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1和Pi-2基因改良两系不育系稻瘟病抗性
《作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的BL122为供体,温敏核不育系GD-7S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1、Pi-2基因导入温敏核不育系GD-7S中,获得5个携带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改良不育株系。利用34个广东代表性稻瘟病菌株接种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抗性频率为94.12%~97.06%,而对照GD-7S抗性频率仅为17.65%;自然病圃诱发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叶瘟和穗颈瘟均为0级,表现高抗。经自然条件和人工气候箱育性鉴定,改良株系与对照均为无或少花粉败育类型,自交结实率为0,说明不育起点温度与对照基本一致。统计分析表明,除剑叶长和每株穗数外,改良株系与对照在其他农艺性状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与恢复系L38杂交,改良株系的杂种F1与对照的F1大多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说明改良株系基本保持了GD-7S的农艺性状和配合力。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基因聚合 Pi-1 Pi-2 两系不育系 稻瘟病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葡萄球菌感染裸鼠及BALB/c小鼠模型的研究
《中国动物检疫 》 2008
摘要:用一株本室分离鉴定能够引起猪渗出性皮炎的猪葡萄球菌(S.hyicus GZ1)经肌肉注射裸鼠和BALB/C小鼠,意图研究裸鼠和BALB/C小鼠对猪葡萄球菌的易感性及猪葡萄球菌对裸鼠和BALB/C小鼠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裸鼠和BALB/C小鼠均可被感染,并表现各自的临床症状。裸鼠在感染后2到3d背部和面部皮肤开始出现大量小的红色囊泡,4到5d后部分囊泡消失,部分形成结痂。一些裸鼠眼睛还会有较多脓性分泌物渗出,感染两周后相继死亡。BALB/C小鼠感染该菌后多表现急性临床症状,感染后2到3d就相继死亡,因此表现不出明显的眼观病变,只有很少一部分小鼠皮肤上会出现炎性渗出,导致该处皮肤脱落。研究表明:BALB/C小鼠比裸鼠对猪葡萄球菌更易感,裸鼠感染后产生清晰可见的临床症状,而BALB/C小鼠在感染后往往还来不及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就相继死亡。可见,猪葡萄球菌不仅对猪有致病性,对裸鼠和BALB/C小鼠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杨梅品种资源及其生态地理分布概况
《广东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东气候特征适宜杨梅的生长,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在查阅有关果树资料和广泛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目前广东省11个市41个县(区)有杨梅成片栽培、野生或半野生分布,依照果实色泽大致可分为乌杨梅、红杨梅和白杨梅3个品种群;通过对广东目前主栽杨梅品种(系)的特征和经济性状进行初步分析,发现有7个杨梅品种(系)表现较好,可以推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8年全国香蕉产业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
《果树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中国园艺学会热带南亚热带果树分会主办、国际香(大)蕉协作网(INIBAP)亚太指导委员会(BAPNET)协办,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及广东省园艺学会香蕉协会承办的2008年全国香蕉产业发展论坛,经过半年的筹备工作,近两天(4月29—30日)的热烈讨论,在广州胜利闭幕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的免疫佐剂活性及其在动物防疫中的应用
《养禽与禽病防治 》 2008
摘要: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是我国传统的治疗药物,具有作用广泛、副作用少、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且资源丰富,在畜禽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随着中药调节动物免疫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使得近年来中药在动物卫生防疫中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椹花青素在小鼠消化道中的动力学变化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经口摄入桑椹花青素后,桑椹花青素在消化道中的动力学变化。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桑椹花青素混合物,采用比色法检测不同时间消化道中残留的花青素总量,并用HPLC法比较灌胃前样品和小鼠粪便中回收的花青素样品中花青素含量的变化。当灌胃剂量低于12.5mg/鼠时,小鼠粪便中残留的花青素保持较低的水平;当灌胃剂量高于12.5mg/鼠时,小鼠粪便中花青素残留量与剂量呈直线相关。前4h,消化道中花青素残留量呈递减趋势,4h后花青素残留量变化很小。桑椹花青素经过小鼠消化道后,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的比例发生了倒置,说明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的吸收率远高于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矿物质原料的简单识别
《广东饲料 》 2008
摘要:动物矿物质营养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矿物质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免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饲料矿物质添加剂原料的价格的不断上涨,市场劣质矿物质添加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