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乌龙茶包揉机械加工卷曲类名优茶的造型效果

中国茶叶加工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磁场对姬松茸J1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两种还原剂不同浓度和磁性材料十种组合方式进行栽培姬松茸J1的结果表明,在单一的50mg/kg的硫合剂的作用上栽培姬松茸J1在氨基酸的含量、产量、镉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6%~22.2%、提高6.7%、降低23.2%~27.4%,通过磁性物质和硫合剂50mg/kg共同作用比单一使用硫合剂50mg/kg的作用姬松茸子实体镉的含量下降21%,在氨基酸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产量呈略微下降的趋势,通过F检验镉含量下降达到极显著的水平,选择恰当的还原剂在磁性环境中不仅能提高其生长量和氨基酸,而且还能促使姬松茸子实体镉含量降低目的。

关键词: 磁场 姬松茸 镉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垂直绿化在厦门市绿化中的应用

引进与咨询 2006

摘要:如何在城市高密度人居环境中充分合理的利用绿地,改善绿化结构,提高总绿量和叶面积总数,是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厦门市垂直绿化现状的实地调查和垂直绿化植物资源的资料分析,可知垂直绿化在厦门城市绿化中大有可为。

关键词: 厦门市 垂直绿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营高生态肥在乌龙茶树上的应用

茶叶科学技术 2006

摘要:1试验目的为探讨绿营高生态肥在乌龙茶树上应用的效果以及该肥如何在福建省茶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我所于2004~2006年开展本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龙茶工艺在绿茶加工中的初探

茶叶科学技术 2006

摘要:绿茶、乌龙茶的区别,由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而定。乌龙茶独特品质主要是由其制作工艺中关键工序摇青形成的。传统绿茶香气以板栗香或炒豆香为佳,而乌龙茶以花果香等独特的香气吸引消费者。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茶的品味愈来愈高。能否借鉴乌龙茶类似晒青和做青等工艺,使绿茶中赋予乌龙茶的品质风格,达到提香增韵的目的,尤其是花果香方面的香气。本文就晒青、摇青在绿茶加工中的应用作些探讨,供同仁指正与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卡拉卡拉红肉脐橙的耐贮性研究

福建农业科技 2006

摘要:研究了卡拉卡拉红肉脐橙的耐贮性。在常温贮藏90 d,卡拉卡拉红肉脐橙的主要营养物质保持率在72.1%~83.2%,比纽荷尔高16%以上;在低温4~6℃下放置,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糖等营养成分的下降比常温贮藏的缓和,贮藏第150 d的营养物质的保持率高达55.7%~80.8%;挂树保鲜30 d内与常温贮藏的相差不多,30 d后的品质下降快于常温贮藏。

关键词: 红肉脐橙 保鲜 耐贮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狼尾草的栽培技术与利用价值

福建农业科技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菌物膳食纤维研究(英文)

菌物研究 2006

摘要:菌物已成为膳食纤维开发和利用的新的潜在资源。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菌物中的膳食纤维资源,作者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包括膳食纤维的概念、生理活性和分析方法、及菌物中膳食纤维的化学组成、开发利用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 膳食纤维 菌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贫困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台湾农业探索 2006

摘要:本文分析了贫困山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扶贫功能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农业 结构调整 贫困山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依靠自主创新加快福建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为了缓解福建省粮食供需矛盾,确保福建粮食安全,分析了福建省粮食生产供求现状和制约因素,揭示了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实质特征及福建省粮食产业化经营现状,根据自主创新的内涵提出依靠自主创新加快福建粮食产业化发展步伐的8项具体措施:科技创新,提高粮食单产,进一步增加粮食总量;机制创新,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逐步推进粮田的适度规模经营;开发创新,发展粮食生产产业链;市场创新,建立科学的粮食购销体系;制度创新,落实粮食风险基金制度;服务创新,建立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观念创新,发展外向型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福建 粮食产业化 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