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脆肉鲩冷藏保鲜过程中暗色肉颜色的变化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脆肉鲩在冷藏过程中质构、a*值、高铁肌红蛋白、脂肪氧化的变化以及抗氧化剂处理下a*值和高铁肌红蛋白的变化,探讨冷藏过程中a*值与高铁肌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a*值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高铁肌红蛋白的含量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肌红蛋白含量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并且a*值与高铁肌红蛋白含量和TBA值显著性负相关。通过D-最优设计分析及回归分析发现,肌肽、VC和烟酰胺复配对肌肉暗色肉颜色影响明显,肌肽的作用最大,8mmol/L的肌肽与0.04%的VC和0.02%的烟酰胺的复配效果最好。该复配能减慢高铁肌红蛋白的形成,而具有较高的a*值。进一步揭示脆肉鲩暗色肉中a*值与高铁肌红蛋白呈显著的负相关,可用a*值对暗色肉冷藏过程中颜色的改变进行评定。

关键词: 脆肉鲩 冷藏保鲜 颜色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产吡咯喹啉醌南极海洋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

海洋渔业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采集自南极FAO 48.1海域海水样品中分离纯化到一株产吡咯喹啉醌(PQQ)海洋细菌,对其进行了细菌分类学鉴定、摇瓶培养发酵、发酵产物提取及HPLC定量分析,并对纯化的PQQ进行了针对一氧化氮(NO)抑制活性及羟自由基(.OH)清除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内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综合多个分类学指标的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属于副球菌属,命名为Paracoccus sp.PQ-08。生物活性评价结果表明,PQQ可显著抑制人脐静脉内皮(ECV-304)模式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胞内的NO释放量。当其作用浓度为100μM时,对iNOS蛋白表达的最高抑制率为67.9%(P<0.05)。此外,实验还证实PQQ具有较强的清除.OH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南极洲 海洋细菌 分离 鉴定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建鲤的适宜投喂模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建鲤适宜的投喂模式。【方法】以初始质量(33.52±0.17)g的建鲤鱼种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生长试验,分别配制添加0.0g/kg(对照饲料)和5.0g/kg(试验饲料)Ala-Gln的等氮(350g/kg粗蛋白)、等能(17kJ/g)饲料,采用5种不同的Ala-Gln投喂模式(Ⅰ.连续8周投喂对照饲料(对照组);Ⅱ.试验饲料2周间隔投喂;Ⅲ.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后4周投喂对照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Ⅳ.前4周投喂对照饲料,后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Ⅴ.8周连续投喂试验饲料),研究Ala-Gln投喂模式对建鲤生长、饲料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Ala-Gln连续投喂和间隔投喂时,建鲤的生长性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平均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4周间隔和连续8周投喂组(P<0.05),2组4周间隔投喂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平均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高于8周连续投喂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和后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脏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Ala-Gln的4种不同投喂模式下,建鲤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和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蛋白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和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连续8周投喂组(P<0.05);只有8周连续投喂组建鲤的白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Ala-Gln可提高建鲤的生长、饲料利用和白肌粗蛋白质含量,但不同投喂模式间有显著差异,从建鲤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角度,并结合经济性和适用性等进行考虑,建议采用2周间隔投喂模式或前4周投喂添加Ala-Gln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模式。

关键词: 丙氨酰-谷氨酰胺 建鲤 生长性能 饲料利用 体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颡鱼MyoD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和RACE(cDNA末端快速扩增)方法克隆黄颡鱼MyoD(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tigen,成肌分化抗原)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在雌雄个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黄颡鱼MyoD基因编码区由810个碱基组成,编码269个氨基酸,其中第1~89个氨基酸为Basic区,第90~141个氨基酸为bHLH结构;黄颡鱼的MyoD基因与斑点叉尾鮰的同源性最高为93%.在雌雄成体组织中的表达分析显示,雄性个体中肌肉和胃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雌性个体(p<0.01),雌性个体的肾脏和鳃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雄性(p<0.05).通过MyoD基因在雌雄个体中表现出的组织表达差异,认为这可能是造成黄颡鱼雌雄生长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黄颡鱼 成肌分化抗原 生物信息学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露寡糖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免疫及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甘露寡糖(MOS)对异育银鲫生长、免疫、肠道组织结构及抗病力的影响,试验选取360尾异育银鲫[初均重(16.19±0.03)g],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甘露寡糖(0、60、120、240、480 mg/kg),连续投喂80d,并于第80天时进行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测定异育银鲫生长、免疫、肠道结构等指标及异育银鲫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投喂50d,还是80d,甘露寡糖对鱼体的生长指标(特定生长率、增重率、蛋白质效率、饵料系数)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投喂50d,与对照组比,甘露寡糖能显著提高血清球蛋白浓度(P<0.05);投喂80d后,与对照组比,240、480 mg/kg甘露寡糖组能显著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甘露寡糖组能显著提高血清球蛋白浓度(P<0.05),480 mg/kg甘露寡糖组能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120、240 mg/kg甘露寡糖组能显著提高肠褶皱襞长(P<0.05),对皱襞间质宽、黏膜下层宽没有显著影响(P>0.05),肌层宽随着MOS的添加有增加趋势(P>0.05);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与对照组比,240、480 mg/kg甘露寡糖组成活率提高了22.6%,免疫保护率达45.4%。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组对鱼体肝脏HSP70基因表达没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添加240、480 mg/kg甘露寡糖能提高鱼体的免疫能力,增强鱼体抗病原菌感染能力。

关键词: 甘露寡糖 异育银鲫 生长性能 免疫 抗病力 HSP7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珠母贝海区不同深度养殖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下潜式缆绳吊养大珠母贝幼苗,设计5个不同的水深,记录养殖海区的水文因子,测量大珠母贝的壳长和壳高两个性状指标,统计成活数,比较不同水层贝苗的生长情况和存活率。结果表明,大珠母贝在4、5、6 m水层生长较快,3个深度下幼苗的生长差异不显著;2 m和3 m水深的贝生长速度较慢,其中3 m水层的壳长与4、5、6 m的差异显著。大珠母贝在5 m的深度条件下养殖幼苗存活率最高,4 m水层次之,而在2 m水深下幼苗的成活率最低(52%)。综合生长和成活数据可知,大珠母贝苗在4~5 m养殖较合适。

关键词: 大珠母贝 水深 生长 成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水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分布与变化

动物学研究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5年4和11月、2006年4和9月在长江河口水域进行的鱼卵、仔稚鱼种类和数量调查,并结合1990年9月和1991年3月的历史数据,对该水域的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季节变化作了研究,其结果共发现鱼卵、仔稚鱼36种(类),以海洋鱼类种类最多。秋季航次鱼卵、仔稚鱼的平均种类数和丰度均高于春季。河口咸淡水区鱼卵总数显著高于淡水区,而仔稚鱼总数略低于淡水区。与1990—1991年数据相比,2005—2006年春、秋季的鱼卵和仔稚鱼丰度均有所增加。1990、2006年秋季(9月)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差异较大,特别是翘嘴红鲌和太湖新银鱼丰度差异较大。这些都说明近20年来,长江河口水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关键词: 长江河口 鱼卵 仔稚鱼 种类 年际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激素诱导对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精子质量的影响

海洋与湖沼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注射外源激素——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sGnRHa)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诱导方法,研究了外源激素对条斑星鲽雄鱼精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GnRHa和HCG诱导后条斑星鲽精子质量明显提升,主要表现为精液粘稠度大为降低、精液流动性和液化能力增强、精子激活率和快速激活率显著提高、快速活动时间和精子寿命延长。同时,血浆性类固醇激素——睾酮(T)和雌二醇(E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96h达到峰值。比较两种激素的诱导效果,以sGnRHa对雄鱼精子质量的改善效果为好,但与HCG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缓释激素诱导可有效提升和改进条斑星鲽雄鱼的精子质量,研究结果对条斑星鲽人工繁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条斑星鲽 外源激素诱导 精子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和温度对大菱鲆幼鱼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行为活动、摄食、存活情况以及体表黏液、血液、鳃、肝脏中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17、20、23、25、28℃)和盐度(5、10、20、30、40)对大菱鲆幼鱼摄食、死亡率有显著影响(P<0.05),在水温为17、20℃与盐度为20、30的组合条件下,大菱鲆幼鱼的摄食积极性以及存活率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温度和盐度对大菱鲆幼鱼SOD、CAT与GP-X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一定,盐度变化的条件下,肝脏、鳃、血清和黏液中的各种酶活力在正常海水盐度(30)时活力较低,并随盐度由30起降低或升高而均出现升高的趋势;当盐度一定,温度变化的条件下,随着水温的升高,各组织中的酶活力变化规律不显著;通过分析温度与盐度交互作用对各组织不同酶活的变化以及生命表征现象,得出了最适生存阈值,即大菱鲆幼鱼的适宜生活水温为17~20℃,适宜生活盐度为20~30。

关键词: 大菱鲆 温度 盐度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鳞裂峡鲃的年轮特征

水生生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鳞裂峡鲃(Hampala macrolepidota)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裂峡鲃属(Hampala),在我国属濒危鱼类[1]。国外分布于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内仅分布于澜沧江下游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勐腊县境内支流[2]。

关键词: 大鳞裂峡鲃 年轮特征 鳞片 耳石 鳃盖骨 脊椎骨 澜沧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