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关于柑桔秋植的几个问题
《湖北农业科学 》 1979
摘要:去年秋季,我省各地定植了几百万株柑桔苗,有些地方由于未充分重视定植质量,定植后又遇到长期干旱,管理欠周,因而成活率较低,损失较大。为了认真做好今后的柑桔秋植工作,现根据已往的经验教训及有关资料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有关单位参考。


对棉花雄性不育研究的几点看法
《湖北农业科学 》 1979
摘要:自1971年国内开展棉花雄性不育系研究以来,虽然育成了一些核不育材料,但在研究途径和方法上,由于受到某些理论观点的影响,“三系”育种工作进展不大。为此,笔者拟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有关资料,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应用吲哚丁酸处理茶穗扦插试验初报
《湖北农业科学 》 1979
摘要:为了提高茶树短穗扦插的成活率和培育壮苗,我们于去年夏插中应用吲哚丁酸做了两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试验品种为大叶乌龙。剪取当年成熟的春梢,于1978年7月31日进行扦插。吲哚丁酸溶液是配制50ppm和100ppm两种浓度。试验处理分为两组:一组为沾穗扦插,另一组为浸穗一小时后扦插,并分别设置了对照。浸穗所用的茶穗,还于6月28日对需要扦插的枝条进行


我省杂交水稻推广中的几个问题
《湖北农业科学 》 1979
摘要:杂交水稻是我国在国际上一项有影响的农业科研成果。我省于1975年开始试种,在连续两年取得成功的基础上,1977年推广170多万亩,一般增产二、三成。1978年推广457万多亩,其中作中稻栽培的191万亩,亩产689斤,比全省中稻平均单产稍低;作晚稻栽培的266万亩,亩产546斤,每亩约增产150斤。1978年我省杂交水稻增产幅度比1977年小,也不平衡,出现了部分单位增产


坡地新建茶园的几项技术问题
《湖北农业科学 》 1979
摘要:茶树是多年生的经济作物。搞好茶园基本建设是关系到百年大计的重要工作。在当前的大好形势下,新建茶园特别是在坡地建茶园,必须强调现代化的建设,努力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和林园化。现根据我省各地建园中的经


关于茶叶采摘的几点论述
《湖北农业科学 》 1979
摘要:茶叶的合理采摘法,从总的概念讲,就是分批多次留叶按标准采的方法,其中包括有采摘时间的安排,也有对茶叶品质的要求,既注意了当前的利益,又兼顾长远的目标。采摘必须分批多次,才能夺得更多的产量和提高茶叶的品质;每批必须留叶,才能维护茶树的健康生长并延长茶树的丰产年限。然而在生产实践中怎样做到合理采摘,使茶树不断地朝高产、稳产和优质的方向发展,以及逐步实现采摘机械化,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是值得时刻注意并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弓形体滋养体呼吸道感染小白鼠及对猪口服弓形体卵囊感染发病试验报告
《湖北农业科学 》 1979
摘要:去年我们从“高烧病猪”和其流产胎儿身上分离出弓形体原虫,为了弄清猪弓形体病的发生与传播的关系,并弄清其感染途径,为今后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我们采取对小白鼠用弓形体的滋养体和卵囊分别作呼吸道、口腔感染,和对孕猪及常猪卵囊口服感染引起发病和流产的方法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水稻施锌肥
《农业科技通讯 》 1979
摘要:微量元素锌肥是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主要存在于根细胞、叶绿体、新生组织内,参加光合作用、生长素形成及一系列植物酶的活动,对植株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或因土壤中有效锌含量低,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或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如土壤pH值高),土壤中锌素形态改变成难以为植株吸收利用;或其它营养元素过多或不足(如磷、锰),阻碍锌素进入植株体内,而产生缺锌生理病害,其症状为:新叶失绿退色,老叶平摆错位,植株矮小,分蘖延迟,小花不孕率增加,因而降低作物产量。我省江汉平原湖区,地下水位高,低湿田多(地下水位50厘米以内),土壤有机质含量1.79—4.62%,土壤水浸pH值7.5—8.4,土


前进大队三熟高产施肥结构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1979
摘要:前进大队1978年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了2539.6斤,1977年我们曾对这个大队麦-稻-稻三熟水稻亩产超“三纲”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见《湖北农业科学》1978年第3期)。这里我们想以麦-稻-稻三熟制为代表来讨论前进大队高产稳产所需要的肥料条件,如何合理地分配和运用这一条件,以及如何解决创造“吨粮田”所需的肥料问题。


水稻氮素化肥的一次全层基施法
《湖北农业科学 》 1979
摘要:目前世界各国的一般施肥方法,氮素化肥的利用率均不高,一般只有30—50%,而我国平均只有25—45%左右。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各国农业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提出种种施肥方法。近十多年来曾在我国水稻生产上应用的有二促一控的V字施肥法;少量多次的扶苗促根法,一哄而起的重施分蘖肥法;球肥、粒肥、粉肥深层施肥法。国外还报道了以生育后期追肥为重点的施肥法,等等。这些施肥法都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