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一种基于距离和角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GPSR协议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传感器节点能量是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存周期的关键因素,基本的GPSR协议所使用的贪婪算法忽略了角度因素对下一跳选择的影响,在转发失败遇到空洞问题时只能进行周边边界转发算法,以损耗节点能量为代价。为了节约节点能量,延长网络生存周期,从改进GPSR协议出发,综合考虑距离和角度这两个因素解决路由过程中的空洞问题。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协议是网络节点消耗大大减少,网络生存时间为300 s,长于基本GPSR协议下的200 s。该协议缩短了路径长度,节约节点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延长了网络生存时间。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GPSR路由协议 贪婪算法 距离 角度 网络生存周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态通道模型的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结构与能量流动分析

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3个时期(2000年秋、2006年秋、2012年秋)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的生态通道模型,分析对比了三峡工程蓄水前中后期,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结构与能量流动特征。模型将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划分为鱼类、虾类、蟹类、头足类、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碎屑等17个功能组,基本覆盖了长江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模型结果分析表明:蓄水前中后期,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各功能组营养级组成和分布相近,但由于长江口渔业过度捕捞,蓄水中后期多数功能组的生态营养转换率被动提高。长江口渔获物的组成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降低,渔获量减少。蓄水中后期,生态系统中牧食食物链的重要性增加,碎屑食物链的重要性降低,这与蓄水之后长江入海径流改变、泥沙量减少、陆源污染增加关系密切。结果表明,蓄水前中后期,生态系统均处于不成熟阶段,蓄水后生态系统总生物量、初级生产量及流向碎屑的能量呈降低趋势,但系统的净效率和再循环率升高。

关键词: 生态通道模型 长江口水域 生态系统结构 能量流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亚麻酸含量对大规格鲈鱼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亚麻酸(ALA)含量对大规格鲈鱼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大规格鲈鱼饲料中ALA的适宜含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苏子油,制成ALA含量分别为饲料干重0.06%、0.99%、2.03%、3.18%、4.12%和5.08%的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将上述试验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207.77±0.64)g的鲈鱼,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鱼,养殖周期为12周。结果表明:1)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随饲料ALA含量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SGR和FE均在2.03%ALA组有最大值,同时2.03%与3.18%ALA组的SGR和FE差异不显著(P>0.05);肝体指数(HSI)与脏体指数(VSI)均在5.08%ALA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0.06%ALA组(P<0.05);存活率(SR)和肥满度(CF)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饲料中ALA含量的升高,鱼体粗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粗脂肪含量呈现增加趋势,4.12%和5.08%ALA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0.06%ALA组(P<0.05),而4.12%和5.08%ALA组鱼体粗脂肪含量则显著高于0.06%、0.99%、2.03%、3.18%ALA组(P<0.05);不同组之间鱼体的水分与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2.03%ALA组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3.18%ALA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0.06%与5.08%ALA组(P<0.05)。2.03%、3.18%ALA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0.06%和5.08%ALA组(P<0.05);同时,肝脏中MDA含量在2.03%ALA组达到最低,除与3.18%ALA组无显著差异(P>0.05)外,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均在2.03%ALA组最低,且显著低于0.06%与5.08%ALA组(P<0.05);血清中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OL)含量在4.12%ALA组有最大值,且显著高于0.06%ALA组(P<0.05);随着饲料中ALA含量的升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2.03%、3.18%、4.12%ALA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适宜含量(2.03%~3.18%)的ALA能够促进大规格鲈鱼的生长,提高抗氧化能力与肝脏健康水平;以SGR与FE作为评价指标,经二次曲线回归分析得出体重为207.77~406.94 g的鲈鱼饲料中ALA的适宜含量分别为饲料干重的2.53%和2.72%。

关键词: 大规格鲈鱼 亚麻酸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3年夏季普里兹湾水团分析

海洋科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南大洋水团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为渔业生产提供信息参考,本文采用雪龙号第29次南极考察CTD数据,通过定性综合分析法、浓度混合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法对2013年夏季普里兹湾水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普里兹湾共存在6个水团,分别为夏季表层水、冬季陆架混合水、夏季冬季混合水、冰架水、绕极深层水和南极底层水。其中夏季表层水位于普里兹湾东北海域,只占薄薄的一层;冰架水向北可延伸至66°48′S;绕极深层水以及南极底层水在大陆坡处都存在显著的爬升,水体的爬升带动营养盐上升,在水深200~600m处与其他水团扰动混合,容易形成渔场。

关键词: 水团 普里兹湾 浓度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上升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PPARs基因组织表达及功能研究进展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

摘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一种新型的固醇类激素受体,也是配体依赖的核转录因子,由英国科学家Issemann等在1990年首先发现。近年来,PPARs在人类、啮齿动物及家禽家畜的各方面研究取得突出进展。目前,对于鱼类PPAR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和功能预测上。对鱼类PPARs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功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PPARs 组织表达 功能 鱼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QuEChERS结合HPLC-MS-MS测定鲮体内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残留及消除规律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

摘要:通过对干燥剂、分散吸附剂的种类及质量进行对比及优化,对鲮体内孔雀石绿(MG)及其代谢物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 ECh ERS-HPLC-MS/MS)联用方法进行了优化。方法以乙腈为萃取溶剂,无水硫酸镁为干燥剂,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与石墨化炭黑(GCB)为分散吸附剂,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多反应监测模式,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无水硫酸镁对样品中水分干燥效果良好,50 mg PSA+10 mg GCB可达到净化效果。在优化条件下,MG和无色孔雀石绿(LMG)在1~50 ng/m 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21和0.999 37;方法检测限(LOD,S/N=3)为0.5μg/kg。采用该方法对鲮空白样品进行检测及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在2.0、10、25μg/kg 3个浓度水平下,MG的加标回收率为82.5%~92.6%,LMG的加标回收率为84.6%~95.1%。将该方法用于鲮体内MG及LMG残留消除规律研究,得到MG和LMG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3.6、178.3 h,表明MG在鲮体内消除相对较快,但是其主要代谢产物LMG消除缓慢,直到40 d后低于检测限。本研究可为鲮等水产品中MG和LMG的检测提供支持技术,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参考数据。

关键词: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孔雀石绿 无色孔雀石绿 残留 消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去头/内脏处理对秋刀鱼冷藏特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去头/内脏处理对秋刀鱼冷藏货架期和腐败特征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形态秋刀鱼在4℃贮藏过程中感官评分、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以及气味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2组秋刀鱼样品的感官评分都呈下降趋势,去头/内脏处理组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处理组的TVB-N值在第8天时接近30 mg/100 g,而对照组在第12天时才达到该界限值,略滞后于感官评分指示的货架期终点;去头/内脏处理加速了鱼肉脂质的氧化速度,但2组样品在货架期终点时TBARS均未超过5 mg/kg的限值;处理组的细菌总数初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8天时超过7.0(lg(CFU/g)),对照组样品在贮藏第10天时接近该界限值。完整态秋刀鱼4℃贮藏的货架期为10~12 d,去头/内脏处理组的货架期约为8 d。货架期终点时2组样品对应的电子鼻气味组成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腐败进程明显不同。

关键词: 秋刀鱼 去头/内脏 货架期 电子鼻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疣梭子蟹Na^+/H^+-exchanger基因克隆鉴定及在盐度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Na^+/H^+-exchanger基因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盐度胁迫过程中的功能作用,克隆了三疣梭子蟹Na^+/H^+-exchanger基因并进行表达分析.结果显示,Na^+/H^+-exchanger基因(GenBank:KU519329)全长4233 bp,5'和3'非编码区(UTR)长分别为519和753 bp,开放阅读框(ORF)长2961 bp.编码98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10.8 kD和7.42,具有信号肽和典型的Na^+/H^+-exchanger蛋白结构域,含12个跨膜α螺旋;三疣梭子蟹Na^+/H^+-exchanger基因与普通滨蟹(Carcinus maenas)同源性最高,达到87.2%,系统进化分析也显示该序列与普通滨蟹聚为一支;表达分析显示,三疣梭子蟹Na^+/H^+-exchanger基因在鳃中表达量最高;在低盐(盐度5、10和20)胁迫过程中,Na^+/H^+-exchanger基因在0-12h上调表达明显,在24-168h间表达量呈下降趋势;在高盐(盐度50)胁迫初期(0-12h),该基因表达量相对稳定,之后(24-168h)显著下调表达.研究表明低盐显著诱导Na^+/H^+-exchanger基因的高表达,推测三疣梭子蟹Na^+/H^+-exchanger基因在低盐环境下发挥重要的渗透调节功能.

关键词: 三统梭子蟹 Na^+/H^+-exchanger 基因克隆 盐度胁迫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用改性HDPE/MMWPE/SiO_2单丝的初步研究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6

摘要:2013年~2015年期间东海水产研究所对渔用改性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高分子量聚乙烯(MMWPE)/二氧化硅(Si O_2)单丝(简称HDPE/MMWPE/Si O_2单丝)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HDPE/MMWPE/Si O_2单丝比普通聚乙烯单丝(简称PE单丝)断裂强度、结节强度和结强损失率分别提高16.7%、12.8%和7.5%,而断裂伸长率降低37.1%;HDPE/MMWPE/Si O_2单丝的性价比更高、渔用适配性更好;在保持断裂强力优势的前提下,以HDPE/MMWPE/Si O_2绳网替代PE绳网,能使绳网原材料消耗减小、网具水阻力相应减小,从而实现渔业生产的节能降耗。结论可为高性能绳网材料的选配、捕捞渔具与养殖网具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改性单丝 捕捞渔具 水产养殖网具 HDPE/MMWPE/SiO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结构研究

生物学杂志 2016 CSCD

摘要:观察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为探讨其发育和生长特征,提高种苗生产成活率提供形态学依据。采用石蜡组织切片和HE染色方法对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唇和舌均有味蕾和黏液细胞,唇无杯状细胞,舌杯状细胞丰富;食道短而粗,黏膜褶发达,有大量的杯状细胞和黏液细胞,未见味蕾,肌层发达,属横纹肌;胃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黏膜褶数量依次为:贲门部>盲囊部>幽门部,平均黏膜褶高度:盲囊部>贲门部>幽门部,有胃小凹,胃腺发达,无杯状细胞;肠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肠黏膜褶个数和平均高度:前肠>中肠>后肠,有大量杯状细胞和黏液细胞,纹状缘明显,无肠腺;幽门盲囊与肠的观察结果相似;肝小叶不明显,中央静脉分布无规律,肝血窦丰富,肝细胞索明显,可见肝动脉和胆管;胰脏弥散在肝脏外周,胰岛呈椭圆形团状,胰腺泡丰富,胰腺细胞清晰可见。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属典型的肉食性种类消化道结构,并表现出形态结构功能与食性和水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关键词: 驼背鲈 幼鱼 消化系统 组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