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宁南典型退耕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南退耕区采取的5种主要退耕模式——纯山杏林、山杏+柠条林、山杏+山桃+柠条林、沙棘林和苜蓿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以撂荒地为对照,探讨不同退耕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cm土层内5种退耕模式和撂荒对照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基本上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递减的趋势,其中浅层(0~20 cm)是土壤有机碳固存的聚集层,且极显著高于其他层的土壤有机碳累积;100 cm土层累积的总碳量表现为山杏+柠条林>山杏林>沙棘林>山杏+山桃+柠条林>撂荒地>苜蓿人工草地。从有机碳蓄积来看,在宁南山区采用单一的乔灌混交、乔木林或灌木林的退耕模式较采用人工草地或自然恢复的模式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


宁夏春小麦抗旱性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春小麦育成品种、地方品种以及引进种质等共91份春小麦为材料,在干旱胁迫(雨养)和正常灌溉两种水分处理下,调查了11个农艺性状及其耐旱指数,计算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孕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高,干旱胁迫与正常灌溉条件下分别为63.5%和51.5%,穗叶距次之,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分别为36.9%和36.3%;产量的耐旱指数与株高、穗下节长、穗叶距的耐旱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从0.99到2.48,平均为1.73,其中,不实小穗数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48。根据表型性状将参试材料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IV类群材料表现为对水分条件不敏感,适于在干旱条件下种植。总体来看,宁夏春小麦种质的遗传基础较狭窄,育种家应广泛搜集利用国内外小麦种质及小麦近缘物种,以拓宽现有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为选育突破性小麦品种奠定基础。


枸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PBS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引物结合位点扩增(iPBS)分子标记技术对34份枸杞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3条iPBS引物中筛选出11条引物分别对34份枸杞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91条清晰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9条,多态性比率为97.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6.采用POPGENE软件计算34份种质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70,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2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89,表明34份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NTSYS-pc软件计算得到34份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6~0.93,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相似系数为0.65时,可将34份种质分成5大类群,反映出栽培品种与野生种质遗传差异大,亲缘关系较远.iPBS分子标记可有效用于枸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枸杞芽茶与叶茶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枸杞芽茶、枸杞叶茶为原料,利用热水浸提(料液比1∶40、温度96℃、时间30 min)制备枸杞芽茶与叶茶提取物并对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采用HPLC对枸杞芽茶与叶茶提取物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为指标对枸杞芽茶、叶茶茶汤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枸杞芽茶、枸杞叶茶提取物中多酚含量分别为6.32%、2.96%。枸杞芽茶与叶茶提取物中天冬氨酸(3230.41、2440.96μg/g)、天冬酰胺(3754.77、3495.57μg/g)、组氨酸(5585.26、2825.17μg/g)以及亮氨酸(4376.09、1051.00μg/g)含量较为丰富。枸杞芽茶与叶茶提取物相比抗氧化活性较强,二者对DPPH自由基(IC50:147.63、241.23μg/m L)、ABTS自由基(IC50:109.87、145.32μg/m L)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IC50:46.58、54.32μg/m L)均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与叶茶相比,枸杞芽茶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枸杞芽茶 枸杞叶茶 化学成分 游离氨基酸 抗氧化活性


蜜蜂授粉对宁夏引黄灌区"富士"苹果坐果率及果实性状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蜜蜂授粉对宁夏引黄灌区“富士”苹果坐果率和果实性状的影响,于2015-2016年连续2年,在银川市河东生态园艺示范中心,研究了蜜蜂授粉、自然风媒授 粉、自然虫媒授粉等不同授粉方式对“富士”苹果坐果率及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内,蜜蜂授粉、自然状态、自然风媒情况下的“富士”苹果生长动态均呈单‘S’型生长曲线.单一蜜蜂授粉的效果是自然风媒的2.39倍,是自然虫媒的1.83倍.蜜蜂授粉能显著提高苹果花序坐果率、花朵坐果率,增加种子数量,可以有效延长果实幼果期10~13 d,为果实生长发育前期(细胞分裂期)细胞数量的增加与积累争取了时间;蜜蜂授粉后,明显提高了“富士”苹果幼果的生长量和生长速度.蜜蜂授粉可以显著增粗增长果柄、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单果质量,进而提高产量;并能提高苹果果实果形指数,降低果形偏斜率,从而显著改善了苹果果实的外观品质,最终有效提高了苹果果实的商品价值.
关键词: “富士”苹果 蜜蜂授粉 坐果率 果实发育 果实性状


基于ITS条形码序列早期筛选枸杞种内杂交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条形码序列,对枸杞杂交育种种内杂交种进行早期筛选研究。采用改进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枸杞叶片DNA,利用合成的特异引物对其DNA中的nr DNA ITS区进行扩增、克隆,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以宁夏枸杞种内的品种宁杞1号、宁杞2号、白花枸杞作为父母本,选配杂交组合,基于ITS条形码序列对其种内杂交育种产生的杂交后代进行聚类分析,分析杂交后代与父母本的亲缘关系与差异,对其杂交后代进行早期筛选。由结果可知,基于ITS条形码序列可以作为早期筛选杂交育种后代的方法之一,对建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缩短育种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枸杞种质遗传多样性SCoT分析
《北方园艺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17份枸杞种质为试材,采用SCoT标记法,分析了17份枸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枸杞种质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42条引物中筛选出7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32条条带,其中30条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93.47%;UPGMA聚类分析显示,17份枸杞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30~1.00,平均相似系数为0.8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2时,可将17份枸杞资源分成四大类。表明采用SCoT标记法能够揭示枸杞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


油葵不同灌溉模式对土壤水盐含量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节水灌溉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研究油葵不同灌水方式对土壤水分、盐分含量的变化和经济效益比较,找出合理的灌溉模式,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试验设4个处理:不灌水(CK)、灌水1次(开花期)、灌水2次(开花期、灌浆期各一次)、灌水3次(现蕾期、开花期、灌浆期各一次),每次灌水量900 m3/hm~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结果表明:灌水2次处理在降低0~20cm土层土壤盐分含量、p H方面效果最好;灌水2次处理显著提高了油葵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提高91%、117%。灌水2次处理模式有利于油葵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了土壤返盐,能抑制耕作层中盐分的表聚,显著地提高油葵产量和经济效益,是油葵最佳的灌溉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