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008年侵染江苏省番茄的粉虱传双生病毒发生分布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7年底在江苏省兴化市保护地栽培番茄上发生了一种危害异常严重的病毒病,其病原初步鉴定为粉虱传双生病毒(Whitefly-transmitted geminiirus,WTG),为明确其在江苏省的发生情况及危害程度,2008年作者在省内各地展开调查,共采集病样115份并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检测结果表明:2008年该病在南京、苏州、常州、徐州、泰州和盐城等地均有发生,已遍布于苏南、苏中、苏北;与2007年的发生情况相比,呈明显的蔓延态势。对其中17份代表性分离物的部分序列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分离物的序列之间有着98.2%~100.0%的同源性,BLAST分析显示其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uirus,TYLCV)同源性最高(超过99.0%)。


籼型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配合力分析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6个不育系与18个恢复系配制108个杂交籼稻组合,进行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①93.5%的组合其发病率介于双亲之间,与双亲发病率的中亲值呈极显著相关;69.4%的组合其发病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向离中优势。②97S发病率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低,对黑条矮缩病抗性育种而言,是一个极有利用价值的两系不育系,而Ⅱ-32A则是相对较好的三系不育系;R533、R814、HR12、R13、R419等则是具有较好抗性育种利用价值的恢复系。③基因的加性效应对杂种抗病性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其中,母本的作用显著超过父本;黑条矮缩病抗性的狭义遗传力达到59.45%,是一个遗传力较高的性状。
关键词: 籼型杂交水稻 黑条矮缩病 杂种优势 配合力 遗传力


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
《环境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管理措施(氮肥施用和耕翻措施)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作用进行了5个生长季(2002~2003年小麦,2003年玉米、大豆,2003~2004年小麦,2004年玉米,2004~2005年小麦)的野外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基肥(2002-11-09)、返青肥(2003-02-14)和拔节肥(2003-03-26)施用后2周内氮肥施用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对照,但不同施氮水平间的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耕翻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效应受到前茬作物类型的制约.在2003~2004年的冬小麦生长季(其前茬种植的作物为水稻),不耕和浅耕处理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2004年玉米生长季浅耕比不耕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p<0.05),而在后茬的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浅耕比不耕又显著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p<0.05).在前茬作物为水稻的麦田(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深耕比不耕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CO2排放量.不同管理措施下,农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均可用指数方程描述,针对不同管理措施下拟合得到的指数方程求得的Q10值在1.26~3.60之间变异,其均值为2.08.而将所有管理措施下的标准化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进行拟合也可发现二者间存在指数关系,此时求得的Q10为1.66.根据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规律,建立的温度影响函数(指数函数)和湿度影响函数(二次函数)耦合的模拟模型可解释54%的土壤呼吸变异(R2=0.54,n=463,p<0.000 1).


藻毒素对青菜生长的影响及其在幼苗体内的积累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青菜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藻毒素(MC)对其发芽、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MC-LR和MC-RR在幼苗体内的积累。结果表明:随着MC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发芽势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相比青菜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降低。MC对青菜幼苗体内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具有不同影响,高浓度MC对酶活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幼苗体内MC-LR和MC-RR积累含量随着MC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MC-LR和MC-RR的生物富集系数(BCF)随着MC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结果显示MC可在青菜幼苗体内积累,这可能产生潜在食品安全风险。


一个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鉴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粳型(Oryza sativa ssp.japonica)抗源镇稻88尚无可供育种利用的分子标记的现状,以镇稻88和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配组构建F2作图群体。在采用单分蘖鉴定和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对F2群体和F2:3家系分别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标记分析表明,RAPD标记OPO11与镇稻88中抗性基因紧密连锁,表现为共分离。使用该标记对徐稻3号等3个镇稻88衍生抗性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APD标记OPO11可应用于镇稻88与武育粳3号组合及其衍生组合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江苏省高效农业发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回顾江苏发展高效农业所采取的一系列科技举措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高效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鼓励利用非耕地资源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发展循环农业、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以及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等对策措施。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
《中国水稻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培育食味品质优良、综合丰产性好的粳稻新品种,以高产粳稻品种武香粳14作母本,具有暗胚乳突变基因的优质粳稻品种关东194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与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直接相关的单核苷酸差异,设计合成了CAPS标记,该标记能区分含或不含Wx-mq基因的纯合基因型和杂合基因型。利用该标记对武香粳14/关东194衍生的F5、F6株系进行辅助选择,筛选到含Wx-mq基因的纯合基因型,成熟后对胚乳淀粉性质的调查结果与分子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果达100%。最终将关东194的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与高产基因聚合于一体,育成含有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的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46。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食味品质 水稻 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 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