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花黄萎病菌致萎峰蛋白氨基酸组分及其有关生化特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利用快速蛋白质液相色谱技术 (简称 FPL C技术 )对 3个典型黄萎病菌系 T9、VD8和 SS-4的外泌毒蛋白进行层析分离 ,皆得到两个致萎蛋白峰 :峰 致萎力弱 ,棉苗受害症状属黄斑型 ;峰 致萎力极强 ,症状属青枯型。 3个菌系强致萎峰 毒蛋白的百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T9、VD8、SS-4。对各菌系致萎峰蛋白做氨基酸组分测定 ,结果显示 :13个菌系的致萎峰 毒蛋白中的碱性组氨酸百分含量很高 ,平均达 14 .76% ,远大于峰 毒蛋白中的组氨酸含量 ,其平均值仅 3 .74 % ;2 3个菌系各致萎峰皆测不出甲硫氨酸 ,酪氨酸仅在 T9的峰 中含 0 .13 % ,其余各峰含量均为零 ,各峰的半胱氨酸含量很低 ,都在 1%以下。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估测致萎峰蛋白的分子量 ,并探讨了黄萎病菌致萎毒蛋白的有关结构功能特征。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菌 FPLC技术 致萎峰蛋白 氨基酸组分 生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用量对三种杂草与油菜间竞争关系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不同施氮量处理探明氮肥对油菜田 3种主要杂草 (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japonicusSteud .,牛繁缕Myosolonaquaticum(L .)Mocnch .,稻搓菜 LapsanaapogonoidesMaxim .)的出苗、生长过程及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基肥施氮量 (N) 30~ 12 0kg/hm2 时 ,田间杂草的萌发不受影响 ;生长后期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 ,总体杂草生物量下降 ,杂草竞争力减弱 ,油菜竞争力增强 ,油菜产量随氮肥量的增加而递增 ,当总氮量达 2 10kg/hm2 以上时 ,产量趋于平缓 ;无论在低氮或高氮水平下 ,单子叶杂草日本看麦娘比双子叶杂草稻搓菜、牛繁缕等具更强的竞争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羊抗猪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的制备与ELISA鉴定
《江苏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猪屠宰后 ,迅速采取其皮下脂肪在 37℃下的膜提取液中的匀浆 ,于 37℃温箱中孵育 30 min后 ,用差速离心法和高速离心法提取脂肪细胞膜蛋白 ,并作 SDS- PAGE电泳分析脂肪细胞膜蛋白与其它组织细胞膜蛋白的差异。从电泳图上看出 ,脂肪细胞有很多特异膜蛋白 ,也有一些与其它组织细胞膜蛋白相似的条带。膜蛋白与佐剂充分乳化后主动免疫 3只山羊 ,免疫后 70 d取血清 ,用 EL ISA检测抗体效价为 1:6 40 0。同样 ,用 EL ISA测定抗体与其它组织细胞膜的交叉反应 ,结果显示 :抗猪脂肪细胞膜抗体与其它组织细胞膜有交叉反应 ,但反应性不高。
关键词: 猪脂肪细胞 膜蛋白抗体 免疫 山羊 ELISA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熟辣椒新品种‘江蔬3号’
《园艺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蔬 3号’为中熟辣椒一代杂种 ,适宜春季露地栽培和秋季延后栽培 ,抗病毒病和炭疽病。果实商品性好 ,产量可达 36t/hm2 。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新品种“渝苏297”选育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对甘薯新品种“渝苏 2 97”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 .在 1994— 1996年四川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 ,“渝苏 2 97”藤叶产量 2 4 0 4t/hm2 ,与对照品种“南薯 88”平产 ,鲜薯产量 2 0 18t/hm2 ,生物鲜产量 44 2 2t/hm2 ,薯干产量 6 2 0t/hm2 ,生物干产量 9 0 8t/hm2 ,分别比“南薯 88”增产 0 5 9% ,0 2 6 % ,5 2 6 % ,3 5 3% .它在重庆、四川的生产上产量表现更好 .该品种萌芽性好 ,结薯较早 ,大中薯率 75 %以上 ,薯块烘干率 30 74% ,出粉率 19 0 0 % ,氨基酸含量2 41% ,抗黑斑病 ,贮藏性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