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鱼类重量自动分级装置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便于捕捞后的鱼类后续加工,需要对其大小进行自动分级,分级是加工前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基于鱼类体维特征存在一定比例关系,对鱼类分级原理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鱼的分级间距。针对不同鱼类的体维特征参数存在差异,设计了一种分级间距可以调节的机械式自动分级装置,对分级装置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叙述。根据分级装置结构性能,以分级辊不同倾角和转速对该分级装置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分级方法可靠,最大混级率为5.83%,处理能力为2.1t/h,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微卫星DNA亲权鉴定
《遗传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6个微卫星座位对建鲤10个全同胞家系647个子代进行亲权鉴定。Cervus3.0分析表明,16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025,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63,期望杂合度平均为0.7405。当双亲未知时,累积排除概率为0.999225,已知单亲时的累积排除概率为0.999996,置信度为95%。进一步模拟分析表明,要达到亲权鉴定的要求在双亲未知时通常需要8~12个微卫星位点,已知单亲时需要5~8个微卫星位点。在双亲均未知的情况下进行亲权鉴定,94.6%的后裔找到了其父母本,真实鉴定率低于模拟分析预测值,分析可能是与候选亲本间存在亲缘关系、无效等位基因的存在以及分型错误等因素有关。9个建鲤全同胞家系的鉴定,为今后的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渔业资源的时空分布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0年春、夏两季对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海域渔场调查的资料,分析了示范区海域渔业资源的时空分布、群落结构、资源密度等.调查中共有渔获物63种,其中鱼类29种、虾类19种、蟹类12种、头足类3种.无论在种类数、重量和尾数渔获量以及在重量和尾数资源密度上,夏季都明显高于春季.春、夏两季度,渔业资源平均品种重量和资源密度蟹类最高,为78.864kg·km-2,其次是虾类、鱼类、头足类;平均品种尾数资源密度虾类最高,为2.976 5×104 ind·km-2,其次是鱼类、蟹类、头足类.渔获物中出现了大黄鱼、鳀、海鳗等高经济鱼种,但数量和比例相对较低,而低经济价值的虾虎鱼科比重较大,渔业资源总体偏向个体小型化.港湾内渔业资源的种类和多样性格局的形成与其地形及水文特征有密切关系.生物多样性指数表明,海域生态重量总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且有呈严重趋势,这可能与过度捕捞或是人为活动扰动有关.建议适当控制捕捞强度或捕捞时间,加强对渔民政策法规教育、加大增殖放流与海洋牧场的投放力度,这对保护渔业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池塘底泥中一株脱氮菌的异常分离及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集约化养殖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池塘底泥中脱氮硫杆菌的分布,应用选择性培养基配方进行富集培养,富集物稀释后涂布平板,30℃厌氧培养,意外得到大量褐色略微隆起的圆形菌落。通过菌落特征、细菌的外观、生理生化指标、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系统发育树分析,证明其属于(Alicycliphilus)属,命名为ADCF001;接种该菌株于脱氮硫杆菌液体培养基,观察15天未见其生长。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池塘底泥中有(Alicycliphilus)属反硝化菌分布;造成出现大量ADCF001菌落的原因可能是组分共灭菌造成部分组分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培养基与底泥中一些成分共同构成了适合ADCF001生长的培养基,"新的培养基"在涂布平板和划线过程中带到了平板。ADCF001可能是池塘中苯及其他芳香类有机化合物的代谢动力之一。
关键词: 集约化养殖池塘 底泥 培养基 脱氮硫杆菌 脱氮嗜酯环戊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功能性电极快速伏安检测孔雀石绿
《渔业科学进展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修饰导电炭黑糊电极,制备了对孔雀石绿(MG)具有高灵敏度的功能传感器。实验对MG在该功能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测定的各种条件(制备糊电极所用导电材料种类;功能试剂修饰量;支持电解质的离子强度、pH值、种类;富集电位与时间等)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MG的氧化峰电流(ipa)与其浓度在5~20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5μg/L(S/N=3)。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应用于测定经过简单过滤预处理后的淡水渔业水样,平均回收率为9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噁喹酸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24.5±0.2)℃水温条件下单次静注和口服给药后噁喹酸在健康大菱鲆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规律。结果显示,大菱鲆单次口服噁喹酸(20mg/kg)后,药物在血浆中经时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为C口服=2.059e-0.062t+0.645e-0.023t-2.704e-0.202t,单次静注噁喹酸(10mg/kg)后,药物在血浆经时过程符合无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为C静注=12.284e-0.144t+0.284e-0.027t。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静注的t1/2α(4.813h)、t1/2β(25.441h)、tmax(0.083h)均小于口服给药(11.26、30.212、6h)。结果表明,静注噁喹酸在大菱鲆体内的吸收、消除速度,达峰时间均快于口服给药。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噁喹酸的合理给药方案为:建议口服给药按鱼体重21.41mg/kg,每日1次给药,连用5~7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絮团对鳙生长、肌肉氨基酸成分及营养评价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生物絮团作为滤食性鱼类饲料的营养价值,以鳙为研究对象,以配合饲料为对照,养殖后56 d测定鳙的生长指标、肌肉氨基酸组成与含量。结果显示:生物絮团组鳙平均尾末质量和增重率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分别提高了8.67%(P<0.05)和141.49%(P<0.05);生物絮团组鳙终末总重和肥满度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生物絮团组与配合饲料组的平均尾末体长、内脏比、肝脏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物絮团组和配合饲料组的鳙肌肉中水解氨基酸组成均含有16种氨基酸,其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15.249±0.557)%、(15.175±0.780)%,差异不显著(P>0.05);生物絮团组鳙肌肉中4种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质量分数为(6.215±0.136)%,与配合饲料组相比提高了1.57%。说明生物絮团可以作为滤食性鱼类鳙的一种新型饵料,促进其生长,且氨基酸组成及其总量可满足鳙鱼养殖所需的各种氨基酸成分,还可以提高鲜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分析养殖刀鲚与湖鲚的遗传多样性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线粒体DNA D-loop全序列为分子标记,研究了灌江纳苗养殖刀鲚Coilia nasus子三代(F3)和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在淡水生活环境下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养殖刀鲚的D-loop序列长度为1 210~1 252 bp,湖鲚的序列长度为1 252~1 290 bp;在两个群体1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变异位点(S)35个,其中单一多态位点14个,简约信息位点21个;有12种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H)为0.924;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99,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4.154;养殖刀鲚群体内的各遗传多样性参数稍高于湖鲚,说明养殖刀鲚比湖鲚的遗传多样性要丰富,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养殖刀鲚与湖鲚的平均遗传距离(0.0148)要远小于它们与七丝鲚Coilia grayi的平均遗传距离(0.0528、0.0537),同时系统发育树也表明,养殖刀鲚和湖鲚共同构成1个单系群,为两种生态型种群,尚未达到种或亚种的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雌性成体纹缟虾虎鱼不同组织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水产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测定和比较了性腺发育至Ⅴ期的雌性成体纹缟虾虎鱼的肌肉、肝脏和卵巢组织中水分、总脂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肌肉、肝脏和卵巢中的水分含量依次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肌肉、肝脏和卵巢中的总脂含量分别为1.32%±0.08%、7.75%±0.38%和26.73%±0.59%。3种组织间的总脂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卵巢中总脂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中的含量,肌肉中含量最低。(2)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总量明显高于肝脏和卵巢,3种组织中SFA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 16:1含量最高,肌肉、肝脏和卵巢中的含量分别为11.90%±0.71%、15.28%±2.42%和9.49%±0.37%,3种组织间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3PUFA和6PUFA在卵巢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肌肉和肝脏中含量(P<0.05),而肌肉和肝脏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肝脏和卵巢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量依次升高,在3种组织间的含量分别为30.17%±1.02%、30.53%±0.50%和34.33%±0.71%,卵巢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肌肉和肝脏中的含量(P<0.05),而后两者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3种组织中DHA/EPA的比值分别为1.50、1.75和1.59,3PUFA/∑6PUFA的比值分别为6.44、8.05和7.00。DHA/EPA和3PUFA/∑6PUFA均在肝脏中最高,其次为卵巢,肌肉中最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