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二氯吡啶酸在油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系统研究二氯吡啶酸农药在油菜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促进安全生产,利用气相色谱法建立了二氯吡啶酸在油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了二氯吡啶酸在油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油菜和土壤样品分别用乙酸乙酯+石油醚(1∶1)溶液提取,经甲基化后,通过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器(GC-ECD)测定,以面积外标法进行二氯吡啶酸的定量。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测定,二氯吡啶酸在油菜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6.3%~110.1%,相对标准偏差为2.4%~10.6%;二氯吡啶酸的残留量随施药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油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8d、3.5d,属于易降解性农药化合物。


宁夏优质水稻品种D10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利用基因沉默技术定向改良宁夏香稻品种,短期内建立可获得成苗的高效成熟胚再生体系,以宁夏优质水稻品种D10成熟胚作为外植体,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培养基、外源激素、光照和温度对外植体培养及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率有着不同的影响,MS培养基最低,N6D培养基最高;32℃持续光照培养的愈伤组织明显优于30℃12 h/d光照培养;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TDZ,发现浓度为1 mg/L的TDZ与低浓度的IAA结合使绿苗分化率提高到100%;另外添加2 mg/L ABA的N6D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最终该品种的最优再生体系为:32℃持续光照培养并添加ABA 2 mg/L的N6D培养基;分化培养基为B5+TDZ 1mg/L+IAA 0.2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KT 2 mg/L+NAA 0.2 mg/L+CH 2 g/L+Sorb 30 g/L。本研究建立了宁夏优质水稻品种D10成熟胚再生体系。


转梭梭HaPrxQ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获得与检测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HaPrxQ的生理功能,根据已发表的过氧还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到完整的HaPrxQ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HaPrxQ,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获得转化植株种子,用50 mg/L卡纳霉素对收获的T0代种子进行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并通过PCR对抗性苗进行检测。将拟南芥花序于浓度OD=0.8~1.0的菌液中浸染10~20 s,转化效率可以达到2.5%~3%。构建的载体成功转化拟南芥并获得了9份转HaPrxQ基因苗。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汞的方法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沸水浴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土壤中砷、汞元素的含量。用体积比为1∶1王水沸水浴2h消解样品,用φ=3%的盐酸作载流,10g/L的硼氢化钾作还原剂进行测定。对负高压、灯电流、载气流量、屏蔽气流量、硼氢化钾质量浓度等参数进行考察并优化。结果表明:砷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0~60.0μg/L、汞为0~3.0μg/L时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且加标回收砷为96.2%~103.0%,汞为97.5%~106.7%。该法具有低检出限、高准确度、高精密度和良好的重现性等特点。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 土壤 砷 汞


梭梭属2种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提取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离提取高质量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线粒体DNA,以藜科梭梭属植物梭梭、白梭梭黄化苗为材料,通过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离心相结合的方法,使用DNaseⅠ处理得到了无核DNA污染的线粒体,用3%CTAB裂解线粒体,经氯仿/异戊醇抽提除去蛋白,从而得到单纯线粒体DNA。结果表明,所提取的线粒体DNA经电泳检测条带清晰,无拖尾现象,且A260/A280≈1.8,说明纯度较高、质量好,可满足后续有关线粒体DNA的相关实验。梭梭、白梭梭高纯度线粒体DNA提取技术的建立,为开展梭梭、白梭梭线粒体基因组研究奠定了基础。


冬枣SRAP扩增体系的优化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冬枣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L9(23)对SRAP-PCR反应体系的2个因素(dNTP浓度、Mg2+浓度)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Taq DNA聚合酶浓度和模板DNA用量对扩增效果的影响,最终建立适合冬枣SRAP扩增体系。结果表明,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0μL总反应体系中,含Mg2+1.80mmol/L、dNTP 0.2mmol/L、Taq DNA聚合酶1.5U、模板DNA 60ng及引物0.5μmol/L。并运用5对引物对该体系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使结果更加科学可靠。


枸杞SRAP反应体系建立和优化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探讨Mg2+、dNTPs、Taq DNA聚合酶用量、引物浓度、模板DNA用量对枸杞SRAP-PCR反应的影响.建立20μL反应体系,模版DNA 50 ng,Buffer 1×,Mg2+1.5 mmol.L-1,dNTPs 0.3 mmol.L-1,引物0.3μmol.L-1,Taq DNA聚合酶用量为1 U,并利用该反应体系,两对不同引物组合Me1/Em1和Me3/Em5对12份枸杞样品DNA进行SRAP-PCR扩增,1.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DNA谱带多态性丰富,说明该体系稳定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