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综述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简要介绍了包括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类、脱落酸等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性质及作用机制。阐述了目前生产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的应用范围和方法,提出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应用上存在的问题。


粳稻光氧化特性筛选方法的改良及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精确鉴定粳稻材料的光氧化特性,本研究改进了光氧化筛选方法,即在人工光氧化处理条件下,将处理时间从5 d延长到10 d(如遇阴雨天气,则再顺延2 d),对64份粳稻材料的光氧化特性,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显示,用改进的方法,粳稻光氧化级别为1的类型,可进一步细化为4级,并通过叶色的黄化和处理前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进行验证。之后,利用该改良方法鉴定供试材料的光氧化级别与预备试验的生长和产量的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以平均距离5为分类标准,可将筛选粳稻材料分为3种类型,其中类型1是产量最高的类型,平均光氧化级别为1.8级;类型3的光氧化级别为2.2,产量最低;类型2无论产量还是光氧化特性是位于上述两类型中间的类型,结果说明粳稻的光氧化特性与产量表现有类似的变化趋势。对于本研究中鉴定的类型1的粳稻材料,虽然其平均产量最高,但是其耐光氧化级别则低于类型2的,其光氧化特性还需改良。本研究可为准确鉴定粳稻的光氧化特性提供简易有效的方法。


不同基本苗对‘南粳51’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合理的群体结构是水稻产量提高的基础,水稻基本苗是调节水稻群体结构的重要手段。为了研究不同基本苗对粳稻品种‘南粳51’产量的影响,进而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南粳51’为试验材料,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每穴不同栽插基本苗数下‘南粳51’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株行距统一为13.3 cm×25 cm的条件下,‘南粳51’每穴4苗的实收产量最高,每穴5苗的实收产量最低,不同基本苗处理间实收产量顺序依次表现为4苗/穴>3苗/穴>2苗/穴>5苗/穴。随着每穴苗数的增加,‘南粳51’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逐渐增加,穗粒数逐渐降低,千粒重几乎没有差异。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说明:‘南粳51’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穗粒数的增加。


一株高效降解废水有机质耐冷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生物法进行污水处理已被国内外广泛使用,但由于温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成为生物污水处理效率的限制因子.本研究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5株在低温4℃条件下生长良好的菌株,其中菌株DW1在4℃条件下,96 h时可将初始COD为800 mg·L-1的生活污水有机物去除率高达67.7%.结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菌株DW1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菌株DW1对COD负荷较高的污水处理效果较好;接种量为3%(体积分数)、p H为7.0时,菌株对污水COD去除率和DHA活性较高.在4℃和25℃条件下,菌株DW1均在96 h对污水COD去除率和DHA活性最高,分别为71.2%、11.35μg·m L·h-1(以TF计)和78.8%、15.11μg·m L-1·h-1(以TF计).
关键词: 耐冷菌 模拟污水 菌株鉴定 COD去除率 DHA活性


园林地渗滤系统处理农村养殖废水的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葡萄园中建立了园林地渗滤系统来处理农村养殖废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对SS、NH+4-N、TN、TP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1%、78.0%、78.2%、94.6%、76.8%,除了出水NH+4-N浓度略高外,其他出水水质指标均达到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的要求。园林地渗滤系统中所种植的葡萄品质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渗滤系统土壤中的NH+4-N和NO-3-N含量显著上升,其他指标没有明显变化。


生防内生枯草芽孢杆菌Jaas ed1在西瓜植株内的定殖能力检测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对枯草芽孢杆菌Jaas ed1进行利福平(Rif)抗性标记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获得Rif抗性标记的菌株Jaas ed1R及GFP标记的菌株Jaas ed1-GFP,并初步研究Jaas ed1在西瓜植株中的定殖能力。定殖结果表明,在灌根接种Jaas ed1R后的35 d内能在西瓜苗根部检测到Jaas ed1R,20 d内能在茎部检测到Jaas ed1R;并且在根部定殖的数量显著大于茎部,接种后3 d根部Jaas ed1R的数量为1.62×104cfu·g-1鲜重,茎部为2.95×102cfu·g-1鲜重。灌根接种Jaas ed1-GFP后的第3天,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西瓜苗根部存在大量的Jaas ed1-GFP,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西瓜苗茎内的Jaas ed1-GFP分布集中在维管束中。说明内生枯草芽孢杆菌Jaas ed1能够在西瓜植株体内定殖,能够从土壤中进入西瓜根部组织,并且能够侵入到茎部微管束组织中,从而在整个植株体内转移。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Jaas ed1 内生细菌 利福平 绿色荧光蛋白 定殖 维管束


抗性稗草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乙烯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基因(Ec ACO),对其进行表达分析和酶活性测定,以探究稗草抗二氯喹啉酸的机理。【方法】根据转录组测序所得Ec ACO部分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从二氯喹啉酸的抗性和敏感型稗草中克隆Ec ACO的全长序列,用DNAman以及Gene DOC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用q RT-PCR方法分析抗性和敏感性稗草间的Ec ACO表达水平差异。最后分别将抗性和敏感性稗草Ec ACO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 MAL-c5x中,并转化至大肠杆菌菌株BL21,经终浓度为0.4 mmol·L-1的IPTG于18℃诱导16 h后,检测Ec ACO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MBP吸附柱分离纯化Ec ACO蛋白后,通过测定乙烯释放量,测定抗性和敏感稗草Ec ACO蛋白间的活性差异。【结果】克隆得到抗性稗草和敏感稗草Ec ACO,其编码区序列长度为936 bp,预测蛋白含31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大小和理论等电点分别为35 k D和5.4。序列比对表明,抗性稗草Ec ACO氨基酸序列与粟(Setaria italica)、玉米(Zea mays)、高粱(Sorghum bicolor)同源性分别为93%、92%和91%;与敏感性稗草Ec ACO相比,抗性稗草Ec ACO的氨基酸序列存在5个突变位点,其中有3个突变位点位于保守功能域上。q PCR分析显示,Ec ACO在抗性和敏感性稗草中并无明显的表达水平差异。原核蛋白表达和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敏感型稗草MBP::Ec ACO融合蛋白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乙烯释放量是抗性稗草MBP::Ec ACO融合蛋白的2.15倍,因而该基因可能解释了稗草的抗药性机理。【结论】从抗二氯喹啉酸的稗草中克隆了Ec ACO,发现了与抗性相关的5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的3个位点突变位于保守结构域,这可能是引起乙烯释放速率降低以及稗草产生二氯喹啉酸抗性的原因。
关键词: 稗草 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 基因克隆 点突变 表达


猪瘟病毒糖基化E2蛋白和E0蛋白的协同免疫保护作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杆状病毒表达的糖基化亚单位疫苗的协同免疫保护作用,将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制备猪瘟E2、E0重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和糖基化情况。用重组蛋白单独或联合免疫家兔,检测血清中抗体水平变化。在首免后4周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攻毒家兔,监测其体温变化,并运用RT-PCR检测家兔脾脏中病毒RNA。结果表明,E2、E2+E0免疫组兔均可诱导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和中和抗体,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攻毒后E2免疫组2/5兔出现轻热症状,1/5兔脾脏病毒阳性;E2+E0组兔均未出现发热症状,也未检测到C株病毒RNA。E0组不能诱导兔产生中和抗体,但也能提供部分保护(2/5)。可见,基于E2、E0的亚单位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两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有望成为新型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特种甘薯TSP-1水提物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脂和血小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12周后结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20 mg/kg建立Ⅱ型糖尿病(typeⅡ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模型。在造模后继续饲喂高脂饲料的过程中用TSP-1甘薯水提物干预治疗,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结果表明,TSP-1甘薯水提物连续灌胃给药5周后,T2DM模型大鼠血液总胆固醇(TC)显著降低(P<0.05)、甘油三酯(TG)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极显著降低(P<0.01),而血小板数量显著增加;TSP-1甘薯水提物并不能阻止T2DM模型大鼠血糖值的继续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增幅下降,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TSP-1甘薯水提物不能有效降低T2DM模型大鼠血糖。
关键词: TSP-1甘薯水提物 Ⅱ型糖尿病 大鼠 血脂 血小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