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枫香叶精油抑菌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枫香叶精油,用滤纸片法测定精油的抑菌活性,用平板涂布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研究了枫香叶精油抑菌活性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紫外稳定性和抗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枫香叶精油对5种受试菌的抑制效果有较大差异,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霉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较弱;精油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黄曲霉、青霉的MIC分别为1.25%、0.625%、5%、2.5%、2.5%;精油对温度和紫外照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其抑菌活性不稳定,酸性环境下其抑菌活性强,碱性环境下抑菌活性弱;精油具有抑制食物氧化的作用,随着精油浓度增大其抗氧化性增强。

关键词: 枫香叶精油 抑菌活性 稳定性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蛋白5'端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特性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T-PCR扩增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S蛋白基因5'端包含B、C抗原位点的1.0 kb DNA片段,并与穿梭载体pShuttle-CMV连接;然后与腺病毒(Adenovirus)骨架载体pAdEasy-1共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J5183,通过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该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并进行噬斑纯化,获得了1株含有TGEV S蛋白5'端基因的重组人复制缺陷型血清5型腺病毒rAd-TGEV-S。随后用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immunofluorescent assay,IFA)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与表达。重组腺病毒rAd-TGEV-S在HEK293细胞连续传代9次后,病毒效价稳定,滴度平均为107.7TCID50/mL。动物免疫试验显示,rAd-TGEV-S可以诱导小鼠产生TGEV特异性IgG和IgA。

关键词: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S蛋白 重组腺病毒 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流域杂草稻叶绿体DNA的籼粳分化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江淮流域杂草稻的细胞质来源,根据水稻叶绿体DNA ORF100(Open Reading Frame 100)序列在籼粳间存在69 bp差异的特征,设计了InDel标记cpDNA69。利用该标记对2个分别以籼稻和粳稻为母本的F2群体、22份栽培稻(Oryza sativaL.)、3份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Griff.)进行了分析验证。PCR结果可以获得缺失和非缺失两种带型,缺失带型与以籼稻为母本的F2群体、10份籼稻材料完全对应;非缺失带型与以粳稻为母本的F2群体、11份粳稻材料完全对应,3份广西普通野生稻为非缺失带型,属粳型,1份以粳稻为母本的籼粳杂交材料为粳型。因此,cpDNA69可以用作叶绿体籼粳鉴定标记。利用该标记对22份杂草稻的叶绿体DNA鉴定的结果表明,7份早年发现的杂草稻,即江苏省连云港穭稻和安徽省怀远、来安、全椒、肥东的塘稻的叶绿体DNA为非缺失带型,属粳型,而近年来在江苏省扬中、高邮、灌云、洪泽、盐都、兴化、如皋等地直播稻田发现的15份红米杂草稻的叶绿体DNA为缺失带型,属籼型。这为进一步研究江淮流域杂草稻的来源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杂草稻 栽培稻 叶绿体DNA 籼粳分化 细胞质来源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囊藻毒素(MC-RR)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影响

草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白三叶种子和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MC-RR对白三叶种子萌发、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以及MC-RR在白三叶体内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发芽率和发芽势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高浓度处理下,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株高随着MC-RR处理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根长和鲜重在低浓度处理下显著增加,在高浓度处理下显著降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不尽相同,SOD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相比呈先增加后降低而后又增加的趋势,POD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CAT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于SOD和POD;单位鲜重白三叶MC-RR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与0.05 mg/L处理下的MC-RR含量相比显著增加,而生物富集系数的变化趋势则与单位鲜重白三叶MC-RR含量相反,随着MC-RR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随着MC-RR处理浓度的增加,白三叶受到的伤害增大。

关键词: 藻毒素 白三叶 种子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设江苏现代畜牧业的对策述求

畜牧与兽医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江苏省为例,对现代畜牧业必备要素可采取的发展战略与当前对策进行了广泛而原则的讨论与建议;特别就人才与主要科技应用的成效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现代畜牧业 江苏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假隔链格孢SF-193菌丝的生长特性及其寄主选择性

中国生物防治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和营养条件对空心莲子草生防真菌假隔链格孢Nim- bya alternantherae菌株SF-193菌丝生长的影响,测定其对27科86种植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生防真菌SF-193菌株的最佳生长温度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10~11,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当的空气,光照条件对SF-193生长没有影响;以玉米粉、黄豆粉作为碳源,以蛋白胨、牛肉膏作为氮源的培养基成分最有利于SF-193菌株的生长。SF-193菌株对绝大多数非靶标植物、尤其是对大田主要农作物和蔬菜均不致病,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假隔链格孢SF-193 生物学特性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米辐照杀虫防霉工艺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和国际辐照稻米杀虫防霉工艺规范中的规定,研究了稻米辐照杀虫防霉工艺,确定了各项技术指标,并就吸收剂量的确定依据进行了阐述。工艺规定:辐照加工前稻米具有固有的色泽、气味和食味,无虫蛀与霉变,含水量应≤15%,菌落总数≤5000CFU/g,霉菌≤100CFU/g;辐照后稻米色泽、气味、食味不变,不得检出活虫与虫卵,菌落总数≤100CFU/g,霉菌≤10CFU/g。稻米辐照杀虫的最低有效剂量为0.4kGy,稻米辐照防霉的最低有效剂量为2.0kGy,辐照杀虫、防霉的最高耐受剂量为4.0kGy。辐照产品箱中最小吸收剂量应不小于最低有效剂量,最大吸收剂量应不大于产品箱中的最高耐受剂量。

关键词: 稻米 辐照 杀虫 防霉 吸收剂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温和添加垃圾液对水葫芦发酵效果影响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自制200 L厌氧发酵罐,分别在35℃和53℃恒温条件下,在剪切处理的水葫芦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垃圾液进行厌氧发酵,观察对其发酵产气的影响及其发酵原料的全碳降解率。结果在相同控温条件下,添加40%和30%垃圾液处理的产气量及产气率分别是不添加垃圾液处理的产气量及产气率的1.32倍、1.19倍和1.87倍、1.48倍;相同进料量条件下,高温(53℃)发酵有利于发酵原料全碳的降解,发酵30 d后全碳降解率即可达到31.52%。水葫芦汁、渣分离的发酵总产气量比剪切处理提高46.10%,恒温35℃发酵15 d,水葫芦汁发酵沼液的COD降解率为75.73%,水葫芦渣发酵沼渣的全碳降解率为15.86%。

关键词: 水葫芦 垃圾液 控温 沼气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袋微环境对‘翠冠’梨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了不同果袋套袋对梨果皮厚度、果点数量与直径、锈斑指数及外观色泽度的影响,探讨套袋微环境的温湿度变化规律及其与外观品质的相关性,为套袋栽培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翠冠’梨为试材,以裸露果实为对照,采用温、湿度自动监测仪进行温湿度测定,研究了以蜡质双层袋(T1)、防水双层袋(T2)、纸+膜双层袋(T3)、防水+腊质双层袋(T4)和普通双层袋(T5)套袋时,套袋微环境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T1、T2、T3、T4和T5套袋处理时,果袋内的日温差和日湿差分别较裸露果实减少15.44%,1.47%,4.41%,-28.68%,-16.91%和-16.77%,-7.28%,-6.17%,-5.06%,25.00%。综合比较可知,5种果袋套袋处理果实外观品质的排序为T1>T4>T2>T3>T5。果袋内日温差、日湿差和相对透光率对果实锈斑指数、果皮厚度、果点直径及亮度指标L*、色度指标a*和b*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3个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排序为日湿差>日温差>相对透光率。【结论】套袋果袋内的微环境对‘翠冠’梨外观品质有一定影响,要生产出外观品质优良的‘翠冠’梨,果袋内的日温差、日湿差和相对光强应分别控制在10.56℃,50.89%和4.39%。

关键词: 套袋 ‘翠冠’梨 微环境 外观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常屠宰猪致病性猪链球菌9型的鉴定和特性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江苏某地正常屠宰猪扁桃体分离到1株细菌HA070725,呈链球菌的特征形态,β溶血,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经PCR及序列分析,为猪链球菌9型。其毒力因子基因型为mrp-/epf-/sly-/orf2+/gdh+/ fbps+/impdh+。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对ICR小鼠和断奶仔猪有较强的致病性,对ICR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2.67×10~6cfu。结果表明:在正常猪扁桃体中可携带高致病性的猪链球菌9型。

关键词: 正常屠宰猪 猪链球菌9型 鉴定 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