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胡麻籽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农产品加工(学刊) 》 2008
摘要:对胡麻籽含有的有益成分及其综合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提出了当前胡麻籽研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当采取的对策,以利于胡麻籽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空间环境对农作物育种的初步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8 CSCD
摘要:利用空间环境对农作物种子的影响,对农作物生物学性状变异率大,出现了有益变异,第二代变异性状稳定,可以通过亲本配置杂交组合,获得具有明显优势的杂交后代,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晋单55号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农业科技通讯 》 2008
摘要:晋单55号是山西省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与山西省农科院作物所共同选育的粮饲兼用型中晚熟玉米单交种。用自选系运XL红作母本、自选系运98-2-19作父本,于2001年组配而成。2007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晋审玉200701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重组自交系Jinf F_(10)抗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分析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2-2005年,对以晋豆23为母本、灰布支为父本的大豆重组自交系Jinf F10群体的2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抗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豆重组自交系根系孢囊量与小区产量、单株粒重、粒长呈高度负相关,与单株质量、荚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4粒荚数呈高度正相关,与粒宽、叶宽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抗性的抗孢囊材料,相关性存在差异,高抗材料与株高、开花日数呈高度正相关;中抗材料与主茎节数和生育日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中感材料与29个主要农艺性状相关不显著;高感材料与百粒重、2粒荚长、小区产量、茸毛数呈高度正相关,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大豆重组自交系质量性状,黑色种皮与抗孢囊材料密切相关;脐色中褐黄色对黑色显性;花色和茸毛色分别为紫花对白花和棕毛对灰毛显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推进山西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对策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 2008
摘要:论述了农业信息化在促进山西农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山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山西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新品种晋薯16号选育
《中国马铃薯 》 2008
摘要:1选育经过"晋薯16号"原代号00-5-97。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9年用NL94014作母本,9333-11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交实生种子,2000年培育实生苗,该组合共选出符合育种目标性状的单株250份,2001年这些入选株系升入无性繁殖系选种圃,通过田间观察及各性状调查,筛选出的单株系,其编号为00-5-97。经过品鉴试验、品比试验、省区域试验、省生产试验及品质、抗性鉴定选育而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量下北方稻田一次与分次施氮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了适量和过量总施氮量下的一次和分次施氮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山西半干旱地区肥力水平较低的盐渍型水稻土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氮量(N198kghm-2)下,水稻插秧前基肥一次性施氮较分三次在不同生育期施氮稻谷平均增产达10%;但过量施氮下,一次性基肥施氮较分三次施用平均减产6.6%。总施氮量小于适宜施氮量时,基肥一次性施氮较分三次施用平均增产则达到30%。插秧前基肥一次性施氮与基肥和分蘖初期分两次施氮相比,稻谷产量无明显差异。这说明插秧前和分蘖初期是该地水稻的有效施肥期。在不施磷肥或磷肥做基肥一次施用而氮肥分次施用的情况下,基肥氮磷施用比例也影响所施用氮肥的肥效;因此,就所试验的肥力较低的盐渍型水稻土来说,可以实行在减量施氮下的插秧前基肥一次性施氮,而不需要追施氮肥,并且在施P2O5130kghm-2的条件下,总施氮190kghm-2即可满足高产,因而可以减少习惯施氮量的1/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