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现代农业产业规划中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及实例分析——以江苏连云港市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按照现代农业产业规划中主导产业的选择的标准和要求,确定了现代农业规划中主导产业选择方法,以江苏省连云港为例,对连云港现代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连云港目前优势产业中具有主导产业潜力的产业排名,以期为主导产业的确定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规划 主导产业选择 连云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角槭基因组DNA提取及SRAP-PCR体系优化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CTAB法、SDS法、偏重亚硫酸钠法提取槭属中羊角槭基因组DNA,通过DNA含量测定、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对所提DNA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中CTAB法最适合提取羊角槭基因组DNA,所得DNA的质量和纯度较高。以CTAB法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SRAP扩增反应,对SRAP反应体系的dNTPs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3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筛选。获得羊角槭SRAP最优反应体系为:50μl的PCR体系中含有DNA模板100 ng、10×PCR Buffer(不含Mg2+)、Mg2+2.5 mmol/L、dNTPs 0.2 mmol/L、引物0.5μmol/L、TaqDNA聚合酶1.0 U。

关键词: 羊角槭 基因组DNA 提取 SRAP 体系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蓝藻发酵液及堆肥中微囊藻毒素含量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蓝藻发酵液和蓝藻堆肥中微囊藻毒素(MC-RR、MC-LR)含量的方法。样品中的MC-RR和MC-LR用5%乙酸溶液提取,离心分离后经过SPE小柱净化、富集,在C18柱上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利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38 nm进行检测。MC-RR、MC-LR的检测限为0.03μg/ml,定量限为0.10μg/ml。在50~200μg/kg的添加范围内,MC-RR的回收率为78.0%~90.5%,MC-LR的回收率为82.0%~92.8%。

关键词: 蓝藻 微囊藻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丙氨嗪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拟通过抗原合成、多克隆抗体制备等途径建立快速的环丙氨嗪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主要采用戊二醛桥连法,偶联半抗原环丙氨嗪和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或卵清白蛋白(OVA),制备酶联检测的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经紫外光谱和气相-傅里叶-红外光谱鉴定,在紫外265 nm波长处得到环丙氨嗪-BSA吸收峰;在红外3350~3300 cm-1、1660~1500 cm-1和1695~1665 cm-1波长处分别得到环丙氨嗪-BSA和环丙氨嗪-OVA特征性偶联吸收峰,证实本试验人工合成的2对抗原均偶联成功。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的偶联比分别达到25.9∶1、23.1∶1,为进一步制备抗血清和酶联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工作基础。

关键词: 环丙氨嗪 人工抗原 光谱鉴定 抗原偶联比 戊二醛桥连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禾谷镰孢菌茎基腐病抗源的筛选与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发掘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中具有禾谷镰孢菌茎基腐病(crown rot)抗性的材料,采用禾谷镰孢菌苗期接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82份小麦种质对禾谷镰孢菌茎基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在鉴定的材料中没有发现高抗材料;中抗材料13份,占总数的15.8%,包括C I12633、红蚰子、FHB143、Tiszataj和紫秆子等;大多数材料为感病材料。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小麦材料对禾谷镰孢菌赤霉病和茎基腐病具有不同的抗性水平,两种病害没有正相关性,暗示小麦茎基腐病和赤霉病的抗性机制可能不同,因此,需要广泛挖掘具有茎基腐病抗性的小麦资源。

关键词: 小麦 禾谷镰孢菌 茎基腐病 赤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5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杂15号是以MI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和双低恢复系N131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新品种。宁杂15号在2004—2005年度江苏省杂交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07.38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11.06%,2005—2006年度省区试平均产量182.56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8.07%,增产均达到极显显著水平,省区试两年平均产油量比宁杂一号增产9.31%。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1.45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7.09%。宁杂15号高产、稳产,综合性状好,抗(耐)病性强,成熟期适中,双低品质符合国家双低标准,是江苏省审定的第一个可用于油蔬两用栽培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本文介绍宁杂15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杂交油菜 宁杂15号 油蔬两用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油体数量及面积之和与含油量的相关性

植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荧光染料尼罗红染色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观察技术,建立了油菜油体观察或生物体内中性脂类物质定性鉴定的研究体系。对高油品种宁油14号、宁油18号、ZH-088和低油品种ZL-366、NjY008、Westar共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子叶贮藏细胞内的油体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油体从着色不明显的小颗粒,逐渐发育形成着色清晰的球状大油体。种子成熟干燥后,油体间很少发生聚合。在成熟干燥的种子中,油体集中分布于子叶贮藏细胞中央,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较少为圆形。通过研究种子内油体与含油量的关系,发现高油品种组与低油品种组之间在单个子叶贮藏细胞内油体数量和截面积之和存在明显差异,而在高油品种组内或低油品种组内的差异不明显。结果显示,油菜种子细胞中油体的数量和总面积与含油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可作为高油分材料的选择依据。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尼罗红 油体 含油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硬粒小麦缺失4A蜡质蛋白对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品质特性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硬粒小麦缺失不同Wx蛋白对直链淀粉含量的效应和Wx-B1缺失型(缺失4A蜡质蛋白)的淀粉特性,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技术对1个硬粒小麦F2分离群体(来源于以硬粒小麦品系B413Wx-B1缺失型为母本、PI435045Wx-A1缺失型为父本的杂交组合)的102个单籽粒进行了Wx蛋白的筛选,并测定了其中72个单籽粒(其中Wx-B1缺失型21粒,Wx-A1缺失型10粒,正常型41粒)的直链淀粉含量;同时测定了11个Wx-B1缺失型和7个正常型硬粒小麦品系面粉的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势和RVA黏度。结果表明,硬粒小麦2对Wx基因的分离符合9∶3∶3∶1的分离模式,Wx-B1缺失型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比正常型低4.78%。Wx-B1缺失型的面粉直链淀粉含量比正常型低5.76%,RVA高峰黏度和膨胀势比正常型分别高116.02 RVU和3.69 g/g。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RVA高峰黏度和膨胀势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硬粒小麦 Wx-B1缺失 直链淀粉 品质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添加物对小麦幼胚成苗质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小麦快速育种过程中幼胚成苗质量,以扬麦15号开花后8~16 d幼胚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源添加物对小麦幼胚成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源添加物对小麦幼胚成苗率、根系生长、茎粗等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1/2 MS培养基中添加0.5%的麦芽提取物(Malt extract)的幼胚苗生长质量最好,其中12~14d幼胚经培养14 d后幼苗根系长达到16.3 cm,而且侧根多,幼苗健壮,成苗率可达到99.2%;添加0.1 mg/L NAA的次之;添加0.1 mg/L 2,4-D的幼胚苗生长缓慢,生根量显著低于对照,侧根少,成苗率低;添加0.1 mmol/L硝普钠(SNP,Sodium nitroprusside)后,虽然幼胚能够萌发,但幼胚苗根系短、发育缓慢、无侧根发生,随着SNP浓度的升高(0.5~1.0 mmol/L),则表现出抑制幼胚萌发,但其抑制效应可以通过添加0.1 mg/L GA解除。因此,在小麦快速育种过程中,幼胚成苗培养宜选用花后12~14 d的幼胚,并给培养基中添加0.5%的麦芽提取物。

关键词: 小麦 幼胚 外源物质 幼胚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田间样本采集方法对黄瓜中啶虫脒残留量检测结果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样本采集 黄瓜 啶虫脒 残留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