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粪及奶牛粪中温厌氧发酵对Cu和Zn的影响
《环境科学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猪粪和奶牛粪为发酵原料,在中温〔(37±2)℃〕条件下采用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进行了158 d的室内试验研究,分析厌氧发酵过程中Cu和Zn在沼液中质量浓度的变化及其在沼渣中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1猪粪沼液中ρ(TCu)和ρ(TZn)(TCu和TZn分别为总Cu和总Zn)随发酵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而奶牛粪沼液中二者变幅不明显.2整个发酵过程中,猪粪沼液中ρ(TCu)和ρ(TZn)的平均值极显著低于进料(P<0.001),降幅分别为80%和43%;而奶牛粪沼液中二者降幅分别仅为11%和13%.3猪粪和奶牛粪沼液中ρ(溶解性Cu)占ρ(TCu)的53%和43%,与进料相比有小幅降低;而猪粪和奶牛粪沼液中ρ(溶解性Zn)占ρ(TZn)的35%和19%,极显著高于进料(P≤0.01),增幅分别为109%和37%.4猪粪和奶牛粪沼渣中Cu主要以可氧化态存在,Zn主要以残渣态和酸溶态/可交换态存在.中温厌氧发酵对猪粪和奶牛粪中溶解性Cu和Zn的削减效果有限,并且沼渣中残渣态Cu和Zn的减少可能增加二者的生物有效性,因此不利于农田的直接利用.


种植密度和肥力对中花1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花生学报 》 2015
摘要:为探讨中花16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肥力水平对中花1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和肥力水平的提高,分枝数、结果枝数、荚果数和饱果数均呈下降趋势。不同肥力条件下,单株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系数表现一致,而不同密度条件下,两者差异明显。不同肥力与密度互作中F2×M1组合的产量达301.5kg/666.7m2,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互作组合。综合分析认为,在本区域生态条件下,中花16作为露地春花生种植的适宜密度以0.85万穴/666.7m2为宜,肥料以一次性基施为好,基肥中应氮、磷、钾配合,并配施速效氮肥。


江苏麦区恶性杂草发生状况及防治对策
《农药市场信息 》 2015
摘要:一、麦田恶性杂草发生状况近年来,随着小麦栽培制度的变化水土流动性及机械跨区作业等方面的农业生产措施改变,小麦田恶性杂草的发生种类、密度、数量及面积越来越大,给小麦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一方面,杂草与小麦争夺水分、营养、空间和阳光,致使小麦生长营养不良,分蘖偏少,造成亩穗数和千粒重不足;另一方面,严重的草害问题还会传播病虫害的问题等。这两个因素叠加起来,就加重了对小麦的危害,局部田块的产量损失


甜高粱种质资源多样性及主要农艺参数聚类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在南京地区种植的88份国内外甜高粱种质资源的株高、茎粗、茎节数、茎秆鲜质量、整株榨汁率、整株锤度及始花期7个主要数量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与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这些种质资源各性状变异系数为22.62%~52.51%,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3~2.03。从7个性状中提取出2个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贡献值分别为64.947%和18.285%。第1主成分与株高、茎粗、茎节数、茎秆鲜质量及始花期的相关性都较高,第2主成分与出汁率和锤度相关系数较高。聚类分析可将88份甜高粱资源分为6个类群,从Ⅱ和Ⅲ类群中可以选出适合密植的早熟中秆材料,如甜选35、甜选37及甜选39等;从Ⅳ和Ⅴ类群中可选出植株高大、锤度高的晚熟材料,如甜选160、宁甜选6及黑穗芦稷等;从Ⅵ类群可以选出生育期适中的材料,如甜选33、甜选61及甜选133等。表明供试的88份甜高粱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甜高粱 农艺性状 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不同干燥方式对慈姑挥发性风味成分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慈姑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慈姑鲜样和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热风联合微波干燥慈姑挥发性成分,用气质联用分析鉴定其风味化合物,探讨不同干燥方式下慈姑风味成分变化。结果显示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和热风联合微波干燥慈姑分别检测出19种、25种、28种风味化合物。干燥方式对慈姑中的醇类、醛类、烯类、醚类、杂环类及含硫类挥发性风味成分影响较明显,醇类化合物数量和含量上均减少,醛类化合物含量均增加,除了热风干燥,数量上也增加,醚类化合物和烯烃类化合物含量减少,而含硫类化合物含量大幅增加。热风联合微波干燥慈姑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高于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该方法结合了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生成风味物质的优势,可促使慈姑干燥片风味物质的有效形成。


秸秆和畜禽粪便联合堆肥试验研究
《中国农业信息 》 2015
摘要:通过研究牛粪与小麦秸秆混合高温堆肥的腐熟进程,寻求最佳的堆肥物料混合比例,旨在为农业废弃物快速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共设置5个处理,各处理均采用条垛式堆制方式进行高温堆肥,研究各种处理堆肥进程。结果表明,所有处理50℃以上堆体温度持续天数分别为30、17、41、12和24天,持续时间均超过7天,均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75-87)对堆肥过程高温时间的要求。经60天堆肥后,T3处理的有机碳含量下降幅度最大,T1处理次之,T2处理下降幅度最小。堆肥结束后T3处理总养分含量最高,T1次之。T2和T4处理是麦秸和沼液或牛粪水混合堆肥,每处理1t麦秸大约可同时处理1.8t沼液(或牛粪水),在实际运行中有利于奶牛场降低养殖废水处理成本,并增加收益。


载镧生物质炭吸附水体中As(Ⅴ)的过程与机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镧氧化物的纳米颗粒通过浸渍、负载、炭化等流程负载到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制备的生物质炭(Biochar)表面,得到了对水体中As(Ⅴ)具有高效吸附性能的载镧生物炭(La-biochar)。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对制备所得La-biochar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吸附剂用量、接触时间、初始p H值和初始As(Ⅴ)浓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La-biochar对As(Ⅴ)的去除效率随着吸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最优吸附剂投加量为2.0 g·L-1;La-biochar对As(Ⅴ)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数据遵循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更适合描述La-biochar对As(Ⅴ)的吸附,并且吸附能力随着初始溶液p H值的增大而减小;La-biochar对As(Ⅴ)的吸附主要归结为复杂的离子交换过程。研究表明,La-biochar是一种高效的除砷吸附剂,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莲藕片真空微波联合气流膨化干燥工艺
《核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莲藕片真空微波-气流膨化联合干燥工艺,本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探讨了单位质量微波功率、转换点含水率和膨化温度对产品的亮度、硬度、脆度和水分含量的影响,并对变量进行了响应曲面分析。结果表明:单位质量微波功率、转换点含水率和膨化温度对莲藕脆片的品质指标有显著影响。真空微波联合气流膨化干燥莲藕片工艺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单位质量微波功率12.48W·g-1,转换点含水率48.73%,膨化温度86.56℃。优化莲藕片的生产工艺可为莲藕片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太湖流域桃园磷钾投入特征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12年生晚湖景桃树为供试材料,通过2012—2014年连续两年大田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太湖流域典型水蜜桃园磷、钾养分周年投入特征及其对桃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水蜜桃园养分投入高,周年纯养分投入量达213.00~290.70kg P2O5·hm-2和299.40~357.90kg K2O·hm-2。磷钾养分主要通过复合肥等无机肥带入,占其总养分投入比例分别达37.46%~67.29%和35.77%~67.18%,且基肥投入养分量占周年桃园养分投入总量的35.50%~48.24%和39.56%~44.59%。农户习惯性施肥条件下,水蜜桃桃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平均含量分别达14.02%、0.37%和6.47mg·100g-1。较农户习惯性施肥处理而言,减量施肥处理显著降低桃果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及桃果固酸比,而对桃果微量元素含量未有显著影响。同时,沼液施用处理对桃果品质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