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珠江口颗粒附着微生物群落沿环境梯度的演替
《渔业科学进展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PCR-DGGE技术和典范对应分析相结合,研究了珠江口水体颗粒附着微生物群落沿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GGE指纹图谱分析表明,颗粒附着微生物群落沿环境梯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演替:不同站位之间既存在共同谱带,又具有各自的特征谱带;S4和S5两个站位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相邻站位相比,DGGE指纹图谱变化明显,是颗粒附着微生物从海淡水混合区向海水区演替的中间过渡类型。对DGGE图谱中19条主带回收、测序表明,两个序列与已培养的微生物同源性≥99%,其余17条序列均与未培养的环境微生物种群具有很高的相似性(91%~100%);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是珠江口颗粒附着微生物的优势种群,其中变形菌门为绝对优势种群(78.9%)。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氮相关营养盐水平和盐度是影响水体颗粒附着微生物群落分布格局的两个主要因素。
关键词: 颗粒附着微生物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典范对应分析 珠江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芽孢杆菌对草鱼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质量为30.68(±2.34)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肠道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添加0、0.5、1.0、2.0、4.0 g/kg益生菌(109CFU/g)的饲料养殖4周,在14 d和28 d时取样。结果显示,试验组草鱼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大于对照组,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对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影响不大。试验组草鱼血清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大于对照组;溶菌(UL)活力在14 d时提高不显著,在28 d时活力显著提高;试验组草鱼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物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指标显著大于对照组,除个别组外,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可以提高草鱼机体消化酶活性、改善理化指标和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养殖群体的性比与雌雄形态差异比较
《水产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半滑舌鳎养殖群体幼鱼阶段的性比变化,实验用分子标记法鉴定半滑舌鳎遗传性别,用组织切片方法鉴定表型性别,并比较了表型雌雄的生长差异。结果发现,在半滑舌鳎幼鱼阶段,在遗传性别上,雌雄所占比例约为1∶1,差异不显著(P>0.05)。在表型性别上,雌雄比例约为1∶3,差异极显著(P<0.01)。表型雄性中,由遗传性雄性和遗传上为雌性而表型上为雄性的"伪雄鱼"两部分组成。在养殖群体中,表型雌性、伪雄鱼和雄性三者的比例大致为1∶1∶2。养殖现场反映的雌性约占1/4的情况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没有发现遗传上为雄性,而表型上为雌性的个体。在6~8月龄间,伪雄鱼的全长、体质量处于表型雌性与正常雄性之间,与两者均无显著差异。在相似全长范围内,雄鱼体高小于雌鱼,雄鱼的全长/体高的平均值为4.05,雌鱼的平均值为3.89,雄鱼的全长/体高比值显著大于雌鱼(P<0.05),此比值可以作为区分雌雄鱼苗种的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点叉尾基础群体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水产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估计了斑点叉尾基础群体(G0)体质量、体长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为制定育种目标、综合选择指数和选择方法提供基础参数。实验利用5个斑点叉尾引进群体,通过双列杂交和巢式交配设计,产生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每个家系内的稚、幼鱼经过中间暂养、个体标记等阶段后,混合放入一个池塘进行生长和存活测试。利用两性状动物模型和公母畜阈模型分别估计生长和存活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通过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估计所有个体生长和存活性状的育种值。斑点叉尾基础群体收获体质量和体长遗传力分别为0.41±0.074和0.32±0.064,属于高遗传力水平,并且统计检验显著(P<0.05)。尽管在两性状动物模型中设置标记体质量和标记体长作为协变量进行校正,但是由于加性遗传效应和共同环境效应混淆在一起无法剖分,遗传力估计值偏高。收获体质量和收获体长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97,表现为高度线性正相关。存活性状的遗传力为0.037±0.016,表现为低遗传力,但统计检验仍达到显著水平(P<0.05)。家系生长(收获体质量和收获体长)和存活性状育种值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65和0.100,表现为低度线性遗传正相关,并且统计检验不显著(P>0.05)。因此在制定育种方案时,生长和存活性状都可纳入育种目标,利用多性状选择指数方法同时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孔管增氧和气石增氧对凡纳滨对虾室内养殖影响的比较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凡纳滨对虾室内养殖池底部分别铺设微孔管和安装气石,在供氧功率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微孔管增氧与气石增氧对凡纳滨对虾室内养殖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养殖中后期微孔管增氧组的水温低于气石增氧组;从养殖60d左右到养殖结束微孔管增氧效果明显优于气石增氧;亚硝酸氮、氨氮、非离子氨氮、无机磷与COD含量在2种增氧条件下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凡纳滨对虾体重变化、最终产量与成活率在2种增氧条件下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凡纳滨对虾血清溶菌酶活力、过氧化物酶相对活力、抗菌酶活力在微孔管增氧条件下较高并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则在气石增氧条件下较高且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酚氧化酶活力在2种增氧条件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24种性激素
《分析试验室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同时测定24种性激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包括:睾酮、甲基睾酮、诺龙、苯丙酸诺龙、群勃龙、康力龙、勃地酮、雄烯二酮、美雄酮、炔诺酮、乙酸甲孕酮、乙酸甲羟孕酮、乙酸氯地孕酮、17α羟基孕酮、21α羟基孕酮、甲羟孕酮、左炔诺孕酮、雌酮、雌二醇、雌三醇、炔雌醇、己烷雌酚、己烯雌酚、双烯雌酚。乙酸乙酯提取2次,硅胶柱净化。采用甲醇、水作为流动相,经过CAPCELLPAK C18色谱柱分离后,采用APCI离子源,外标法定量。方法定量限为0.5~2μg/kg,加标回收率为80%~102%,相对标准偏差为6%~10%。方法实现了3类性激素的同时定量及确证分析。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性激素 雄性激素 孕激素 雌性激素 APCI离子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富罗非鱼饲料钙磷比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饲料钙磷比(质量比)对吉富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钙磷比。【方法】以磷酸二氢钾为磷源、氯化钙为钙源,分别配制等磷(总磷为9~10g/kg)、等氮、等能、钙磷比理论值分别为2∶1,1.5∶1,1∶1,1∶1.5,1∶2和1∶3(实测值分别为1.8∶1,1.3∶1,1∶1.1,1∶1.5,1∶2.5和1∶2.9)的6组纯化饲料,用之饲养吉富罗非鱼(初始体质量为(46.03±2.14)g/尾)8周,每组设3个重复,测定其体质量增加率、饲料系数、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等。用折线模型分别对供试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与饲料钙磷比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确定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结果】钙磷比为1∶1.1~1∶2.9的试验组鱼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钙磷比1.8∶1组(P<0.05);钙磷比1∶2.5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1.8∶1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钙磷比1∶2.5组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8∶1组、1.3∶1组和1∶2.9组(P<0.05),但与1∶1.1组和1∶1.5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钙磷比对吉富罗非鱼的脏体比、肝体比、肥满度及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钙磷比的下降(钙水平的降低),全鱼和脊椎骨的钙、磷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肌肉的粗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P<0.05),而全鱼和脊椎骨的粗灰分含量及Ca/P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磷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升高的趋势(P<0.05),饲料钙磷比对血清钙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和甲状旁腺激素含量均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吉富罗非鱼要获得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其饲料中最适钙磷比分别应为1∶1.5,1∶1.1,1∶1.1和1∶2.4,据此建议在饲料总磷水平为9~10g/kg时,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为1∶1.1~1∶1.5。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饲料钙磷比 磷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境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的营养成分及其利用价值
《生态学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不同生境和不同肉色福寿螺的营养成分组成差异以探讨其在综合防治中的潜在利用价值,分析了鱼塘、沟渠和水田3种生境福寿螺以及黑白肉色福寿螺的一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鱼塘福寿螺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最高,沟渠福寿螺的灰分含量最高,水田福寿螺的水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最低,沟渠和鱼塘福寿螺的粗蛋白含量都高于13%,鱼塘福寿螺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须氨基酸指数均最高,但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最低;水田福寿螺的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于沟渠福寿螺,必需氨基酸指数依次是鱼塘>水田>沟渠,白肉福寿螺的总体营养价值较黑肉福寿螺高,福寿螺的总体必需氨基酸组成与鱼粉(CP53.5%)较为接近;在利用中应充分考虑不同生境和不同肉色福寿螺营养组成存在的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氟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LPC),研究了(25±1)℃水温条件下单次经口灌注20mg.kg-1双氟沙星(DIF)后,DIF在异育银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代谢产物沙拉沙星(SAR)的残留规律。结果表明:DIF在血液及各组织中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血液和各组织中均出现重吸收峰现象,肝脏组织达峰浓度最大。其中DIF在血液、肝脏、肾脏、肌肉中吸收半衰期(T1/2α)分别为0.144、0.274、0.137和8.636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8.322、26.013、33.066和52.504h;总体清除率(CL)分别为0.082、0.068、0.077和0.058L.h.kg-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43.244μg.mL.h-2和294.857、258.587、344.630μg.g.h-2;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0.676、0.220、0.226和1.258L.kg-1,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2.39%~64.10%。组织中均可检测到DIF的代谢产物SAR,其中血液中检测到的时间迟于其它组织;根据肌肉组织的DIF和SAR最大残留限量为100和30μg.kg-1,建议DIF休药期为18d以上。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 双氟沙星(DIF)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 异育银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酸沙拉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温为(29.0±1.0)℃、盐度为3.3%条件下,以30mg/kg的剂量单次药饵投喂凡纳滨对虾盐酸沙拉沙星后,分别取凡纳滨对虾血淋巴、肝胰腺和肌肉样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表明:盐酸沙拉沙星在肝胰腺中的药物残留浓度远高于血淋巴和肌肉,后两者的药物残留浓度比较低而且血淋巴中的残留浓度高于肌肉;给药后盐酸沙拉沙星在血淋巴、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消除速率快慢不一,在肌肉中消除速度最快,肝胰腺中的消除速度快于血淋巴。
关键词: 盐酸沙拉沙星 凡纳滨对虾 药物残留 消除规律 休药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