸与复合肥施用量间呈不显著负相关;在复合肥施用量为1 200 kg/hm2时,可使油研10号获得较高产量并能保证其品质优良,但从高产高效角度出发,合肥的适宜施用量为900 kg/hm2。


普那菊苣引种选育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为满足贵州省草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对普那菊苣引种驯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品比和区域性试验。试验表明:普那菊苣的产草量、再生性及种子产量等综合表现较欧洲菊苣、美国菊苣好。区域性试验其产草量、再生性及种子产量,经方差分析各试点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普那菊苣最好,欧洲菊苣次之,美国菊苣最差。区试各试点间相同品种其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罗甸最好,独山居中,大方较差。参试品种在各试点均能正常开花结实,适应性较强,但从生产性能、营养成分进行综合分析,普那菊苣是较理想的菊苣品种,可作为优质饲草在贵州不同生境条件下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