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不结球白菜抗根肿病遗传规律和分子标记(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摘要:[目的]探讨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的遗传规律。[方法]该研究利用引进的结球白菜与不结球白菜进行杂交,以双亲、F1、F2和BC14个世代联合群体为试材,采用苗期接种鉴定法进行抗性鉴定,并进行ISSR分子标记筛选。[结果]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利用ISSR分子标记结合BSA法获得了与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命名为CR-873。该标记与抗性基因间的连锁遗传距离为9.72 c M。[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不结球白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抗根肿病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旋耕起垄复式作业机旋耕刀拓扑优化设计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Topology优化理论和Radioss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Opti Struct软件对旋耕起垄复式作业机旋耕刀进行拓扑优化分析,得出最优材料分布方案,并对旋耕刀结构进行重新设计。结构优化后的旋耕刀在高刚度、高机动性、轻质量等要求中达到平衡,经拓扑优化和强度验证,旋耕刀减质量0.106 kg,减质量率达31.2%。

关键词: 旋耕刀 拓扑优化 有限元分析 减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方式下C_4牧草在沿海滩涂的生产性能评价

草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杂交狼尾草、高丹草和墨西哥玉米3种不同类型的C4牧草在江苏沿海滩涂进行种植,采取覆膜、起垄、覆膜+起垄等3种栽培方式,从分蘖期到开花期等不同生育期分4次进行取样,分别测定株高、单株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及单株干重和干物质含量等产量性状,并分别测定茎、叶及全株饲用品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干物质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覆膜、起垄、覆膜+起垄3种栽培方式均能有效增加牧草产量、改善牧草饲用品质,其中以覆膜+起垄方式改善效果最显著;杂交狼尾草和高丹草在9月3日收割能获得最优的产量和品质,墨西哥玉米则在9月24日收获饲用品质最好、产量最高。墨西哥玉米和高丹草饲草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高于杂交狼尾草;高丹草和墨西哥玉米植株体内WSC主要集中于茎秆,且两者茎中WSC含量明显高于叶中的含量,而杂交狼尾草茎中的WSC含量稍高于叶片。本研究的结果明确了不同栽培方式下3种C4牧草生产性能的差异,为加快滩涂种草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C4牧草 栽培方式 产量 饲用品质 沿海滩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高效安全农药复配配方的筛选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丁烯氟虫腈、啶虫脒、杀虫单、烯啶虫胺4种单剂以及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啶虫·杀虫单3种复配剂对小菜蛾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药效。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单剂和3种复配剂对小菜蛾的毒力存在较大差异。单剂中以丁烯氟虫腈的毒力最高,LC50为18.51 mg a.i./L;烯啶虫胺和杀虫单次之,LC50分别为163.85、188.48 mg a.i./L;啶虫脒最低,LC50为260.94 mg a.i./L。丁烯氟虫腈·啶虫脒复配剂比例为4∶1、2∶1、1∶1时对小菜蛾毒力增效明显,共毒系数分别为133.65、123.11、120.45;啶虫·杀虫单复配剂比例为10∶1、5∶1时增效显著,共毒系数分别为133.18、122.62;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复配剂5个配比均表现为相加作用。田间药效结果表明,3种复配剂在药后3 d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均高于75%,药后7 d防效均高于80%,高用量时可以达到90%以上。40%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乳油600 m L/hm2、40%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乳油300 m L/hm2、44%啶虫·杀虫单悬浮剂1 500 m L/hm2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优于对照药剂5%丁烯氟虫腈乳油450 m L/hm2。3种复配剂以40%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乳油用量最少,防效最高,40%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乳油次之,与对照药剂相比,这2种复配剂均可以在降低农药使用量的同时达到同样的防治效果,从而大大减少农药单剂在蔬菜上的残留量,44%啶虫·杀虫单悬浮剂用量较大,但从剂型的安全性和用药成本考虑,也是较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 蔬菜 小菜蛾 高效安全农药 复配配方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RNAi技术在番茄研究中的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NAi(RNA interference)技术是一项基因沉默技术,能够阻断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为探索未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向遗传学研究平台。番茄作为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和模式作物,RNAi技术在其遗传改良进程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RNAi技术在番茄基因功能、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抗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RNAi 基因沉默 番茄 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下游棉区麦后直播常规棉品种产量及品质特性比较

中国棉花 2015

摘要:麦后直播棉是棉花生产发展的方向。以泗抗1号为对照,选用不同熟性的常规品种在长江下游棉区进行大田麦后直播试验;并与移栽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品种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累积与分配、产量和品质性状,筛选适宜长江下游麦后直播种植的品种。结果表明,与移栽方式相比,直播棉花生育进程推迟,果枝、果节和成铃减少,铃重降低,霜前花率低。泗抗1号直播条件下营养与生殖生长协调,产量稳定但高产难。中棉所60直播条件下营养与生殖生长不够协调,产量低。中ZM6302生育进程快于泗抗1号和中棉所60,霜前花率和子棉产量也与这两品种相当。中棉所50生育进程快,霜前花率大幅度高于其他品种。因此,中ZM6302和中棉所50是该区较适宜的麦后直播棉花品种。

关键词: 麦后直播 长江下游棉区 品种筛选

转毕式海蓬子水通道蛋白基因SbPIP1烟草的抗旱生理机制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毕氏海蓬子中水通道蛋白基因的功能,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毕氏海蓬子经盐诱导后差异表达的水通道蛋白基因SbPIP1,并利用生物学软件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构建SbPIP1基因的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cAMBIA2301-SbPIP1,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NC89,通过Kan抗性、PCR及半定量RT-PCR筛选鉴定阳性转基因苗;对转基因烟草进行抗旱性分析,同时测定转基因烟草叶片原生质体在低渗溶液中破裂所需时间,以及在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后转基因烟草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离子外渗率(IL)、丙二醛(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研究毕式海蓬子SbPIP1基因的功能,分析转基因烟草的抗旱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从毕氏海蓬子克隆的SbPIP1基因(Gen Bank登录号:DQ451602)c DNA全长1 268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858 bp,共编码285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bPIP1编码的蛋白包含6个跨膜区、2个NPA(Asn-Pro-Ala)单元和2个典型的质膜信号肽序列。通过Kan抗性、PCR及半定量RT-PCR鉴定筛选,最终获得10个株系转基因烟草苗。转基因植株的抗旱性与对照相比明显提高。转基因烟草叶片原生质体在低渗溶液中的破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烟草。在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下,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转基因烟草和对照烟草叶片RWC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但在相同浓度处理下,转基因烟草植株叶片的RWC与对照植株相比,下降幅度较小,具有较强的抗脱水能力。转基因烟草和对照烟草叶片MDA和IL随着PEG处理浓度的提高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转基因烟草MDA和IL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对照植株。转基因烟草和对照烟草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随着PEG处理浓度的提高也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相比,转基因烟草植株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增加的更快。

关键词: SbPIP1基因 烟草 转基因 抗旱性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莓发酵酒澄清和冷稳定处理的响应面优化

中国酿造 2015

摘要:研究了蓝莓发酵酒的澄清和稳定处理方法。以澄清度和色度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对蓝莓酒澄清稳定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最佳处理条件为:皂土添加量0.80 mg/mL、澄清时间8 d、冷处理时间6 d,在此条件下处理后蓝莓酒的澄清度和色度分别为0.749和1.128。与没经过处理、只进行了澄清处理或冷处理的样品相比,利用优化条件处理的蓝莓酒具有较好的澄清度,无潜在的蛋白破败和色素沉淀,且在长时间瓶储中具有良好的澄清度和色度稳定性。此研究为蓝莓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蓝莓 发酵酒 澄清 稳定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中脉缺陷突变体dl-6的遗传分析与精细定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摘要:在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中发现了一个中脉缺陷的自然突变体,经过连续多代自交形成了稳定的突变系,暂命名为dl-6,该突变体表现为叶片中脉发育受阻,叶片完全披垂。以dl-6与9311配制正反杂交组合进行性状分析发现,dl-6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控制dl-6性状的基因DL-6初步定位在水稻第3染色体的短臂上,进一步利用新发展的InDel标记将DL-6基因精细定位在I3-5和I3-8之间的85kb的物理距离内。对该区段内存在的开放阅读框(ORF)进行分析,发现其中ORF9编码的YABBY基因是一个与叶脉发育相关的基因,对突变体dl-6和野生型中YABBY基因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数据中日本晴序列进行比对发现,突变体dl-6中YABBY基因的第1个外显子存在1个碱基突变,该突变导致野生型中编码的半胱氨酸突变为突变体中的精氨酸;同时突变体dl-6在ORF9基因的3端还在一个8个碱基的缺失。这2个突变位点哪个是导致dl-6突变的功能区目前还不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水稻 中脉缺陷 基因定位 dl-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丙草胺防治直播稻田杂草稻的技术研究

植物保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寻对栽培稻安全的杂草稻防除技术,采用整株测定法研究了丙草胺对杂草稻的毒力及解草啶减轻丙草胺对栽培稻药害的应用技术,并通过田间试验检验了这一技术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丙草胺在450g/hm2时,可显著抑制杂草稻和栽培稻的生长;采用30mg/L解草啶浸种48h,可显著减轻丙草胺对栽培稻的药害,随着丙草胺施药量的增加,解草啶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田间试验结果说明:用30mg/L解草啶浸种栽培稻48h,丙草胺的施药剂量在450~675g/hm2时对栽培稻安全;当丙草胺剂量为900g/hm2时,栽培稻产量显著下降。

关键词: 解草啶 丙草胺 浸种 杂草稻 栽培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