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桑枝栽培香菇试验初报
《湖北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我县是全省重点蚕区,桑树资源极其丰富。桑树浑身是宝,叶子养蚕,伐下的枝条可生产香菇,也可做其它原料。一亩桑园除年产50公斤蚕茧外,还可伐500公斤鲜枝条,加工成干木屑300公斤,可配制成500筒香菇培养基,能生产干香菇25公斤,价值500~700元,除去糖、(麦夫)皮等费用,每亩


棉花铃期红铃虫、朱砂叶螨和棉蚜复合为害损失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作者曾对棉花铃期棉大卷叶螟、棉红铃虫、棉叶蝉和棉蚜等四种害虫复合为害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进行过研究(见《中国棉花》1990年第一期);所得结果符合山区丘陵分散棉田生态下铃期害虫复合为害的规律。而江汉平原棉区棉大卷叶螟很少严重发生,故本文以江汉平原棉花铃期主要害虫棉红铃虫、朱砂叶螨(棉红蜘蛛)及棉蚜为对象,探讨其复合为害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湖南稷子在武汉地区试种观测
《湖北畜牧兽医 》 1990
摘要:湖南稷子一年生禾本科稗属植物,学名为Chinochloa crusgaui vat·frumentaeeuw·F Wight)。品种主要优点:抗旱耐渍、青草产量高、营养丰富、青贮、青饲、调制干草均可,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推广利用,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优质高产的饲草品种之一。我所于1988年开始引种试验,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湖南稷子确具有生长快,再生力强,抗旱,耐渍,草质柔嫩,青草产量


我国家畜胚胎移植的最新进展
《湖北畜牧兽医 》 1990
摘要:自从1891年 Heape 第一个报报道兔的胚胎移植成功以来经历了整整一百年才取得目前的成就。胚胎移植是继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后家畜繁殖的又一次技术革命。此项技术的应用能迅逑扩大优良母畜的遗传基因,增加高产畜群,并能缩短家畜育种进程,在畜牧业生产上具有极其广阔的前景。


湖北省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研究
《土壤学报 》 1990 CSCD
摘要:本项研究对湖北省14种主要成土母质及其发育的土壤,按土属布点,共取表层土壤样3346个,剖面样305个和岩石样40个,分别测定锌、铜、锰、硼、铁含量取得数据21,967项,查明全省土壤锌、铜、锰、硼、铁含量,全量分别平均为83、27、596、80、35000ppm,有效量分别平均为0.65、1.11、29.7、0.33、37.1ppm,低于缺乏临界值的耕地共2460万亩;研究得出本省近代河流冲积物发育的土壤大多缺锌;酸性结晶岩发育的土壤缺硼;褐色粘土发育的土壤缺锰,红、黄壤缺铜,石灰土缺铁等。综上,编绘出土壤有效性锌、硼、铜、锰、铁缺素分布图,指导粮、棉、油、果等作物的微肥应用,常年施用面积800余万亩,效益显著。


鄂西南山区绵羊生产模式的探讨
《湖北畜牧兽医 》 1990
摘要:据草场普查资料,鄂西南拥有天然草场2409万亩,约占全省草场面积的31.6%,具有发展草地畜牧业的资源优势。但如何使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和商品优势,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六五"期间,国家在鄂中丘陵区钟祥县罗汉寺进行了试点,人工种草试养罗姆尼半细毛羊和西门塔尔牛。随


抗病、高产、优质早稻新品种浙852的试验试种
《湖北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浙85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用浙辐802水源290的F_1种子经铯—137辐射处理选育而成的中熟早籼新品种。1988年已经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被南方粮油作物科技开发集团作为一个最突出的早稻品种推广和开发,目前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试种和推广,1989年推广面积已达50万亩。我所于1986年引进,并连续三年在我所江陵基点进行试验试种,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强、米质好、适应性强等特点,深受农民的欢迎。


棉花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建设的经验
《湖北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加速棉花优质品种的繁殖和推广,建立优化的良种繁育体系,是优质棉基地建设科技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优质棉基地县,开展科技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国家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棉,而良种又是生产优质原棉的种质基础,选用良种,抓好良种的繁育、保纯,实现大面积良种化,是生产优质原棉的关键。 80年代中期,我省科研单位在鄂沙28的选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后,又培育出产量和品质均优于鄂沙28的新品种鄂棉12和鄂荆1号。鄂棉12为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而成,1985年9月由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命名,同时由省农牧业厅规定为全省推广品种。由于该品种对气候变化反应不太敏感,且丰产性较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适宜在鄂东南和鄂北地区水肥条件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