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温敏核不育系GD-8S的稻瘟病抗性
《中国水稻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含有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的籼稻材料BL122为供体,优质感病温敏核不育系GD-8S为受体,通过杂交、多次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Pi-1基因导入GD-8S中。综合目标基因的分子检测、育性镜检、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以及遗传背景的回复率,筛选获得5个改良株系RGD8S-1、RGD8S-2、RGD8S-3、RGD8S-4和RGD8S-5。采用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33个菌株进行人工接种抗性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抗性频率为75.76%~100.00%,而对照仅为9.09%。农艺性状分析表明,除剑叶长和每株穗数外,其余性状改良株系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这些改良株系可用于进一步测配选育高抗稻瘟病杂交稻新组合。
关键词: 稻瘟病抗性 温敏核不育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叶单从不同类型发酵茶中多酚类含量比较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以秋季白叶单从一芽三、四叶为原料,同时制作青茶、红茶、黑茶,测定3种发酵类型茶类的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茶多酚以青茶最多,黑茶最少;茶黄素、茶红素均以红茶最高,黑茶最低;茶褐素则以黑茶最高,青茶最低;青茶儿茶素保留量最高,其次是红茶,黑茶仅保留红茶儿茶素的13.93%,青茶的6.08%。青茶儿茶素组成及含量大小依次是EGCG>ECG>EGC>GCG>C>EC>GC,而红茶儿茶素各组分的含量大小依次是EGCG>ECG>EGC>C>GCG>EC>GC,黑茶儿茶素各组分的含量大小依次是EGC>EGCG>EC>ECG>GCG>C和G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显齿蛇葡萄提取物抗常见呼吸道致病菌活性的研究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 2007 CSCD
摘要:选用常见呼吸道感染菌作为供试菌,对显齿蛇葡萄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抗菌效果进行测定,并对其抗菌成分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显齿蛇葡萄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常见呼吸道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均表现出抗菌效果,且随二氢杨梅素浓度的提高,其抗菌效果增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绿兼用新品种黔湄809在广东的适应性
《贵州茶叶 》 2007
摘要:黔湄809在广东英德五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三至四龄茶园年鲜叶平均产量437.3kg/667m2,比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增产37.2%;制绿茶汤色嫩黄明亮,香气浓纯,滋味醇正,绿茶品质与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相当;制红茶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厚,滋味浓爽,达二套样水平,红茶综合品质与对照品种黔湄419相当。黔湄809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高产优质性状,是红绿茶兼制的无性系优良品种,适宜广乐红、绿茶区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焙烤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展望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就我国焙烤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新材料和新技术在焙烤制品中的应用、新产品开发及其展望进行了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蛆产物对苦瓜枯萎病抑菌抗病的效果初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盆栽防治试验和培养基培养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养蛆产物对苦瓜枯萎病病原菌的抑菌抗病效果。结果表明,养蛆产物中蝇蛆组织捣碎液(Ⅰ)、蛆粪浸提液(Ⅲ)、蛆饲料土施(Ⅳ)和蛆粪土施(Ⅴ)能显著减轻苦瓜枯萎病发病率,不同处理对苦瓜枯萎病的抗病性具有一定差异。蝇蛆组织捣碎液、蛆粪浸提液和蛆粪土施处理的病株率分别只占对照的17.7%、31.1%、37.0%,病情指数分别只占对照13.1%、53.1%、39.6%。蝇蛆组织捣碎液和蛆粪浸提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生物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蛆饲料浸提液无明显的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砂糖橘上碎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果树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T-PCR技术对广东砂糖橘碎叶病毒的外壳蛋白(CTLV-C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分析。DNA序列分析表明,砂糖橘CTLV-CP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786bp,编码262个氨基酸。BLAST分析结果显示,所得序列与苹果、梨茎沟病毒(ASGV)外壳蛋白基因及其它柑橘CTLV-CP基因的同源性在87%~91%,证明所克隆的片段为CTLV-CP基因。
关键词: 砂糖橘 碎叶病毒(CTLV) 外壳蛋白(CP) 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SSR分子标记在香蕉中通用性的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 2007 CSCD
摘要:香蕉栽培品种是由尖叶蕉(Musa acuminata Colla,记为A基因组)和长梗蕉(Musa bilbisiana Colla,记为B基因组)这两个原始野生蕉种内或种间杂交后代进化而成的。目前,香蕉SSR分子标记开发的数量和应用研究非常有限,需要开展其它物种SSR分子标记在香蕉中的通用性研究。棉花(Gossypium spp.)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已经从基因组和EST开发了大量SSR分子标记。本研究应用1595对棉花SSR引物首先对A基因组的代表品种贡蕉和B基因组的代表品种野蕉进行转移扩增,得到183对有效扩增的引物。然后以20个香蕉栽培品种和4个野蕉品种对183对有效扩增的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最后得到111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到79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为7.2。引物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61~0.91之间。应用非加权类平均聚类方法,在相似系数0.61处将24个品种分为两大类群,类群I是以A基因组为主的品种群,类群Ⅱ是以B基因组和A基因组与B基因组杂交的品种群。
柑桔黄龙病PCR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西北植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柑桔黄龙病病原亚洲种16S rDNA序列的特异引物,建立了依据16S rDNA基因序列扩增的有无检测柑桔黄龙病的PCR方法。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对大田中感病植株的检出率高,也适用于柑桔无病毒苗木的大量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