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不同盐度下鲻鱼幼鱼鳃和肾组织结构变化

生态科学 2012 CSCD

摘要:采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不同盐度下鲻鱼幼鱼鳃和肾的显微结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与渗透压调节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盐度升高,鳃小片逐渐变窄,间距变小,鳃丝和鳃小片上泌氯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变大。泌氯细胞集中分布在鳃小片基部,且向两侧扩布。高盐度组的S40组,鳃小片上皮出现分离脱落现象。随着盐度梯度的升高,肾小球及各级肾小管的结构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现象。

关键词: 鲻鱼幼鱼 盐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颡鱼肠道病原拮抗性芽孢杆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80℃水浴法从黄颡鱼肠道分离到65株芽孢杆菌,牛津杯法拮抗试验筛选到3株抑菌活性很强的菌株,API 50CHB试剂盒鉴定它们为枯草芽孢杆菌。选取抑菌活性最强的F14进行特性研究。结果显示:F14在80℃、90℃和沸水浴中处理5min后的存活率分别为96.7%、95.3%、52.9%。随时间的延长,F14在90℃和沸水浴中的存活率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沸水浴处理10min时,其存活率减少至8.3%。在pH 3.0—5.0的范围内,处理F14 1h、2h后的存活率分别在98%、87%以上。F14代谢粗提物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在粗提物中培养2h,细菌数量就开始急剧下降,至24h时已检测不到活的细菌。此外,喷洒在饲料中的F14在室温、4℃和20℃条件下储存,细菌数量在4℃和20℃存储20d均无显著变化,仅在室温下存储至第20天时显著减少。研究表明,F14抗菌谱较广,抑菌作用强,耐高温和酸性环境,在饲料中稳定性好,具有作为水产益生菌应用的潜力。

关键词: 芽孢杆菌 拮抗菌 筛选 特性 黄颡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钙网蛋白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不仅是一种主要存在于内质网和肌浆网的可溶性Ca2+结合蛋白,而且在温度、氧气等胁迫、病原以及寄生虫感染等情况下都对细胞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首先解析钙网蛋白的类型、结构与分布,其次分析钙网蛋白在调节细胞内Ca2+平衡、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影响细胞凋亡与血管形成等过程中的生理功能,最后分析钙网蛋白在鱼类、虾类及贝类中的研究。综合分析发现,钙网蛋白可能作为水产养殖中一种分子生物标志物进而反应水产动物的生理状态。

关键词: 钙网蛋白 CRT 水产动物 免疫反应 生物标志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天然保鲜剂对樱桃番茄贮藏的保鲜效果

食品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壳聚糖、海藻酸钠、乳酸链球菌素和溶菌酶4种天然保鲜剂对樱桃番茄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分析比较4种天然保鲜剂处理对樱桃番茄的感官品质、质量损失率、硬度、呼吸强度、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处理的樱桃番茄,感官效果最好,在4℃条件下贮藏15d后,果实的腐烂指数为0.231,质量损失率仅为7.34%,VC含量为26.4mg/10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9%,呼吸强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保鲜效果最佳。

关键词: 樱桃番茄 保鲜 涂膜 壳聚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生素在亲鱼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维生素作为鱼类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素,其在亲鱼营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总结了近几十年亲鱼的维生素营养研究成果,阐述了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在亲鱼性腺发育、繁殖力、精卵质量、胚胎发育和仔鱼成活率等方面的生理作用,其中对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的生理作用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明。

关键词: 亲鱼 维生素 营养 繁殖力 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产品中8种磺胺残留量的优化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量。样品经酸化乙腈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提取后,用旋转蒸发仪蒸干,用由乙腈和0.1%甲酸组成的流动相溶解后,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对物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在1、5、10、20、50、100μg/kg等6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84.2%~98.5%,相对标准偏差为3.5%~10.2%,定量限为1.0μg/kg。该方法前处理过程简便,容易操作,灵敏度和重现性良好,结果准确。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优化 磺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养殖鱼中痕量安眠酮的残留量

质谱学报 2012 CSCD

摘要: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养殖鱼类产品中痕量安眠酮(MTQ)残留量的方法。采用正己烷提取样品中残留的安眠酮,经硅胶柱净化、V(乙醚)∶V(正己烷)=1∶1的混合溶液洗脱后,以0.1%V(甲酸)∶V(甲醇)=1∶1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C18色谱柱分离,正离子模式进行质谱定量分析,MTQ-D7同位素标记物作为内标,用内标法定量。以m/z251.1/91.2为定量离子对,方法的定量限为0.2μg/kg(S/N≥10)。在0.2、0.5、1.0和20μg/kg 4个添加水平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6.6%~95.9%,相对标准偏差为2.26%~7.48%。

关键词: 安眠酮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养殖鱼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盐度条件下中华绒螯蟹亲蟹行为及血淋巴生理变化

生态学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定淡水对照组、盐度18适应组、盐度30骤变组(18→30)和盐度0骤变组(18→0),采用视频记录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盐度条件下中华绒螯蟹雌性亲蟹的8项行为学指标变化,并测定了血淋巴渗透压及离子、血蓝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亲蟹封闭反应行为仅发生于盐度组(盐度18组和盐度30骤变组),且盐度30骤变组封闭反应时间显著高于盐度18组(P<0.05);腹部开合行为仅见于盐度0骤变组;盐度组第一触角回缩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5项行为学指标活动频率均于盐度0骤变组最高。各实验组亲蟹血淋巴渗透压及离子浓度均高于外界实验水体,且均随盐度升高而增大。血蓝蛋白含量随盐度的降低而升高,盐度0骤变组血蓝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盐度30骤变组(P<0.05)。分析认为,中华绒螯蟹亲蟹在0~30盐度范围内进行高渗透压调节,腹部开合行为是其在低盐度环境下暴露尾肠吸收水中离子的一种行为策略,封闭反应有助于机体减少高盐度坏境下水的吸收及扩散失盐。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盐度 行为学 血淋巴 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水体中的孔雀石绿

食品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建立环境水体中痕量孔雀石绿的分析方法。水样中的孔雀石绿用硼氢化钾还原为其相应的代谢产物隐色孔雀石绿,通过MCX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后用0.25mol/L乙酸铵-甲醇溶液洗脱,以Agilent C18反相色谱柱为分析柱,0.05mol/L的乙酸铵(pH4.5)-乙腈(20:80,V/V)为流动相,采用荧光检测器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在0.005~0.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5μg/L。以池塘水、江水和海水作为基底,加标质量浓度分别为0.200、1.00、5.00μg/L时,孔雀石绿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7%~92.6%、87.4%~94.6%和84.1%~92.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5%~5.9%、2.8%~4.1%和5.4%~6.5%。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杂质干扰小,适用于批量样品的测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水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江颗粒直链藻种群生态特征

生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江肇庆段是珠江干流汇入珠三角河网水域的咽喉通道,结合长期定点连续采样和空间季节性调查,重点对2009年西江干流肇庆段的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的种群生态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全年中,颗粒直链藻在总种群中所占百分比均值为25.37%,与总种群丰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颗粒直链藻是西江浮游植物群落的重要优势种。调查期间发现了颗粒直链藻的4种形态,包括原变种(var.granulata)、极狭变种(var.angustissima)、弯曲变种(var.curvata)和极狭变种螺旋变型(var.angustissima f.spiralis)。其中,原变种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其相对百分组成的年均值为91.47%,推测为原变种的形态结构比其它3种形态更容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进而形成优势群体。颗粒直链藻总密度的周年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11月,主要得益于适宜的水温、相对稳定的水体和较高的营养盐水平,这些均有助于颗粒直链藻的生长繁殖。第一个高峰之前,颗粒直链藻总密度未出现明显的波动,这很可能是由于水体径流量增大导致的稀释作用和频繁降雨导致的水体剧烈波动对颗粒直链藻增长的负作用掩盖了水温上升所带来的益处。从空间分布来看,颗粒直链藻总丰度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S1、S5和S6站点,这与营养盐最大值的空间分布格局是一致的。

关键词: 西江 颗粒直链藻 种群生态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