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乳酸菌发酵菊芋马齿苋复合饮料及其抑菌活性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鲜菊芋和马齿苋为原料,经打浆、灭菌、混合调配等预处理后接种乳酸菌发酵剂进行发酵,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分别确定制备菊芋马齿苋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发酵条件、稳定剂配方,并探讨该饮料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接种量4%、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20 h的条件下,菊芋马齿苋乳酸菌饮料的乳酸产量和感官品质俱佳,酸度为1.18%;最优稳定剂配方为黄原胶0.010%、瓜尔豆胶0.006%、耐酸型CMC 0.008%,其离心沉淀率仅为0.31%;菊芋马齿苋乳酸菌饮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黑曲霉等微生物的抑菌作用显著,且抑菌效果随作用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菊芋马齿苋乳酸菌饮料兼具马齿苋多糖、菊糖的诸多功效以及乳酸菌的益生抗菌作用,是一种开发前景广阔的营养保健型功能饮料。

关键词: 菊芋 马齿苋 乳酸菌 复合饮料 抑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鸟巢蕨EST-SSR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加速分子标记在鸟巢蕨研究中的应用,利用鸟巢蕨EST序列开展了EST-SSR标记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利用MISA软件对鸟巢蕨EST序列进行SSR位点查找,分析EST-SSR的总体特征,并利用Primer 3.0软件设计40对引物,选用10份蕨类材料检测引物的多态性。从42 907条鸟巢蕨EST序列中检测到6 067个SSR位点,其出现频率为1/6.62 kb,包括106种重复基元。在鸟巢蕨EST-SSR中,二核苷酸重复(2 873个,47.35%)是最主要的类型,其次是三核苷酸(1 107个,18.25%)和单核苷酸(972个,16.02%)。出现最多的重复基元是AG/TC(1 371个,22.60%),其次是CA/GT(1 066个,17.57%)和A/T(628个,10.35%)。设计合成了40对EST-SSR引物对10份蕨类材料进行PCR扩增,26对引物能扩增出明显条带,其中17对引物扩增出了65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多态性带为3.82条。遗传分析表明,10份蕨类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38~0.815,可将供试蕨类材料分为2个类群。从鸟巢蕨EST序列中开发SSR标记是有效和可行的,开发的EST-SSR引物可用于蕨类植物遗传分析研究。

关键词: 鸟巢蕨 分子标记 EST-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黑莓酒渣中花色苷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活性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果胶酶提取黑莓酒渣中花色苷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测定所提花色苷的抗氧化能力和对细菌生长的影响,评价其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当料液比1∶15(g/m L)、超声波功率300 W、p H 4.5时,最佳提取条件为加酶量0.30%、提取温度48℃、提取时间20 min,此条件下花色苷提取量为4.70 mg/g,比酸化乙醇法提高了14.08%;所提花色苷具有一定的抗猪油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较强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关键词: 黑莓酒渣 花色苷 超声波 果胶酶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田间油菜的适宜磷用量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目的]为了确定南京六合区油菜适宜的磷施用量与配比。[方法]在代表性土壤上对六合区油菜主要品种施用不同用量磷肥,同时分析油菜产量和含磷量。[结果]施磷肥90.0~112.5 kg/hm~2,配合施用适量的氮钾肥,产量最高,效益最佳。如果再增加磷肥施用量,那么磷肥利用率急剧下降,造成浪费,污染环境。[结论]该研究为高产、经济、环保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油菜 磷肥 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2015年南方早熟梨评比看早熟梨品种选择

南方农业 2015

摘要:介绍第一届中华杯南方早熟梨评比概况,提出5点启示(即梨果生产不能只重品种而轻栽培,栽培技术是关键,梨园中早熟品种比例应合理,早熟品种没必要长期贮藏,梨品种在不断出新),最后介绍了8个适合中国南方梨区栽培的(特)早熟梨品种的主要性状。

关键词: 南方早熟梨 品种评比 品种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运真核表达盒的重组T7噬菌体构建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构建转运真核表达盒的重组T7噬菌体,并分别在体外、体内条件下检测其标签蛋白质EGFP的表达。以T7噬菌体基因组左侧578 bp处为插入位点,取上游400 bp和下游200 bp片段作为左右同源臂,并在其中插入表达EGFP基因的真核表达盒(EEB),构建同源重组质粒p UC-L-EEB-R。将该质粒载体转化T7噬菌体宿主细菌BL21,在噬菌体繁殖过程中完成同源重组,PCR筛选重组T7-EEB噬菌体。提取该重组噬菌体基因组转染Vero细胞后体外检测EGFP蛋白质表达,纯化的噬菌体免疫小鼠后体内检测EGFP蛋白质表达。结果显示,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了携带真核表达盒的重组T7噬菌体,PCR检测和酶切鉴定均证明表达盒已正确插入。T7-EEB基因组转染真核细胞可见明显的EGFP蛋白质表达,免疫小鼠后活体荧光检测到EGFP蛋白质信号,在小鼠肝脏、脾脏组织中RT-PCR检测到EGFP基因的mRNA转录。表明同源重组方法可以用于构建重组T7噬菌体,噬菌体能够转运真核表达盒并实现蛋白质表达。

关键词: 同源重组 DNA疫苗 真核表达 T7噬菌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与地点对不同生态类型粳稻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摘要:[目的]为探讨不同地点和播期对稻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生态类型的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江苏省4个不同纬度地点,通过分7期播种试验研究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差异。[结果]峰值时间在地点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他特征值在地点、播期和品种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多数特征值以品种对其影响最大。不同生态条件间淀粉RVA谱特性差异明显,但随纬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中,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由大到小均为淮安点>苏州点>连云港点>扬州点。冷胶黏度和回复值呈北高南低趋势。消减值随纬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在不同纬度间变化较小。随播期的推迟,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和峰值时间呈减小趋势,消减值和回复值呈增加趋势,崩解值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糊化温度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RVA谱特征值在江苏省北部地区受播期影响较大。消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峰值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小。5个品种中以南粳46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最高,消减值和回复值最低,其RVA谱特性最优,蒸煮食味品质最好。连粳4号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高,消减值和回复值较低。说明不同播期和地点对不同生态类型粳稻淀粉RVA谱具有较大影响,不同播期间RVA谱特性的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在适宜种植区域内应尽可能早播。[结论]该研究为江苏省水稻优质生产及食品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粳稻 生态类型 地点 播期 稻米淀粉RVA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物量的油菜主茎叶片形态参数模拟研究

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定量油菜主茎叶片形态参数与生物量间的关系,本研究基于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不同品种、移栽密度及施肥水平油菜田间试验,通过观测不同品种和处理油菜叶片长、最大叶宽和叶柄长等形态参数,并分析了上述参数与叶片生物量的关系,构建了基于生物量的油菜叶长、最大叶宽和叶柄长模型。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不同品种和处理下油菜主茎叶长和最大叶宽均与叶片生物量的平方根成正比,而叶柄长与叶长成正比。所建模型利用截距为0的线性函数描述叶长和最大叶宽随生物量平方根的变化,用直线式描述叶柄长随叶长的变化。经独立试验资料检验,除宁油16叶柄长模型误差较大外,所建模型对其余形态参数均具有较好预测性,为通过生物量将油菜生长模型与形态结构模型结合提供了机理性较强的方法,为建立油菜功能-结构模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油菜 生物量 叶片形态 模拟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调贮藏对猕猴桃抗坏血酸-谷胱甘肽代谢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气调贮藏调控猕猴桃采后衰老的可能机理。以空气比例(20.9%O2+0.04%CO2)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气体成分[CA1(2%O2+3%CO2)、CA2(2%O2+6%CO2)、CA3(5%O2+3%CO2)、CA4(5%O2+6%CO2)]对采后‘红阳’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溶性总糖、淀粉、可滴定酸(TA)、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普通冷藏和其它气体成分相比,CA1(2%O2+3%CO2)处理可抑制果实SSC、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增加,减缓淀粉、TA含量的下降。另外,CA1、CA2和CA3处理可提高猕猴桃的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含量,减缓果实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相关酶活性的下降,其中CA1处理的效果最明显。因此,2%O2+3%CO2对‘红阳’猕猴桃衰老的抑制作用与其维持果实中较高的ASA和GSH有关。

关键词: 猕猴桃 气调贮藏 谷胱甘肽 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关键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初始pH值及覆盖材料对中药渣堆肥效果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废弃中药渣为原料进行高温堆肥试验,在不同初始p H值及不同覆盖材料下,采用好氧人工翻堆堆肥方式,研究中药渣高温堆制过程中理化性状(温度、电导率、p H、全氮、全磷、全钾)的动态变化及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中药渣初始p H 6~7处理的堆肥温度较高,其种子发芽率在堆制25 d时达到81.25%,初始p H 4~5处理的堆肥在堆制结束后其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最高。覆盖白膜处理的中药渣腐熟效果比黑膜覆盖处理的好。覆盖白膜处理的中药渣堆肥温度较高,在堆制过程中p H上升快,堆制结束后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较高。

关键词: 中药渣 堆肥 理化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