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实地氮肥管理对优质水稻新品系苏10-100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 2015
摘要:以优质水稻新品系苏10-100为材料,大田种植,麦秸全量还田,设置实地氮肥管理(SSNM)与当地高产栽培(LFP)2种肥料管理方式,研究不同氮肥管理对优质水稻新品系苏10-100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苏10-100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SSNM处理使苏10-100的有效穗数比常规高产栽培显著降低,降幅达到3.24%,但增加了后期促花肥和保花肥的用量,使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显著提高,最终产量前者却比后者增加了13.97%。同时,SSNM处理降低了苏10-100的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但差异不显著,显著降低了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改善了外观品质;增加了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降低了消碱值和糊化温度,改善了蒸煮食味品质。


太湖流域典型桃园氮素投入特征及其对桃果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十二年生晚熟小湖景桃树为供试材料,通过2012—2014连续2年大田小区定位试验,研究太湖流域典型水蜜桃园氮素周年投入特征及其对桃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水蜜桃园施肥量大,氮素投入水平较高,周年氮素投入纯量达846.30 kg/hm~2,由菜籽饼等有机肥、复合肥等无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共同带入(29.91%∶31.87%∶38.22%),且基肥投入氮素约占周年桃园氮素投入量的41.88%。农户习惯性施肥条件下,水蜜桃桃果产量达62.38 kg/棵,单果质量平均达227.76 g。较农户习惯性施肥处理而言,减量施肥处理能显著降低桃果产量,达7.32%,但桃果单果质量未显著降低(降低4.13%)。同时,沼液施用条件下桃果产量和单果质量均与农户习惯性施肥处理相当,无显著差异。


5%百里香酚水乳剂配方的筛选
《江西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采用转相法,对乳化剂、防冻剂和增稠剂等进行了筛选,确定了5%百里香酚水乳剂的最优配方:百里香酚质量分数为5%,溶剂乙醇质量分数为15%,乳化剂SC-102质量分数为6%,防冻剂丙二醇质量分数为1%;增稠剂琼脂的质量分数为0.2%,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和水溶性氮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和2%,用双蒸水补足至100%。用上述配方所制备的5%百里香酚水乳剂各项指标合格,并且经常温、冷贮(0±2)℃14 d、热贮(54±2)℃14 d未出现析油、析水、分层现象,所制备的制剂黏度小、倾倒性佳,利于分装。


小麦新品种镇麦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镇麦10号是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该品种的生产特性,以2010—2012年2年度江苏省淮南麦区小麦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对镇麦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镇麦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其籽粒产量水平主要分布于6 000~7 000 kg/hm2,穗数为431.25万/hm2,穗粒数为37.98粒,千粒质量为44.03 g。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千粒质量均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负相关;穗数×穗粒数、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千粒质量也与产量呈正相关。通径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千粒质量,穗粒数的作用最小;产量三要素互作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穗粒数与千粒质量>穗数与穗粒数>穗数与千粒质量。


沙漠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中国沙漠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科尔沁沙地生长的沙漠植物差不嘎蒿(Artimisia halodendron)、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扁蓄豆(Ruthenian medic)、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黄柳(Salix gordejevii)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为材料,研究了自然状况下光合作用、保护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日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5个C3植物光合作用日变化为中午降低类型,净光合速率(Pn)在10:00到达第1个高峰,在14:00出现第2个高峰,其中4个植物第2高峰平均Pn仅为第1高峰的37%。C4植物猪毛菜光合作用为单峰型。(2)在第1个Pn高峰期间,伴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增高6.5倍和气温(Ta)增高,叶片水分亏缺度(VPD)增加3~6倍、气孔导度(Gs)下降60%;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18%,Pn增加3~13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除了扁蓄豆)平均增高29%、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除胡枝子)平均增加82%;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48%,脯氨酸含量(除差不嘎蒿)增加74%。(3)午间和午后在大气PAR和Ta较高、叶片VPD较大、MDA含量和Pn下降时,渗调节物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仍维持较高水平。日间叶片光合特性与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日变化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抗氧化酶(尤其是POD和CAT)和渗透调节物(脯氨酸和可溶性糖)不仅在Pn增加过程中维护细胞氧自由基代谢和水分代谢平衡,而且在Pn较低时抑制膜脂过氧化和维持水分平衡,因此它们在日间提高Pn和恢复叶片光合作用上起重要的生理保护作用。6种植物参与抗逆生理调节的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种类上差异显著。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沙漠植物 光合日变化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物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RSXG百粒重超亲分离的遗传解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解析大豆重组自交系中百粒重的QTL及其等位变异效应,探究重组自交系中百粒重存在超亲分离的原因,为进一步培育不同类型百粒重大豆提供遗传依据。【方法】利用以先进2号和赶泰2-2为亲本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RSXG为材料,在2009—2011年共5种环境下测定百粒重表型数据,建立具有400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选用QTLNetwork V2.1软件中混合模型区间作图方法(mixed model based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MCIM)对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进行大豆百粒重QTL定位研究。在定位结果基础上,分析每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中每个家系百粒重QTL等位变异类型,建立百粒重QTL-allele矩阵。【结果】5种环境试验的平均结果,亲本先进2号和赶泰2-2的百粒重分别为16.92和14.14g,重组自交系百粒重变幅为12.09—25.01 g,存在超亲分离,多环境下遗传变异系数(genotypic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GCV)为16.06%,遗传率为96.17%。利用MCIM方法联合5环境原始数据,总共检测到10个加性QTL和9对上位性QTL,10个加性QTL的表型变异解释率变幅为0.69%—14.93%,其中Sw-05-2、Sw-08-1、Sw-12-1和Sw-17-1的表型变异解释率较高,分别为6.91%、14.93%、7.80%和5.01%,Sw-13-3为以往未见报道并兼具加性和上位性效应的位点。上位性QTL的表型变异解释率较小,变幅为0.31%—3.44%,其中Sw-e4的表型变异解释率最高。联合多环境方差分析和QTL定位结果,解析大豆百粒重的遗传结构,发现加性QTL累积贡献了47.91%表型变异,上位性QTL累积贡献13.06%表型变异,未检测出的微效QTL累计解释了35.20%的表型变异。在定位的同时,获得了QTL等位变异的效应,分析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中百粒重QTL等位变异的组成,建立了NJRSXG的百粒重QTL-allele矩阵;两亲本分别具有7对和3对加性增效等位变异,属互补型组合;矩阵中没有一个重组自交家系包含所有减效等位变异或增效等位变异,表明重组自交家系具有进一步改良的潜力;大粒型家系具有较多增效等位变异,小粒型家系具有较多减效等位变异;说明百粒重位点间的重组是产生超亲家系的重要原因。【结论】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能够产生超亲分离家系;联合多环境数据检测到10个加性QTL和9对上位性QTL;百粒重QTL位点间的重组是超亲分离的原因;重组自交家系间具有进一步重组的潜力。
关键词: 大豆 重组自交系 百粒重 连锁定位 QTL-allele矩阵


淮安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及合理利用的几点思考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采取农业部门数据统计结合问卷抽样调查法,对江苏省淮安市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阐述了淮安市农作物秸秆种类、数量和分布,提出了合理利用的几点思考,认为解决该市秸秆的方法应采用多种渠道、合理比例、科学利用,重点发展畜牧业饲料、生物技术生产生物有机肥和食用菌基料。其中合理比例即保持当前30%秸秆还田,10%用于食用菌基料,10%采用直接生物发酵发展生物有机肥,15%通过过腹发展有机肥,30%作为能源(含家庭燃料),5%用于开发多种工业用途。
关键词: 淮安市 农作物秸秆 现状 合理利用 秸秆还田 食用菌基料 发酵有机肥 过腹有机肥 工业利用


不同品系条斑紫菜采收期游离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变化特征(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5
摘要:以7个条斑紫菜栽培品系为材料,利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在采收期前期、中期与后期的16种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试样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在48.71~62.05 mg/g之间,其中,Ala、Arg、Glu与Asp 4种呈味氨基酸含量最高,总含量在36.05~53.96 mg/g之间,占总游离氨基酸的69.11%~86.47%,除对照品系外,其他6个品系的呈味氨基酸与游离氨基酸总量均在采收中期达到最高;所有品系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随采收时间延迟呈增长趋势,在采收后期达到最高;苏通条斑紫菜品系在呈味氨基酸与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组成水平上最高,其次为YH002、苏研与苏连,对照品系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