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鲜食蚕豆通蚕鲜7号大棚栽培技术初探(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5
摘要:[目的]为设施蚕豆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通蚕鲜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棚不同播期、密度试验,分析该品种株高、始荚高度、单株有效分枝数、始荚节位、节数、单株产量(鲜荚)、小区鲜荚产量等。[结果]通蚕鲜7号播期处理11月2日产量最高,通蚕鲜7号密度试验以37 500株/hm2产量最高。[结论]鲜食蚕豆可采用大棚栽培,播期可在11月初,密度37 500株/hm2左右。


植物源除草剂Pure对非耕地杂草的防除效果
《杂草科学 》 2015
摘要:为明确植物源除草剂Pure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和使用技术,在非耕地上进行杂草防除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源除草剂Pure以112.5、150 kg/hm~2株防效最好,施药后3~28 d的株防效为79.26%~94.25%;植物源除草剂Pure以150 kg/hm~2对鲜质量防效最好,施药后3~28 d的鲜质量防效为88.15%~93.47%,均与对照药剂20%百草枯水剂用量3 kg/hm~2的鲜质量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植物源除草剂Pure防除非耕地杂草的适宜用量为150 kg/hm~2。


乳酸链球菌素对速溶茶中耐热菌抑制作用研究
《中国茶叶加工 》 2015
摘要:乳酸链球菌(Nisin)是一种由34个氨基酸组成的天然抗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广谱抑菌作用。文章就Nisin对于速溶茶中耐热芽孢和TAB的抑制作用及其与超高温瞬时灭菌(UHT)的协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isin浓度的增加,耐热芽孢和TAB的数量急剧下降,添加量达到100 mg/L时,抑菌率达到100%;添加Nisin后,耐热芽孢和TAB抗热性降低,达到完全灭菌的温度由131℃降低至121℃,UHT和Nisin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抑菌作用,添加Nisin能有效降低UHT的温度水平。
关键词: 速溶茶 乳酸链球菌素 耐热芽孢 嗜热嗜酸菌 抑制作用


多效唑在黄瓜工厂化育苗上的应用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以黄瓜为材料,分别对多效唑在黄瓜自根苗和嫁接苗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培育黄瓜壮苗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多效唑能够有效抑制黄瓜育苗中徒长现象的发生,黄瓜和砧木幼苗的株高均有显著的降低,黄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壮苗指数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以T2(100mg·kg-1)最为合适,在其处理下,黄瓜幼苗的株高降低了24.7%,砧木幼苗的株高降低了45.8%,黄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了38.2%,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了37.9%和23.1%,壮苗指数提高了82.8%。


抗白粉病黄瓜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及其生理生化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黄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机制,采用组织切片和田间接种的方法,从近130份种质中筛选出高抗(GY14A、GY4)、中抗(津春4号、津优30号)、中感(W12757、仪黄)、高感(DE843、平望乳瓜)黄瓜品种各2份,并对8份黄瓜品种的形态结构与抗性生理生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抗品种叶片组织结构紧凑,栅栏组织排列整齐、紧密,且细胞壁较厚;而高感品种则细胞壁较薄,叶片组织间出现大量空隙;中抗和中感品种虽具清晰的栅栏组织,但空隙较大,说明叶片组织细胞的排列整齐和紧密度以及细胞壁的厚度与黄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密切相关。病原菌接种后,抗性品种体内防御酶活性上升速度与幅度都明显高于感病品种,且过氧化物酶(POD)同功酶谱带较深,H2O2积累较慢。另外,抗性品种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而可溶性糖含量则明显低于感病品种,还原糖含量无明显差异。


红壤中产吲哚乙酸并具解磷作用的促生菌筛选鉴定及促生效果研究
《土壤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江西红壤花生地中,筛选出3株产吲哚乙酸(IAA)菌株,其中ZH5菌株具有较强分泌IAA的能力且性能稳定,培养24 h时IAA产量达到43.18μg/ml,且菌株ZH5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 r RNA的保守序列鉴定,初步确定菌株ZH5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对菌株生长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促进菌株ZH5生长和增强分泌IAA的最佳培养条件基本一致,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 H为6~8,最佳通气量为50 ml/250 ml,30℃摇床培养24 h;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粉。在实验室中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用ZH5菌株处理的花生株高增加了54.0%;植株鲜重增加了49.8%;并且ZH5菌株处理的花生植株全磷及花生根长、根尖数、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均有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21.84%、64.20%、28.20%、34.35%和68.67%。该研究结果为菌株ZH5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施氮量对甘薯块根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氮肥用量处理,研究氮肥用量对甘薯块根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以探明徐淮地区甘薯的氮肥适宜用量。结果表明,施氮45~90 kg/hm2时,施氮量增加显著提高甘薯各部位的氮素吸收量和产量,而对氮素表观利用率和氮素产块根效率无显著影响;当超过135 kg/hm2时,氮素利用率和产量降低。根据甘薯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得出的一元二次关系式:y=-0.006x2+0.0943x+28.879,R2=0.7793,可以得出产量最大时的甘薯施氮量是78.58 kg/hm2。因此,建议徐淮地区甘薯适宜的施氮量为78.58 kg/hm2。


甘蓝型油菜品种(系)滩涂实地耐盐性鉴定与筛选
《农学学报 》 2015
摘要:筛选耐盐油菜品种,开发利用沿海滩涂发展油菜生产,在人多地少的江苏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低盐[EC1:5(1.08±0.09)m S/cm]和中盐[EC1:5(2.21±0.50)m S/cm]滩涂进行了8个油菜品种(系)的产量和耐盐性鉴定。初步结果表明,‘沣油737’、‘华油杂95’、‘耐盐1号’、‘盐油杂3号’4个品种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在EC1:51 m S/cm的滩涂上可获得2250 kg/hm2的产量,而在EC1:52 m S/cm的滩涂上则几乎失收。而来自于滩涂野生的芥菜材料则表现出极强的耐盐性,在EC1:52.36 m S/cm的滩涂也可正常生长,可用于甘蓝型油菜的耐盐性改良。


江苏淮安蒲菜种群特征及优质生产技术要点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淮安蒲菜具有喜水喜肥喜光喜温特性。对淮安蒲菜株高、叶、叶鞘、匍匐茎、花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淮安蒲菜栽培技术要点是选择合适种植地块、施足基肥、合理密植、科学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