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珠江三角洲巴西蕉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从植株长势、叶片光合特性和养分状况、果实品质、产量及种植效益等方面探讨了珠江三角洲主栽品种巴西蕉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1 680~2 160株/hm2范围内,提高第一造蕉种植密度可明显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提高种植利润,但植株生长延迟,叶片(尤其是下位叶)光合作用下降,叶片N、K、Mg养分含量受到影响,单株产量下降,收获推迟;第二造蕉调整至相同密度时,第一造蕉密度较大的处理使其第二造蕉植株长势受到较大影响,但叶片N、K养分含量却显著提高,最终使第二造蕉产量接近、收获时间也基本一致。结合香蕉收获时间及种植效益,提出在不降低株产及果实品质的前提下,春种第一造蕉的适宜种植密度约为1 920株/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虫草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中国食用菌 》 2007
摘要: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巴西虫草液体培养的摇瓶生长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的组成为可溶性淀粉2%、蛋白胨1%、大豆粉1%、KH2PO40.1%、MgSO4.7H2O 0.15%、VB10.01%、FeSO4.7H2O 0.002%、CaC l20.1%。该培养基下的菌丝体生物量为19.11g.L-1,比原培养基的发酵得率提高了26.01%;对巴西虫草液体培养的外部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摇瓶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5、装液量75mL/250mL、接种量7.5%、菌龄4d、发酵时间4d。研究了优化后培养条件的菌体生长代谢曲线,并得到了巴西虫草的液体培养条件和生长动力学曲线,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园综合管理对从化三华李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三华李是从化市的特色水果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效益下降,从化三华李果园几乎失管,导致果树生长势弱、病虫危害严重、果实产量低、果品质量差。对果园采取包括整形修剪、合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的综合管理措施后,三华李树体在1~2年内恢复了树势,果实产量大幅度提高,果实品质得到改善并符合国家无公害果品的生产标准,实现了高产、优质、安全的生产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澄清型苦瓜凉茶饮料的研制
《食品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苦瓜干浸提液中添加多种风味物质,通过转溶、酶解、冷冻等工艺,研制出一种外观澄清透明、滋味清甜微苦,口感柔和,风味协调,兼有苦瓜的清香和乌龙茶清香的凉茶饮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蝇养蛆产物对黄瓜炭疽病防治效果的应用研究
《长江蔬菜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黄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Pass.)Ell.et Halst.]是黄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该病大多采用多菌灵类药剂进行防治。由于长期单一使用此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蔬菜产业化现状与加强科技创新的思考
《广东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介绍了广东省蔬菜生产现状和产业化经营模式,指出广东省蔬菜产业化经营存在集约化程度低、蔬菜从业者素质低、蔬菜生产科技含量低等问题,提出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广东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营养型酸性土壤改良剂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营养型酸性土壤改良剂(以下简称NSM)施入氮、磷、钾养分水平差异较大的3种土壤,分别进行了土壤恒温培养试验和玉米盆栽试验。土壤恒温培养试验结果表明:酸性土壤施用NSM后,土壤碱解氮含量下降,提高了土壤对氮的保蓄能力,可以减少氮的淋失和挥发损失;玉米盆栽试验结果显示:酸性土壤施用NSM后,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和玉米对氮的吸收,提高氮的吸收利用效率。施用NSM后,养分水平较高的土壤1,氮吸收利用效率提高5.43%-12.31%;养分水平较低的土壤3,氮吸收利用效率提高5.14%-36.34%。
关键词: 玉米 营养型酸性土壤改良剂 氮吸收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菠萝渣养分瘤胃降解率的研究
《中国饲料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施氏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对新鲜菠萝渣进行微生物发酵,用5只体格健壮、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采用尼龙袋法对发酵菠萝渣养分在瘤胃0、6、12、24、48、72h的降解率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发酵菠萝渣中粗蛋白质(CP)的动态降解率为52.28%,快速降解部分为9.62%;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在48h的降解率分别为80.67%、72.47%和61.44%,在72h的降解率分别为85.51%、78.96%和74.5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