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外源IAA对高粱幼苗内源激素含量及分蘖发生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以高粱品种"辽杂10"和"辽杂19"为试验材料,分别用0、100和200mg·L-13个浓度的IAA在高粱三叶期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外源IAA喷施对高粱内源激素含量及分蘖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外源IAA在短时期内可以显著影响高粱内源激素的含量,喷施3 d后,高粱内源IAA和GA3含量显著升高,ZR和ABA含量显著降低;喷施6 d后,高粱内源IAA、GA3和ABA含量明显回落,而ZR含量明显升高;外源IAA提高了高粱分蘖节第一和第四节位分蘖发生的概率,降低了第二节位分蘖发生的概率;外源IAA抑制了单株多个分蘖的产生,减少了单株2~3个分蘖发生的概率,使单株1个分蘖发生的概率有所增加;同时,外源IAA降低了高粱分蘖发生和无效分蘖产生的概率;外源IAA提高了高粱穗长、千粒重及穗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对高粱产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粱 外源IAA 内源激素 分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维盐微乳剂在甘蓝叶面的润湿性能及其对小菜蛾的防效

中国植保导刊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光学视频接触角测量仪测定了2%甲维盐微乳剂不同浓度稀释液的表面张力及静态接触角、0~60 s动态接触角,并开展了2%甲维盐微乳剂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甲维盐微乳剂2 000、4 000、6 000倍液的表面张力和静态接触角分别是31.65 m N/m和77.58°,35.42 m N/m和118.04°,40.60 m N/m和121.54°,均显著低于2%甲维盐乳油4 000倍液的44.32 m N/m和136.09°,以及去离子水的74.65 m N/m和140.94°。2%甲维盐微乳剂高、中浓度的稀释液液滴0~60 s动态接触角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高浓度液滴动态接触角的下降趋势更明显,能在甘蓝叶片上更快地附着、润湿。田间试验表明,用药7 d后,2%甲维盐微乳剂2 000、4 000、6 000倍液对小菜蛾的防效分别是98.2%、92.6%、76.6%,对照药剂1%甲维盐乳油4 000倍液对小菜蛾的防效为72.3%。

关键词: 甲维盐微乳剂 甘蓝叶 润湿性能 小菜蛾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不同基因型在体愈伤芽再生能力评价与同质多倍体新种质创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枣树田间在体愈伤途径同质多倍体诱导新技术可有效避免倍性嵌合体产生,快速获得纯多倍体。在体愈伤芽再生是该技术成功应用的基础。利用该技术,对115个枣和4个酸枣基因型的田间愈伤芽再生能力进行了评价,并对4个枣基因型进行了多倍体诱导。结果表明:94.78%的枣基因型和100%的酸枣基因型可诱导出愈伤组织,80%的枣基因型和100%的酸枣基因型实现了芽再生。不同枣基因型间出愈率存在显著差异,变幅为0~100%,平均出愈率为76.48%,变异系数为37%;基于出愈率将供试基因型分为5类,即易出愈伤、较易出愈伤、较难出愈伤、难出愈伤和不出愈伤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平均单枝截面出芽数差异显著(0~10.33个),平均出芽数为1.84;据出芽率也可将供试基因型分为5类,即易出芽、较易出芽、较难出芽、难出芽和不出芽基因型。出愈率和出芽率没有显著相关性,易出愈伤的基因型不一定易出芽。利用田间愈伤途径同质多倍体诱导新技术,获得了乐金1号、宁夏长枣、运城婆婆枣3个枣品种的纯四倍体新种质和磨盘枣的纯三倍体新种质。

关键词: 酸枣 在体诱导 芽再生 多倍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方蜜蜂和地熊蜂为紫花苜蓿授粉效果比较

应用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解决紫花苜蓿传粉昆虫不足的问题,提高苜蓿种子产量。【方法】比较了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和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采集规律及为苜蓿授粉的效果。【结果】发现两种蜂日工作时间和出巢温度没有显著差异,但采集行为不同,地熊蜂利用体重优势更容易打开龙骨瓣,访花频率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单花访问时间短于意大利蜜蜂,二者授粉后结荚率及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蜂种、携粉回巢率、访花频率是影响苜蓿种子生产的主要因素。【结论】试验数据表明意大利蜜蜂和地熊蜂为苜蓿传粉效果都很好,但意大利蜜蜂饲养管理技术成熟,价格低廉,适合苜蓿制种及规模化生产中应用。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地熊蜂 紫花苜蓿 传粉行为 授粉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种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3种新型非乳油制剂4%高氯·甲维盐微乳剂、20%高氯·毒死蜱微胶囊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两种常规乳油制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和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的防治效果,为化学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3种新型农药制剂按照推荐用量分别分成高、中、低3种不同浓度处理,两种乳油制剂采用常规推荐用量处理进行果园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试验。【结果】4%高氯·甲维盐微乳剂26.67 mg·kg-1在药后5、10、15 d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95.22%和95.11%,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的防治效果与其相当,防效都在90%以上;而4%高氯·甲维盐微乳剂40 mg·kg-1药后5、10、15 d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33%、88.89%和93.70%,显著好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后者15 d后最高防效仅为78.99%;以上两种药剂的防效显著高于其它3种药剂20%高氯·毒死蜱微胶囊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结论】桃小食心虫第一代发生前期和梨小食心虫第3代发生前期,推荐使用对环境友好的4%高氯·甲维盐微乳剂26.67~40 mg·kg-1(1 000~1 500倍液)进行防治。

关键词: 杀虫剂 桃小食心虫 梨小食心虫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啶氧菌酯的敏感基线及抗性突变体生物学性状

植物保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啶氧菌酯的抗性风险,建立了辣椒炭疽病菌对啶氧菌酯的敏感基线,室内筛选获得了辣椒炭疽病菌抗啶氧菌酯突变体,并对突变体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在山西省3个未使用过啶氧菌酯及QoI类药剂的地区采集并分离到45株辣椒炭疽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啶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EC_(50)值介于1.404~16.650μg/mL,平均EC_(50)值为(6.783±3.499)μg/mL。啶氧菌酯与水杨肟酸(SHAM)共同处理时(SHAM的处理浓度为100μg/mL),EC_(50+S)为0.022~0.275μg/mL,平均(0.109±0.058)μg/mL,EC_(50+S)呈连续性单峰曲线,且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EC_(50+S)平均值可作为辣椒炭疽病菌对啶氧菌酯的敏感基线。且水杨羟肟酸旁路氧化贡献值F(F=EC_(50)/EC_(50+S))最低为6.039,最高为301.441,平均78.026。室内诱导获得8株抗性突变体,其中低抗突变体6株,中抗突变体2株。中抗突变体无性繁殖10代,其抗性可稳定遗传。突变体产孢量和菌丝生长速率与敏感菌株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无药条件下,突变体致病力较敏感菌株有所降低。抗感菌株均以淀粉作为碳源、硝酸钾作为氮源时利用率最高;最适pH均为5和6;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表明辣椒炭疽病菌抗啶氧菌酯突变体具有较高的适合度,对啶氧菌酯具有较高抗性风险,这一研究结论为指导生产用药,延缓抗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辣椒炭疽病菌 啶氧菌酯 敏感基线 抗性风险 生物学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糜子育成品种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综合鉴定与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近年育成糜子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比较粳性和糯性糜子间的差异,分析糜子品种改良工作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中国糜子育种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近年育成的22个粳性糜子品种和18个糯性糜子品种为材料。田间考种获取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节数、粒色、花序色和穗形)和产量性状(千粒重、穗粒重和主穗)。室内通过正丁醇提取法测定黄色素含量、索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含量、双波长法测定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结果】粳性糜子品种平均产量为3 465.5 kg·hm~(-2),变幅为2 976.0—3 915.0 kg·hm~(-2);糯性糜子品种平均产量为3 163.4 kg·hm~(-2),变幅为2 575.5—4 002.0 kg·hm~(-2)。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糜子产量与生育期、千粒重、主穗长、穗粒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数据分析表明,育成品种在生育期、株高、节数、千粒重、穗粒重、主穗长、产量等方面变幅较小。粳性糜子品种黄色素含量平均为2.7 mg·kg~(-1),变幅为1.7—3.3 mg·kg~(-1);糯性糜子品种黄色素含量平均为2.4 mg·kg~(-1),变幅为2.1—2.9 mg·kg~(-1)。粳性糜子品种粗脂肪含量平均为3.6%,变幅为1.7%—5.6%;糯性糜子品种粗脂肪含量平均为4.1%,变幅为2.7%—5.5%。粳糯糜子之间黄色素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差异性不显著。粳性糜子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32.22%,变幅为11.31%—38.67%;支链淀粉含量平均为35.01%,变幅为21.43%—64.02%;总淀粉含量平均为67.23%,变幅为58.59%—77.87%;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比值平均为1.00,变幅为0.18—1.73。糯性糜子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3.69%,变幅为2.24%—5.55%;支链淀粉含量平均为57.37%,变幅为49.40%—68.01%;总淀粉含量平均为61.06%,变幅为54.18%—72.11%;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比值平均为0.07,变幅为0.05—0.11。其中,陇糜5号和陇糜8号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宁糜17号和榆糜2号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晋黍9号和雁黍7号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粳性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1.13%,变幅为9.64%—13.26%;糯性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3.72%,变幅为12.10%—15.72%,糯性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粳性糜子。【结论】近年育成的糜子品种在多种农艺及产量性状中变幅较小,品种类型相对单一,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对糜子品种多元化需求。针对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挖掘、利用和创新优异糜子资源,将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新技术结合,开展多元化、多目标育种,培育性状优良、抗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糜子新品种是糜子品种改良的方向。

关键词: 糜子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在山西应用初探

大豆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在山西的增产效果及筛选适宜的大豆品种,应用大豆品种汾豆78与玉米品种大丰30研究了山西省传统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与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对比,应用大豆品种汾豆78、79、56、92及93与玉米品种大丰30进行了大豆新品种筛选。测定了大豆苗期、盛花期、结荚期的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大豆成熟后的品质,大豆玉米成熟后的植株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与传统套作模式相比,带状复种技术下大豆植株总叶绿素、籽粒蛋白质及油脂含量更高,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分别为42.28%和19.84%,大豆与玉米产量分别为531.0和9 514.5 kg·hm~(-2),分别增产6.6%和70.7%。大豆新品种筛选结果显示,汾豆93在植株生长后期干物质及叶绿素含量最高,植株性状最佳,成熟后籽粒的品质最好,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分别为44.08%和20.2%,玉米大豆综合产量最高,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分别为894.0及10 550.7 kg·hm-2,比对照组分别增产了68.7%和10.9%。表明这种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适合在山西省生态环境条件下应用推广,汾豆93与大丰30是"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模式较好的搭配品种。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带状复种 山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全谷物挤压膨化产品的配方优化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小麦、荞麦、燕麦为原料,通过挤压膨化技术,研究大豆蛋白、大豆卵磷酯及蔗糖等配料对复合全谷物挤压膨化产品品质的影响。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挤压膨化产品进行感官评定,以膨化率和感官评定结果作为产品综合评分,采取五分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挤压膨化产品配方进行优化,得到全谷物挤压膨化产品的最佳配方为:大豆蛋白3.3%,大豆卵磷脂0.4%,蔗糖8.3%。在此优化条件下,复合全谷物挤压膨化产品的综合评分为3.94,产品可被大多数人接受。

关键词: 黑小麦 荞麦 燕麦 全谷物 挤压膨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盖材料和方式对模拟旱作党参播种出苗与成苗的影响

中药材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寻较好的旱地党参播种覆盖新型材料及其覆盖技术,为党参规范化种植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方法:研究不同颜色(黑色、绿色)、不同密度(3针、4针、6针)遮阳网和不同覆盖方式(单层、双层覆盖)对模拟旱作党参播种出苗与成苗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颜色、不同密度遮阳网及不同覆盖方式对党参播种出苗与成苗特性以及播种田地面环境均有不同的影响。黑色遮阳网覆盖效应显著好于绿色遮阳网。同在黑色遮阳网覆盖条件下,党参播种田出苗早晚、出苗整齐度、0~20 cm土层土壤湿度与杂草防除效应基本随遮阳网遮光度的增加而提早或提高,但幼苗生长势、种苗产量与群体质量水平并不随遮阳网遮光度的增加呈渐增或渐降趋势。结论:采用黑色3针网双层覆盖方式,党参播种出苗早、出苗整齐、单位面积优质种苗数多,并有较好的保墒防草效应,其综合效应最佳。

关键词: 党参 遮阳网覆盖 模拟旱作 出苗 成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