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285条记录
宁夏南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山杏微集水促渗技术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宁夏南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干旱少雨,山杏种植面积大,为充分利用宝贵的天然降雨,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山杏的生产性能,通过采用促渗管微集水技术,埋设深度分别为30、45、60 cm的促渗管汇集降雨,获得不同规格促渗管对土壤水分影响的基础性数据。结果表明,30 cm深度的促渗管所形成的湿润土体位置比较适中,在0~40 cm土层形成了相对湿润区,土壤水分含量在0~20 cm、20~40 cm 2个土层的水分数据明显偏高。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对山杏生长条件及生产性能与水分条件之间关系的认识,为山杏林从野生无管理状态向高效管理状态的转变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宁夏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山杏 促渗管 集水 土壤水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果糖激酶基因LbFRK7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宁杞1号’枸杞果实为材料,基于转录组测序TR28373|c0_g1序列,利用RT-PCR技术,克隆出枸杞果糖激酶基因LbFRK7的全长序列为1 060bp,其中,ORF开放阅读框为1 044bp,编码有34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37.44kD,理论等电点5.05;LbFRK7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有pfkB碳水化合物激酶家族高度保守的3个特异性区域,2个底物识别位点,4个ATP结合位点;LbFRK7与烟草和辣椒的FRP7基因序列相似性较高,达到90%;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分析发现,不同组织中LbFRK7基因均有表达,且果实中的表达量最高,根中最低;随着果实的发育,果实中LbFRK7基因的表达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于开花后15d达到最高。在果实发育前期,LbFRK7基因的表达量与果糖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但在果实发育中期和后期,LbFRK7基因的表达量与果糖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bFRK7表达量与果糖和蔗糖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6和-0.339,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表明,LbFRK7基因在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对果糖转化起到一定作用,特别是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对果糖含量的升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枸杞LbFRK7的功能及果糖代谢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枸杞 果糖激酶基因 果糖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枸杞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

植物保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物联网(TOI)、移动互联网、数据库等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宁夏枸杞病虫害网络化监测预警系统。系统可以利用智能终端传感器采集病虫害数据,并通过GPS进行定位,再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服务端,在此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实现了对宁夏枸杞空间分布精准化和可视化管理、病虫害实时动态监测与早期预警,对枸杞病虫害监测预警形成现代化的网络一体管理支持,实现了枸杞病虫害发生的"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保证枸杞的生产安全。

关键词: 枸杞 病虫害监测 信息系统 GI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尖孢镰刀菌FoHeli转座元件的结构特征及功能验证

菌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Helitro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可移动遗传元件。与其他转座子不同,自主Helitron元件可编码具有复制引发(Rep)和解旋酶(Hel)结构域的转座酶,并通过滚环复制的方式在基因组中进行扩张。本研究对9种尖孢镰刀菌中的自主Helitron元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中存在两类自主Helitron元件FoHeli1与FoHeli2。其中FoHeli1成员间序列高度相似,并具有明晰的边界特征:3’端为保守的"TATTTT"序列,其上游可形成稳定的发夹结构,且发夹上游可与5’端形成12bp的反向互补结构。基于上述分析结果,从尖孢镰刀菌Fo4287菌株中克隆获得完整的Fo Heli1元件,并通过构建双元转座系统及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证明尖孢镰刀菌中的Fo Heli元件可在禾谷镰刀菌PH-1菌株的基因组中发生跳转。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Helitron元件 边界特征 转座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木虱寄主选择性与寄主物理性状及次生物质的关系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枸杞木虱对12个不同品种(系)枸杞的选择性及其与寄主物理性状(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和次生物质(总黄酮、甜菜碱)的关系,采用自由选择法,以雌成虫的产卵量为选择性指标,探讨枸杞木虱对寄主选择性以及与寄主物理性状、次生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枸杞木虱对12个不同品种(系)枸杞的选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宁杞2号>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宁杞4号>07-1>黄果>06-16>宁杞3号>宁杞6号>0901>黑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枸杞木虱的选择性与寄主的栅栏组织厚度(r=-0.428 7,P>0.05)和海绵组织厚度(r=-0.362 2,P>0.05)无显著相关关系;与寄主的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592 9,P<0.05)关系;与寄主的气孔密度和甜菜碱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 4(P<0.01)和0.785 5(P<0.01)。总黄酮含量和甜菜碱含量对枸杞木虱的寄主选择性有很大影响,总黄酮含量越高越不利于枸杞木虱的寄主选择,而气孔密度越大、甜菜碱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枸杞木虱的寄主选择。

关键词: 枸杞木虱 寄主选择性 产卵量 物理性状 次生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对鹰嘴豆主要性状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种子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科鹰1号鹰嘴豆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鹰嘴豆株高、主茎一级分枝、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呈"∧"型变化,主茎一级分枝和主茎节数呈下降趋势;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呈"抛物线"形变化,峰值密度出现在52.5万株/hm2,但达峰值后,随着密度的继续增加呈下降趋势;种植密度对鹰嘴豆的生育进程和百粒重未产生影响,对种子产量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M 3>M 2>M 4>M 5>M 6>M 7>M 1,以密度52.5万株/hm2的种子产量最高,达到4 032.06kg/hm2,较密度46.5万株/hm2增产28.9%。据此,在宁夏南部和类似地区以52.5万株/hm2密度种植鹰嘴豆,是获得理想产量的适宜种植密度。

关键词: 鹰嘴豆 密度 种子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灌浆期耐热相关QTL定位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挖掘小麦灌浆期耐热相关基因,以宁春4号和宁春27号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材料,在34、36、38℃3种高温(热胁迫)和正常环境(对照)下测定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并以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耐热相关性状QTL的数量、染色体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亲本宁春4号的耐热性明显优于宁春27号,且杂交后代的耐热性出现超亲分离。控制灌浆期耐热相关性状的QTL在染色体2A、2B、3A、4B、4D、5D、6A、6D、7B上分布较多。在3种高温条件下,分别检测到13、8、14、10个QTL控制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穗粒质量、千粒质量,其中加性QTL 33个,分布在除1A、1B、4A、7A外的17条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为5. 16%~61. 13%,其中,表型贡献率较高的QTL是Qtkw-2B. 2和Qtkw-3D. 2,加性效应较大的QTL是Qtkw-2B. 2和Qtkw-7B. 1。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穗粒质量的遗传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多数QTL只在单一高温胁迫条件下被检测到,说明这些性状受一定温度的影响。

关键词: 春小麦 高温处理 QTL定位 生理性状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水平对日光温室枸杞枝条基质栽培西瓜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氮素水平对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西瓜生长及生理的效应,以发酵好的枸杞枝条粉基质为栽培介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氮素水平对枸杞枝条基质栽培西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西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反应中心潜在活性(Fv/Fo)、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捕获的能量(ETo/CSo)和性能指数(PI)都呈显著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热耗散(DIo/CSo)呈显著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胞间CO2浓度(Ci)无显著变化。表明不施氮素和氮素过多都对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光合机构造成胁迫,导致气孔关闭,PSⅡ活性中心受到损伤,能量转化分配失衡,电子传递受阻。以氮素水平为225和375 kg·hm(~-2)能够促进日光温室枸杞枝条基质栽培西瓜生长和光合生理活动达到较佳水平,可作为宁夏日光温室枸杞枝条基质栽培西瓜氮素指标决策的依据。

关键词: 枸杞枝条基质 氮素水平 西瓜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中添加硒制剂对滩湖F2代羔羊育肥及产肉性能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硒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设计,将75日龄滩湖F2代羔羊30只随机分为3组,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含硒2.52,3.78 mg/kg的硒制剂,测定羔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3组羔羊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第60天末重和宰前体重极显著提高(P<0.01);2组第30天宰前体重和剪切力值均高于对照组和3组,3组第30,60天失水率均高于其他两组。说明日粮中添加2.52,3.78 mg/kg硒能改善羔羊的育肥性能和肉品质。

关键词: 滩湖F2代 羔羊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TaDRO与根系形态的关联分析及在中国和全球品种中的地理分布与演变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根系改良是提高小麦抗逆性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克隆不同根系类型小麦品种的根系相关基因TaDRO,分析其与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关系,开发标记,为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根系性状多态性较高的21份普通小麦为材料,测序分析TaDRO-5A、TaDRO-5B和TaDRO-5D的序列多态性;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材料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并用最新版的中国春基因组序列对其进行精细物理定位,根据TaDRO-5A和TaDRO-5B序列多态性开发分子标记;以323份普通小麦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进行TaDRO单元型与表型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克隆了小麦TaDRO的A、B、D基因组序列,利用最新版的中国春基因组序列分别将TaDRO-5A、TaDRO-5B和TaDRO-5D定位于小麦染色体5A、5B和5D上,分别位于426.15、381.00和327.60 Mb处;在TaDRO-5A全长序列中共检测到3个SNP,形成Hap-5A-A和Hap-5A-C 2种单元型,根据启动子区-2 271bp的序列差异,开发出分子标记TaDRO-5A-KASP。在TaDRO-5B全长序列中共检测到17个SNP和1个In Del,形成Hap-5B-Ⅰ和Hap-5B-Ⅱ2种单元型,根据-300 bp的In Del开发了分子标记TaDRO-5B-In Del。关联分析表明,TaDRO-5A与株高、千粒重和根系生长角度显著相关,Hap-5A-A是增大根系生长角度、降低株高、增加千粒重的浅根型单元型,而Hap-5A-C是减小根系生长角度、增加株高、降低千粒重的深根型单元型。TaDRO-5B与株高显著相关,Hap-5B-Ⅰ是增加株高和降低千粒重的深根型单元型,Hap-5B-Ⅱ是降低株高和增加千粒重的浅根型单元型。在地方品种中,Hap-5A-C和Hap-5B-Ⅰ为优势单元型,在育成品种中,Hap-5A-A和Hap-5B-Ⅱ为优势单元型;深根型单元型Hap-5A-C和Hap-5B-Ⅰ在干旱、半干旱麦区品种中的分布频率高于湿润麦区;在全球地理分布中,干旱麦区品种中Hap-5A-C为优势单元型,但Hap-5B-I优势不明显。随着育种年代推进,小麦品种中浅根型单元型Hap-5A-A和Hap-5B-Ⅱ的频率增加。【结论】小麦根系相关基因TaDRO的Hap-5A-C和Hap-5B-Ⅰ是增加株高和降低千粒重的深根型单元型,Hap-5A-A和Hap-5B-Ⅱ是降低株高和增加千粒重的浅根型单元型;随着灌溉和化肥用量的增加,中国小麦品种逐步由深根、高秆类型转变为浅根、矮秆类型;利用分子标记选择矮秆、深根类型,可能提高品种水肥利用效率。

关键词: 小麦 根系形态 TaDRO 单元型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