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半滑舌鳎食欲素A体外重组表达及活性分析

水产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在蛋白水平上认识半滑舌鳎食欲素A(orexin A)的摄食调控作用及机制,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成功构建了重组半滑舌鳎orexin A/pET32a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后经IPTG诱导获得了N端含6个组氨酸的半滑舌鳎orexinA重组蛋白。获得的重组蛋白大小为24.9 ku,32℃下用1.0 mmol/L的IPTG诱导6 h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占菌体总蛋白的52.8%,并主要分泌在上清液中。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表明,获得的orexin A重组蛋白可被6×His抗体特异性识别。Ni~(2+)-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半滑舌鳎orexin A重组蛋白。下丘脑离体孵育实验表明,获得的orexin A重组蛋白能显著影响半滑舌鳎下丘脑NPY mRNA,orexin mRNA的表达水平和NPY肽的分泌,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生物活性。研究结果可为探究orexin A在半滑舌鳎摄食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及研制高效绿色的促摄食制剂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半滑舌鳎 食欲素 原核表达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用疫苗递送途径研究进展

水产学杂志 2016

摘要:渔用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是防控病害、保障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最安全有效的措施之一,而渔用疫苗的递送途径直接关系到免疫效果。注射免疫效果最佳,大部分渔用疫苗均以注射免疫为主要递送途径,但由于该途径具有费时费力、易伤鱼体、不适用于小规格鱼体等缺点,因而浸泡和口服免疫逐步成为目前渔用疫苗递送途径的研究热点。浸泡免疫操作简单,不伤鱼体,但所需抗原量较大,而超声波、活载体及穿刺等辅助方法或技术可有效提高浸泡免疫效果。口服疫苗解决了小规格鱼体免疫的问题,避免鱼类应激反应,利于大量鱼类同时免疫,也具有很好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渔用疫苗各种递送途径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进展。

关键词: 渔用疫苗 递送途径 注射免疫 浸泡免疫 口服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水产苗种高效繁育系统(上)

科学养鱼 2016

摘要:一、引言健康养殖和高效生产是实施水产养殖生产方式转变的主要目标,良种化是重要的途径,良种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一般在40%以上。我国水产苗种繁育设施建设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青鱼、草鱼、鲢、鳙和鲤鱼为主要品种,限于当时的养殖生产力水平,繁育生产规模较小,至80年代以后,我国的水产苗种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品种增多,规模增大,2001年水产苗种产量达到5098亿尾,比1982年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虹鳟微卫星标记评价白斑红点鲑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

水产学杂志 2016

摘要:本实验筛选出30个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微卫星标记在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养殖群体中表现出多态性,并利用这30个标记来评价白斑红点鲑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在随机采样的32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43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106~454bp,标记的等位基因数(No)为2~11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35~7.161个,观测杂合度(Ho)为0.094~1.000,期望杂合度(He)为0.121~0.874,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16~0.846。群体的5项遗传多样性参数平均值分别为4.767、3.006、0.423、0.568,及0.524。统计结果显示:白斑红点鲑养殖群体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24≥0.5)。经χ~2检验估计Hardy-Weinberg平衡,结果表明白斑红点鲑群体处于平衡状态,仅11个微卫星标记显著偏离了遗传平衡,其中OMM1112、OMM1130和OMM1231等6个标记表现为杂合子显著缺失(P<0.05),而OMM3006、OMM3044和OMM3144等5个标记表现为杂合子显著过剩(P<0.05)。本实验从近缘种中鉴定可用于白斑红点鲑遗传分析的共显性标记,评估白斑红点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该引进种种质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斑红点鲑 微卫星标记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淡腌青鱼中木糖葡萄球菌碳源代谢能力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淡腌青鱼的腐败与其微生物代谢能力的关系,利用Biolog GENⅢ微孔板对淡腌青鱼货架期终点的特定腐败菌(木糖葡萄球菌)在5、15、25、33℃4种温度下的碳源利用情况进行研究,采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对代谢曲线进行拟合,并以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为指标研究其代谢速率,分析木糖葡萄球菌利用碳源能力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木糖葡萄球菌能利用糖、氨基酸和羧酸类等碳源;相同温度下木糖葡萄球菌对碳源的代谢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糖、羧酸、氨基酸,其中单糖(葡萄糖、甘露糖)、双糖(蔗糖、海藻糖)、多糖及其糖类衍生物(N-乙酰-β-D-甘露糖胺、β-甲酰-D-葡糖)、氨基酸(谷氨酸、丝氨酸)和羧酸(L-乳酸)的代谢较强。木糖葡萄球菌在25℃下的延滞期最短,进入指数期最快。通过对木糖葡萄球菌在不同温度下各种碳源代谢能力的分析,为优化产品配方有效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延长产品货架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淡腌青鱼 碳源代谢 葡萄球菌 动力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技术类科技期刊精品化发展思路探索——以《科学养鱼》为例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6

摘要:农业技术类科技期刊走向精品化是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的必然选择。作为水产技术类科技期刊,《科学养鱼》在行业内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笔者通过分析《科学养鱼》如何开展期刊精品化建设,提出了农业技术类精品期刊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信息类刊登及选题策划能力的建设,培养作者队伍、提高稿源质量,积极跟踪重大科技成果、向专家约写稿件,加强编辑能力的培养等,旨在为中国农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同行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 技术类科技期刊 精品化 发展思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卫星QTL标记分析豫选黄河鲤群体遗传结构及生长性状相关性

淡水渔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35个镜鲤微卫星QTL标记评估了豫选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var.haematopterus)群体的遗传结构,并评估了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的相关性,筛选了在群体中具有性状优势的基因型。35个微卫星标记在288个豫选黄河鲤个体中的扩增结果显示,各标记等位基因数为3~13,平均每个标记6.828 6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520 8;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03 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01 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65 6,群体整体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利用SPSS19.0的GLM模型分析标记与性状的相关性,共17个微卫星标记与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HLJ2456、HLJ2387和CA1677 3个标记与相应的性状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用Duncan氏多重比较找到了每个微卫星标记具有生长性状优势的基因型,下一步可根据优势基因型指导豫选黄河鲤家系配组,开展基于QTL结果的分子聚合育种研究。

关键词: 豫选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var.haematopterus)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生长性状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海洋渔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长江口及其临近水域鱼类繁殖盛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分布情况,于2014年5月和6月在长江口及其临近水域23个站点分涨、落潮水平拖网同步检测环境因子,获得仔稚鱼样品357 ind。其中5月份样本125 ind,隶属于5目7科10种,以鲈形目居多,共5种,占50.00%,其次为鲤形目有2种,鲇形目、鯔形目和鲽形目各出现1种;优势种有香斜棘(Repomucenus olidus)、睛尾蝌蚪虾虎鱼(Lophiogobius ocellicauda)、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贝氏(Hemiculter bleeker)、鮻(Liza haematocheila)和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6月份获得样本232 ind,隶属于9目12科22种,同样以鲈形目占优,共11种,占50.00%,其次为鲤形目4种,其它各目均为1种;优势种有凤鲚(Coilia mystus)、贝氏、鮻、阿部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abei)、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和青弹涂鱼(Scartelaos viridis)。分别对5月和6月份涨、落潮做空间分布图。结果显示,产卵盛期不同月份仔稚鱼种类差异较明显,优势种5月和6月差异也较明显,6月调查获得的种类明显高于5月。分布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异,5月份仔稚鱼主要分布在以S14站点为中心的长江口南支水域,6月份主要分布在以S22为中心的长江口东部海域。5月和6月份仔稚鱼在涨、落潮时的分布范围都存在一定差异,涨潮较落潮有向近岸移动的趋势并且涨潮时仔稚鱼分布较落潮更加集中。5月份涨潮种类和数量低于落潮,但是密度涨潮高于落潮;6月份涨潮仔稚鱼密度和种类较落潮高。

关键词: 长江口 仔稚鱼 潮汐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优势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类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的密码子优化与原核表达

渔业科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牡蛎消化组织内存在的类A型血型组织抗原是其特异性富集诺如病毒的主要原因,FUT2(Fucosyltransferase 2,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是A型血型组织抗原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在前期克隆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类FUT2基因cDNA全长的基础上,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优化并合成了类FUT2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RSET A构建pRSET-mof,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经SDS-PAGE分析显示,在37℃、IPTG终浓度为0.8 mmol/L的条件下,诱导4 h后出现大小约为46 k Da的特异性目的条带。利用His亲和层析柱纯化及超滤管浓缩目的蛋白,得到单一条带,说明纯化效果良好。Western blot分析显示,目的蛋白与抗6×His标签单克隆抗体、抗人FUT2单克隆抗体均能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优化后的太平洋牡蛎类FUT2基因在大肠杆菌系统中成功表达。本研究结果为今后研究太平洋牡蛎类FUT2基因的功能,进一步探索牡蛎特异性富集诺如病毒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类FUT2基因 密码子优化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中草药药敏试验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对某养殖户发病的罗非鱼进行治疗,试验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中药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患病罗非鱼体内分离得到一株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经生理生化鉴定为无乳链球菌,回归试验证明该菌对罗非鱼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苏木、石榴皮、五倍子、黄连、桉树叶、沙棘和乌梅高度敏感,对大黄、黄柏中度敏感。

关键词: 罗非鱼 链球菌 分离鉴定 中草药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