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采用RAPD-毛细管芯片电泳法鉴定啤酒大麦品系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啤酒大麦主要依赖进口,建立快速准确的进口啤酒大麦品系鉴定方法对保护我国啤酒制造业利益,维护国际贸易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该实验采用RAPD和2100毛细管芯片电泳技术,建立了我国主要进口啤酒大麦品系鉴定方法。采用毛细管芯片电泳技术对11次重复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谱带重现性、特异性筛选标志带,根据标志带精确长度和相对量确定判别标准。5条随机引物产生的7条标志带将19个啤酒大麦品种分成13组。

关键词: 啤酒大麦 RAPD 毛细管芯片电泳 品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与盐度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脏抗氧化酶活力的协同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CD)和响应曲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探讨了温度(16~37℃)和盐度(0~18)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脏抗氧化酶活力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的一次与二次效应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特定生长率(SGR)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温度或盐度的上升,其特定生长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温度与盐度间存在互作效应(P<0.05),温度为16~20℃时,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在盐度为9~10时较高;在温度27~32℃、盐度3~5时较高;高温环境下(35~37℃),淡水环境中的幼鱼生长较快.温度和盐度分别为28~30℃和6~8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较高,温度的一次效应与盐度的二次效应对两种酶活力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与盐度对CAT活力有互作效应,高温与高盐环境会抑制SOD和CAT活力的表达.SGR、SOD和CAT因子与响应值间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54、0.831和0.942(P<0.05),可用于预测;温度效应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较盐度明显.在罗非鱼的养殖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养殖环境,降低氧化胁迫,以促进罗非鱼的生长与抗病力的提高.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幼鱼 生长 抗氧化酶 响应曲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草龟(♀)与中华花龟(♂)及其杂种F_1代染色体及同工酶比较

淡水渔业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肾细胞体内注射法分析了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中华花龟(Ocadia sinensis)(♂)及其杂种F1代的染色体核型。三种龟染色体倍数为2 n=52,核型公式为18 m+10 st+24 t,臂数NF=80。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法检测了上述三种龟的肌肉、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等5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和醇脱氢酶(ADH),分析了三种龟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共检测50个基因座位,其中中华草龟15个,中华花龟16个,杂种龟19个,多态位点3个(Ldh-3,Pod-2和Pod-3),多态座位百分比P分别为13.3%、12.5%和15.8%,平均观测杂合度(H0)分别为0.025 6、0.041 7和0.102 3,平均预期杂合度(He)分别为0.041 6、0.040 7和0.074 6,遗传偏离指数(D)分别为-0.386 4、0.023 7和0.372 5。结果表明:杂种F1代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而亲本群体相对较低;在POD上,杂种F1代与母本中华草龟相近。对比发现,肝脏的POD和LDH及心脏的POD同工酶电泳图谱可以作为鉴别杂种F1代的生化遗传标记。

关键词: 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 中华花龟(Ocadia sinensis) 杂种F1代 染色体 同工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濒危物种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美国自制定《濒危物种法》以及相应管理制度以来,其濒危物种管理工作成效显著,许多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总结了《濒危物种法》中物种名录的制定、物种列入程序、名录物种及其栖息地的管理细则,重点介绍水生濒危物种管理措施和效果,并对我国水生物种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和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分析中、美两国水生濒危物种管理制度和现状,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我国水生濒危物种保护管理工作,尽快完善保护物种名录列入标准和程序,系统制定名录物种资源恢复计划,建立濒危物种评估体系,完善水生濒危物种保护名录体系。

关键词: 濒危物种法 水生濒危物种 管理 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海鲜酱油的品质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Alcalase酶水解南极磷虾制得的酶解液为原料,经降氟,调配,灭菌,包装后制成南极磷虾酱油。该酱油总氮含量为(20.93±0.23)mg/L,氨基酸态氮含量为(12.32±0.27)mg/L,含量均高于GB18186-2000中特级酱油的标准。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较高,为22.09%±0.52%。氯化钠、总酸、铅和砷含量分别为15.27%±0.26%、(0.61±0.05)g/100mL、(0.92±0.42)mg/L和(0.38±0.01)mg/L,均低于GB2717-2003酱油卫生标准中的限量。该酱油中硒含量为(1.31±0.04)mg/L,牛磺酸含量为139.30mg/100mL,赋予了酱油新的功能活性。南极磷虾酱油在贮藏过程中无微生物风险,经QDA定量描述感官评价分析知其风味鲜美,鲜咸适口。该酱油氨基酸种类全面,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氨基酸的支/芳值也较高,其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模式。因此,南极磷虾海鲜酱油是一种营养价值高、风味优良且具有特殊功能活性的海鲜调味品。

关键词: 南极磷虾 酱油 QDA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变化及细菌产酶能体内细菌的周年力

海洋环境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近江牡蛎体内异养细菌进行1周年的监测(2010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得到的异养菌(180株)鉴定到属,并检测产生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能力。结果显示,正常贝体内异养菌和弧菌数分别为7.3×10^3~6.6×10^4CFU/g和8.0×10~8.2×10^3CFU/g,随机分离的菌株分属肠杆菌科的部分属Enterbacteriaceae、弧菌属Vibrio、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发光杆菌属肌Photobacterium、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产酶试验结果表明,正常贝体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数量最高出现于9月份,产酶菌株比例分别高达91.7%和63.9%,分泌淀粉酶和脂肪酶菌株数量高峰出现于7月份,产酶菌株比例均达81.8%,其中15株能同时分泌这4种酶。

关键词: 近江牡蛎 异养菌 弧菌 消化酶 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 heterotrophic bacteria vibrio digestive enzym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提取-固相萃取联用检测河鲀毒素的研究

热带海洋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热处理、震摇、超声波等手段改善水产品中的河鲀毒素提取率,利用多种固相萃取柱纯化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进行检测,重点对河鲀毒素的提取和固相萃取纯化进行了研究。试验发现,结合振荡和加热双重作用的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加热辅助提取法具有较高的提取能力,其中超声波(35kHz,强度100%,60℃)提取10min即可达到最好效果,耗时短,效率更高;比较SCX、PRS、WCX、C18、SAX 5种固相萃取柱对河鲀毒素的吸附作用,SCX、PRS、WCX柱则能够将河鲀毒素完全保留在其上。样品纯化试验结果显示,C18-WCX小柱的组合纯化样品的效果最好,回收率在75%—8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研究结果对河鲀毒素的提取、纯化和检测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河鲀毒素 超声波提取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KCTD15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克隆得到鲤Cyprinus carpio含钾离子通道四聚化结构域15(KCTD15)两个基因KCTD15a和KCTD15b,其开放阅读框(Open read frame,ORF)均为774 bp,编码含257个氨基酸的多肽,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均为29 000,PI分别为7.0和6.5。经氨基酸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鲤KCTD15基因与斑马鱼Danio rerio、人Homo sapien、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牛Bos taurus、小鼠Mus musculus、家鼠Rattusnorvegicus、爪蟾Xenopus laevis等的KCTD15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均含有一个BTB(Broad-Complex,Tramtrack and Bric a brac)模块,鱼类比哺乳动物少26个氨基酸。采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了KCTD15基因在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KCTD15a基因只在头肾中表达且较低,在其他组织中均不表达;KCTD15b基因在卵巢中表达最高,在鳃和皮肤中次之,在脑、肝胰脏、头肾、肠等组织中表达较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CTD15在鲤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结果表明:KCTD15a和KCTD15b基因都在受精后0 h表达量最高(P<0.05),在受精后6 h和12 h均迅速下降(P<0.05);KCTD15a基因在受精后36 h有所上升,但未达到6 h的水平,在受精后72 h及破膜后3 d、10 d时表达量逐渐降低;而KCTD15b基因在受精后36 h降至最低,在受精后72 h及破膜后3 d时逐渐升高,但幅度不大,破膜后10 d时再次下降;KCTD15b基因的表达量总体高于KCTD15a基因的表达量。

关键词: KCTD15基因 克隆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颡鱼卵致病性绵霉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

微生物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黄颡鱼水霉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药敏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参照传统方法对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的丝状真菌进行分离,通过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然后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并进一步采用倍比稀释法研究其药敏特性。【结果】从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分离到8株丝状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菌株YC对黄颡鱼卵具有致病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形态与药敏特性,开展了IT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YC为透明管状结构,中间无横隔;游动孢子囊多呈圆筒形、棍棒形或穗状,游动孢子发育成熟后不断从孢子囊顶端释放出来,成团聚集在游动孢子囊口,并经过一个时期的静休后,成团脱落或直接分散在水中游动;次生孢子囊具有典型的侧生现象;藏卵器呈球形或梨形,大多与雄器异枝,少数与雄器同枝,含1?15个卵孢子;成熟卵孢子中生或亚中生,偏生一个大油球。其ITS rDNA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绵霉属菌株自然聚类,同源性高达99%,与异丝绵霉(Achlya klebsiana)菌株CBS101.49(GenBank登录号AF119579)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鉴定的结果,判定菌株YC为异丝绵霉(Achlya klebsiana)。此外,在实验选用的中草药和消毒剂中,黄连和异噻唑啉酮分别对菌株YC的抑菌效果最好,其对菌株YC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6 mg/L和2 mg/L。【结论】首次分离了黄颡鱼卵致病性异丝绵霉菌株YC,并确定了其药敏特性,可以作为该病防治用药的依据。

关键词: 黄颡鱼卵 绵霉 鉴定 最小抑菌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鲟鱼卵的鲜味相关物质含量比较分析

食品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分析俄罗斯鲟和西伯利亚鲟鱼卵的鲜味氨基酸、ATP(腺苷三磷酸)及其关联物、甜菜碱含量,评价两种鲟鱼卵的营养及鲜味特性。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氨基酸组成、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ATP及其关联物的含量和色谱法分析甜菜碱的含量。结果表明:俄罗斯鲟鱼卵的氨基酸总量(∑AA)显著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P<0.05),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含量均略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并且俄罗斯鲟鱼卵的鲜味氨基酸(DAA)含量明显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其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3.84mg/L和80.53mg/L。IMP(肌苷酸)对鲟鱼卵的鲜味有很大贡献,在俄罗斯鲟鱼卵和西伯利亚鲟鱼卵中分别为4.33mg/100g和3.83mg/100g。俄罗斯鲟鱼卵中甜菜碱的含量明显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两种鲟鱼卵中均含有丰富的鲜味物质,但从DAA、IMP和甜菜碱的含量来看,俄罗斯鲟鱼卵的以上营养价值均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

关键词: 俄罗斯鲟 西伯利亚鲟 鱼卵 鲜味氨基酸 ATP及其关联物 甜菜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