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固原鸡生肌调节因子MyoD基因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
《中国家禽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MyoD在固原鸡生个体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运用荧光定量PCR、TA克隆和核酸测序等技术构建了固原鸡MyoD时序表达谱,并对固原鸡MyoD基因CDS区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MyoD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且胸肌中表达量高于腿肌。同时发现MyoD在固原鸡个体发育阶段表达量存在差异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0日龄达到最高。扩增获得固原鸡MyoD基因CDS区,新发现一个同义突变(126A>C)。亚细胞定位及结构预测显示,MyoD主要分布于细胞核(69.6%),其氨基酸二级结构呈现螺旋-环-螺旋(bHLH)结构。构建的固原鸡与其他11个物种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固原鸡与原鸡、火鸡、鹌鹑及绿头鸭之间存在较高的同源性。研究结果为探究固原鸡生长发育机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宁夏杂草稻外观和碾磨品质分析
《种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收集的171份宁夏杂草稻为材料,对其碾磨、外观品质,以及杂草稻典型表型特征与碾磨、外观品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杂草稻的糙米率平均为79.37%,精米率平均为68.56%,整精米率平均为54.98%,碾磨品质较差。杂草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黄粒米率的值均表现较高,且变异系数大,外观品质差。杂草稻典型表型特征与品质的关系中,落粒性低的材料碾磨品质较好,且垩白粒率偏高;白色种皮类型的杂草稻的碾磨品质显著优于红色种皮类型,而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表现为白色种皮高于红色种皮;芒长与垩白粒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及芒长较长的杂草稻材料的碾磨品质较好,而外观品质较差。筛选了14份表现优异的杂草稻材料,其中白色种皮8份,红色种皮6份,可作为资源材料加以利用。


宁夏枸杞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应用效益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宁夏枸杞生产中滥用化肥导致农田环境污染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枸杞种植中应用研究少、应用效益尚不明确的问题,选取氮磷钾配方肥和有机质+氮磷钾配方肥,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装备开展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枸杞产量提高了115. 37~639. 28 kg/hm~2,平均提高313. 93 kg/hm~2,产量增产率为7. 25%~40. 18%,平均增产率为19. 73%。头茬果总糖含量提高1~20 mg/kg,平均提高10. 5 mg/kg,提升率0. 63%~12. 5%,平均提升率为6. 56%;盛果期总糖含量增加4~10 mg/kg,平均增加8. 5 mg/kg,提升率为3. 39%~8. 47%,平均提升率为7. 2%;头茬果多糖含量最高增加3. 5 mg/kg,平均增加1. 7 mg/kg,最高提升率和平均提升率分别为44. 87%和22%;盛果期多糖含量1~3. 1 mg/kg,平均增加2. 2 mg/kg,提升率为14. 29%~44. 29%,平均提升率为31. 43%。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基本高于土壤本底及传统常规施肥方式,同时节约肥料费用954. 0~4 280. 1元/hm~2,平均节肥费用3 424. 5元/hm~2,施肥平均节约用工17. 1人/hm~2。试验明确了该技术在枸杞产量提高、品质提升及成本节约方面的量化信息,对枸杞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枸杞 水肥一体化 产量 品质 土壤养分 智能控制技术 效益


宁夏杂草稻功能型品质性状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41份杂草稻种质材料,开展宁夏杂草稻稻米功能型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的黄酮、维生素B1以及铁、锌、硒含量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均达13%以上;杂草稻的黄酮、维生素B1含量低于选育品种,铁、锌、硒元素含量与选育品种相似,杂草稻的维生素B2含量(0. 032 mg/100 g)总体高于地方品种(0. 026 mg/100 g)和选育品种(0. 027 mg/100 g).通过功能型品质性状综合分析,筛选出了9份优异杂草稻资源,为改善宁夏水稻品质,拓宽宁夏水稻遗传基础奠定基础.


利用粳型杂种优势群转育恢复系各代遗传效应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不同方法将恢复基因导入粳型优势生态型水稻中,分析各世代的遗传效应,为粳型杂种优势群的利用和丰富粳型杂交稻恢复系的遗传基础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粳型优势生态群品种高雄13号、嘉农育251和Riw-1为受体材料,以具有恢复基因的C418为供体材料,将带有恢复基因的恢复系与不同生态型杂种优势群中的品种(系)进行杂交和回交,分别对杂交和回交各世代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与统计分析。【结果】回交选育过程中,各性状都是F1代值最大,BC1F1值最小,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加,各世代主要农艺性状逐步接近亲本,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也有减小的趋势;各性状变化幅度为单株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穗长>千粒质量>株高;多样性指数低,各世代变化大。杂交选育过程中,随着代数的增加,各世代主要农艺性状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下降,各家系内农艺性状差异减小趋于一致,家系间差异较大,性状类型多,整体向优良性状发展,各性状稳定的速度不同,多样性指数高,各世代变化小。【结论】杂交选育恢复系基因纯合速度慢,但具有更多的多样性;回交选育恢复系基因纯合速度快,但多样性减少。


早熟、优质、高产春小麦新品种宁春55号的选育
《种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1育种过程和育种方法宁春55号(原代号12MJ 304)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利用宁夏自育优质强筋春小麦宁春32号和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TK 106进行杂交,后代以系谱法选择,经多年系统选育并经南繁加代,抗性鉴定、品系产量鉴定、品质测试等培育而成。


硅肥施用方式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上的应用比较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裕原硅肥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上的应用效果,以4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验材料,设计小区试验,综合土壤性质和相关性指标探讨硅肥施用方式对酿酒葡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施硅肥促进株高、新梢长增加,提高可溶性固形物、花色苷含量,同时降低总酸与单宁含量。仅滴施硅肥可提高水分有效利用率,叶面喷施+滴施硅肥处理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以及显著增加植被覆盖指数,并且相比对照增产44.50%。硅肥有助于降低土壤pH值、全盐含量,促进有机质、有效磷积累和氮的矿化,对速效钾影响较大。


枸杞多糖免疫增效剂对高龄蛋鸡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动物医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探究了枸杞多糖免疫增效剂对高龄蛋鸡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选择体况、品种相同的高龄蛋鸡20只,每天饲喂同样的饲料,同时每天定时定量拌料饲喂自制蛋鸡枸杞多糖免疫增效剂0.2g/只,连用7d。分别在试验第0天、用药后第7天和第14天各采血1次,分离血清,用定量检测卡检测蛋鸡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细胞因子IL-2、IL-13、IL-9、IL-17、IFN-γ、TNF-β等。结果表明,IgA、IgM、IgG含量在跟踪饲喂7d和跟踪14d都有增长趋势;IL-2、IL-13、IL-17、IL-19在饲喂后含量有上升的趋势;TNF-β、IFN-γ饲喂后含量均升高。说明枸杞多糖免疫增效剂饲喂7d后,可提高高龄蛋鸡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分泌。


宁夏小麦Glu-A3与Glu-B3位点等位变异组成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与小麦品质密切相关。为给宁夏小麦的品质改良提供参考,应用STS分子标记,对宁夏98份小麦品种Glu-A3和Glu-B3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类型组成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98份小麦品种Glu-A3位点存在Glu-A3a(4.0%)、Glu-A3b(2.0%)、Glu-A3c(55.1%)、GluA3d(10.1%)和Glu-A3e(28.5%)5种等位变异;Glu-B3位点存在Glu-B3a(2.0%)、Glu-B3b(8.1%)、Glu-B3c(5.0%)、Glu-B3d(7.1%)、Glu-B3f(21.4%)、Glu-B3g(2.0%)、Glu-B3h(15.3%)和Glu-B3i(13.3%)8种等位变异。宁夏参试品种共存在23种等位变异组合形式,其中引黄灌区存在18种组合类型,Glu-A3c/Glu-B3j(17.7%)和Glu-A3e/Glu-B3f(16.2%)组合类型较为普遍;宁南山区存在13种组合类型,以Glu-A3c/Glu-B3i(20.0%)组合类型为主。在参试的宁夏小麦品种中,对同一地区不同来源品种而言,改良品种的LMW-GS遗传多样性明显较引进品种和地方品种更丰富。
关键词: 小麦 LMW-GS STS标记 Glu-A3 Glu-B3


粳稻优势生态型不同世代恢复系的恢复效果
《西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粳型优势生态型台湾粳‘嘉农428’和‘嘉农育251’为受体材料,粳稻骨干恢复系‘C418’为供体材料,连续回交到BC_1F_1和BC_2F_1代,选择具有恢复基因的植株与不育系‘秋光A’‘宁粳16A’‘216A’‘552A’‘宁粳23A’‘宁粳24A’和‘花43A’测交,F1代均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超对照优势最高达62.0%,超对照优势10%的比例最高达71.0%。BC_1F_1代与各不育系杂交F1较BC2F1代与各不育系杂交F1有更高的单株产量,有效穗数多,每穗粒数多。BC_1F_1代具有更高的配合力,与各不育系杂交F1杂种优势更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