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液量、雾滴大小、叶片倾角及助剂对农药在稻叶上沉积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固定农药剂量条件下,综合分析施液量、雾滴大小、叶片倾角及助剂对农药在水稻片上沉积的影响,为稻田的农药高效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生物染料丽春红-G为示踪剂,采用自动行走式喷雾塔,配置3种TEEJET喷嘴TP80050、TP8002、TP8005进行细雾滴、中等雾滴及粗雾滴喷雾,分析农药在倾角为0°、15°、30°、45°、60°、75°、90°水稻叶片上的沉积量随施液量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施液量、雾滴大小、叶片倾角和助剂四个因素对农药的沉积都有显著影响,且影响效应叶片倾角>施液量>雾滴大小>助剂。丽春红-G在稻叶上的最大沉积量随叶片倾角值θ的增大,呈减少趋势。对于细雾滴喷嘴TP80050,丽春红-G的沉积量先随施液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值后继续增加施液量,沉积量减少。对中等雾滴喷嘴TP8002和粗雾滴喷嘴TP8005,施液量20~40 L时,丽春红-G沉积量即达到最大值,加大施液量则减少沉积量。不添加助剂,低施液量时丽春红-G沉积量TP8002>TP8005>TP80050;高施液量且叶片倾角θ<45°时,TP80050沉积量最高;θ≥45°时,雾滴大小间无显著差异。添加助剂,低施液量时TP8002沉积量高,高施液量时TP80050沉积量高。施液量、雾滴大小、叶片倾角及助剂4个因素均能影响水稻叶片上的丽春红-G沉积,且存在互作效应。建议田间喷雾时,根据叶片形态、药液表面性质及喷嘴特性科学确定施液量及是否添加助剂。


瘦素受体对苏钟猪脂肪沉积调控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的mRNA表达和编码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c SNPs)对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影响。[方法]本文旨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方法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了该基因在高脂猪和低脂猪背最长肌、背膘、心、肝和肾共5种组织样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利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了LEPR第18外显子c SNPs,并对LEPR表达量、编码序列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与苏钟猪脂肪沉积相关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RT-q PCR结果表明:LEPR mRNA在这5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差异显著(P<0.05),其中背膘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其次为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高脂猪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脂猪(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LEPR蛋白在背膘和背最长肌中显著表达,且高脂猪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脂猪(P<0.05),说明猪脂肪沉积量越高,LEPR mRNA和蛋白表达量越高。PCR-sequencing结果表明,在LEPR c DNA的c.2841C>T位点处,T等位基因为脂肪沉积的优势等位基因。[结论]LEPR的表达对苏钟猪脂肪沉积调控有显著影响,其c.2841C>T位点可作为苏钟猪脂肪沉积肉质性状改良育种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瘦素受体 表达 编码序列单核苷酸多态 脂肪沉积 苏钟猪


鹅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的原核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获得鹅坦布苏病毒(GTMUV)E蛋白结构域III的原核表达重组蛋白并明确其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研制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 Bank中GTMUV JS804株E蛋白结构域III的同源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在其两端加入Flag标签序列和酶切位点,采用PCR扩增GTMUV的E蛋白结构域III基因(EIII),然后与p ET32a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并以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免疫原性。【结果】PCR扩增获得携带Flag标签序列的EIII基因片段约430 bp,将其插入p ET32a载体可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 ET32a-EIII。阳性重组菌经IPTG诱导表达5 h即可得到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33.0 k Da,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融合蛋白与抗Flag标签单克隆抗体、小鼠抗坦布苏病毒多克隆抗体均可发生特异性反应,检测到预期的目的条带。【结论】GTMUV E蛋白结构域Ⅲ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诱导表达,且获得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用于研制GTMUV诊断抗原和亚单位疫苗。
关键词: 鹅坦布苏病毒 E蛋白 结构域Ⅲ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不同播期对滩涂盐碱地甜高粱成苗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甜高粱ST008为材料,研究了滩涂盐碱地4个播期对甜高粱成苗及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滩涂盐碱地甜高粱成苗率逐步提高,但甜高粱糖锤度、茎粗、株高、叶片数等生物性状及穗粒数、粒质量基本呈递减趋势。4个处理中,5月10日播种的甜高粱各个生物性状指标比较协调,干物质量、干物质量日增量在整个生育期均可以维持较高的水平,最终生物产量、籽粒产量最高。


豇豆新品种‘苏豇3号’的选育
《中国瓜菜 》 2015
摘要:‘苏豇3号’是以早熟、适应性广的‘早豇1号’为母本,抗病性强的‘镇豇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连续8代的系统选育而成的豇豆新品种。该品种花紫红色,豆荚绿白色,荚长60~65 cm,荚横径约0.80 cm,单荚质量20~22 g。中熟,耐采性好,货架期较长。春季播种至始收70 d左右,采收期约40 d;秋季播种至始收60 d左右,采收期约20 d。豆荚整齐一致,肉质细嫩,商品性好,每667 m2豆荚产量2 200~2 500 kg。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适合江苏省春、秋季种植。


土壤加速酸化的主要农业驱动因素研究进展
《土壤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酸化是土壤质量退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农业活动对其有极其重要的驱动作用。本文从土壤酸化加速的农业主驱因素:化肥、作物及有机物料等方面阐述它们对土壤酸化的影响。认为化肥尤其是生理酸性肥料和含硫肥料的不合理施用加速土壤酸化,而氮肥的致酸除受氮素形态影响外,硝化作用及硝化产物的淋溶是重要的致酸原因,同时豆科作物的固氮致酸作用也不容忽视。作物通过选择性吸收盐基阳离子,通过秸秆和子粒转移出生产系统后,导致土壤盐基量减少,土壤表面交换性酸增加;作物根系呼吸、根系分泌物及土壤溶液中重碳酸盐的淋溶也引起土壤酸化;而秸秆和畜禽粪便对土壤酸化的影响除受土壤本身性质影响外,秸秆中的灰化碱含量、畜禽粪便中的碳及氮和盐分去向对酸化也有重要的影响。


北方麦区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北方麦区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挖掘可供利用的优异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类型,为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SDS-PAGE),分析了172份北方麦区部分小麦品种的HMW-GS组成,并对其与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lu-A1、Glu-B1和Glu-D1分别具有3种、6种和3种不同的亚基类型。亚基1、7+9和5+10在各自位点上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达到了54.07%、48.26%和49.42%。3个位点亚基对蛋白质含量的效应可分别表示为:1≥2*>Null,13+16≥14+15≥17+18≥7+8>7+9>6+8,5+10>2+12>4+12;对沉降值的作用可分别表示为:2*≥1>Null,14+15≥17+18>7+8≥13+16>7+9>6+8,5+10>2+12>4+12。亚基组成类型共有24种,在蛋白质含量水平上,亚基组成1/14+15/5+10、1/14+15/2+12、1/7+8/5+10、1/17+18/5+10和1/7+9/5+10相对较高;在沉降值水平上,亚基组成1/14+15/5+10、1/17+18/5+10、1/7+8/5+10、2*/7+9/5+10和1/14+15/2+12相对较高。综上所述,在24种亚基组成类型中没有发现明显优势的组合类型,优质亚基2*、17+18和14+15出现的频率较低。江苏省中筋和弱筋小麦品种选育,应结合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亚基组成进行改良。


基于ISSR标记的杜鹃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25份杜鹃花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用筛选出的15条引物扩增得到21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比为100%。杜鹃花在物种水平上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096,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5932,遗传相似系数为0.467~0.810。用NTSYS软件对样品进行UPGMA聚类分析,将25份杜鹃花样品聚为2大类群,其中睫毛萼杜鹃单独为一类,其他杜鹃样品为另一类。杜鹃花突变体‘胭脂蜜’与‘大鸳鸯锦’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
关键词: 杜鹃花属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ISSR标记 遗传距离


春季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原位净化污染河塘的效果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原位净化污水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明确其在低温条件下的效果,在亚热带地区温度较低的3月份至5月份,采用该技术对富营养化河塘进行净化,监测水质变化。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后水体的氨氮、总溶解氮、可溶性正磷酸盐、总溶解磷浓度较进水口明显降低,在入水氮、磷负荷上升的情况下,仍保持着总体下降的趋势;此技术对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没有对总溶解氮、总溶解磷的净化效果明显;采用该技术后,河塘水体高锰酸盐指数稳步下降。说明,在亚热带地区温度相对较低的春季,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可以用于原位净化城市生活污水污染的富营养化河塘。


盐角草高亲和钾离子转运蛋白SeHKT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CR技术从盐生植物盐角草中克隆Se HKT1基因,Gen Bank登录号为KP739261,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利用q RT-PCR方法研究Se HKT1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盐胁迫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该基因c DNA序列含有1个1 761 bp的完整ORF,编码550个氨基酸,Blast分析表明该蛋白与毕氏海篷子Sb HKT1蛋白亲缘关系较近。q RT-PCR分析表明Se HKT1基因在Na Cl处理下地上部和地下部均诱导上调表达,主要在盐角草根部表达,在地上部表达相对较低,200mmol/L Na Cl处理6 h后在根部表达量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在钾饥饿条件下,该基因在根部和地上部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说明Se HKT1不仅能响应N a Cl胁迫,还能在缺钾条件下提高表达,发挥高亲和钾离子载体功能。
关键词: 盐角草 高亲和钾离子转运体 RACE 基因表达 耐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