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研究新疆酿酒葡萄糖类物质积累特性,为资源特性评价及糖品质调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赤霞珠、赤霞珠5、赤霞珠6、赤霞珠9、梅鹿辄、梅鹿辄4、品丽珠、霞多丽、威代尔和雷司令等10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其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分析各糖类物质组分所占可溶性总糖的比例及各品种(系)的可溶性糖含量特性。【结果】10个品种(系)成熟时以葡萄糖和果糖积累为主,蔗糖积累为辅,且果糖略高于葡萄糖,其中果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为51.23%,葡萄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为49.02%,蔗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仅2.91%。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以赤霞珠5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较含量最低的威代尔高了29.21%。赤霞珠5的可溶性固形物较威代尔高了30.59%。聚类分析将10个酿酒葡萄品种划分为3个类群。第1类群葡萄品种有赤霞珠9、梅鹿辄4、赤霞珠、梅鹿辄,各糖类物质含量均适中;第2类群葡萄品种为霞多丽、威代尔、雷司令,各糖类物质含量均偏低;第3类群葡萄品种有赤霞珠6、品丽珠、赤霞珠5,各糖组分关系较近,糖类物质含量均较高。【结论】筛选出高糖型品种(系)为赤霞珠5,低糖型品种为威代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遮荫弱光对甜瓜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遮荫弱光对甜瓜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遮荫弱光影响甜瓜的生理机制过程。【方法】以新疆当地3个甜瓜品种为材料,设置适度遮荫、轻度遮荫和不遮荫3个处理,测定光合指标、SPAO值和果实产量与品质,数据运用SPSS 19.0软件分析。【结果】与正常光照相比,遮荫弱光造成甜瓜叶片SPAD值、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迅速降低,胞间CO2浓度(Ci)上升,甜瓜果肉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折光糖和VC含量均下降。卡拉库塞的相关指标变化幅度较其力甘和比谢克沁小。【结论】不同甜瓜品种对遮荫弱光胁迫的适应性亦不同。甜瓜在轻度遮荫和重度遮荫环境下,其光合性能下降,光合产物累积能力及输出能力受阻,最终甜瓜产量和品质亦随遮荫程度加深而显著降低(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6个大果红枣裂果性差异及其内在原因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新疆栽培的6个大果型红枣品种(‘骏枣’、‘赞新大枣’、‘金谷大枣’、‘蛤蟆枣’、‘晋赞大枣’、‘新郑大马牙’)全红期果实为对象,通过考察裂果性差异,观察果皮组织结构,测定细胞壁成分及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扩展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造成枣品种裂果差异的内在规律,为栽培引种及抗裂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骏枣’、‘赞新大枣’、‘金谷大枣’属于易裂果品种,而‘蛤蟆枣’、‘晋赞大枣’、‘新郑大马牙’的抗裂果能力较强。(2)6个品种之间的果实角质层厚度差异显著,并以‘晋赞大枣’、‘蛤蟆枣’和‘新郑大马牙’较大;表皮层厚度在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品种间的果肉空腔与果肉面积比例差异显著,由低到高依次为‘蛤蟆枣’<‘新郑大马牙’<‘晋赞大枣’<‘骏枣’<‘金谷大枣’<‘赞新大枣’。(3)6个品种间果皮的纤维素含量、纤维素酶活性以及原果胶含量、可溶性果胶含量、果胶酶活性等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原果胶含量与裂果率具有相关性,抗裂品种‘晋赞大枣’和‘蛤蟆枣’的原果胶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品种;其他指标与它们各自的裂果率未发现相关性。(4)扩展蛋白基因ZjEXP11和ZjEXP12在6个品种果皮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且与裂果率具有相关关系,并以抗裂果能力较强品种的表达量显著较低。研究发现,新疆大果型红枣的裂果性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抗裂果品种比易裂果品种具有更厚的角质层和表皮层,以及更小的果肉空腔面积、更低的原果胶含量和更低的扩展蛋白基因ZjEXP11、ZjEXP12表达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效剂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除草剂减量效应
《西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除草剂添加增效剂减量施用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为麦田除草剂减量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药后50 d, 10%苯磺隆WP、20%双氟·氟氯酯WG和6%双氟·唑草酮OD添加增效剂激健在减施20.00%~40.00%的剂量下对麦田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86.83%~98.47%和98.96%~99.87%,分别高于与之相对应的不添加增效剂激健的处理,较空白对照增产8.03%~10.69%,纯增收益为725.80~1 099.00元/hm2,表明10%苯磺隆WP、20%双氟·氟氯酯WG和6%双氟·唑草酮OD添加增效剂激健可在红枣-小麦间作麦田减量施用。
关键词: 红枣-小麦间作 除草剂 增效剂 减量施用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旱作对棉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黄萎病菌微菌核数量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水稻旱作对棉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微菌核数量的影响,对提高新疆棉花黄萎病的防控水平有积极意义。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采自棉田的棉花、旱作水稻根际土壤进行测序分析,并结合选择性培养基检测土壤中黄萎病菌微菌核的数量。结果表明,在97%相似水平上,10月旱作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的ACE指数、Chao1指数、OTU数量与棉花根际土壤的差距较7月增大,但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在细菌属分类水平上,丰度前20种群的丰度和组成在7月与10月两时期之间变化明显,尤其根瘤菌属(Rhizobium)的丰度在旱作水稻(2.15%)根际土壤中是棉花(0.20%)的10.8倍。聚类分析显示,10月旱作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棉花根际土壤差异变大。LEfSe(LDA Effect Size)分析表明,旱作水稻根际显著富集了有益细菌种群假诺卡氏菌科(Pseudonocardiaceae)、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和剑菌属(Ensifer); 10月旱作水稻根际土壤中有益菌群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溶杆菌属(Lysobacter)、根瘤菌属的丰度分别较7月升高38.7%、96.8%、1433.0%,而棉花根际土壤中假单胞菌属、溶杆菌属、芽胞杆菌属(Bacill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丰度分别较7月下降43.3%、26.3%、31.3%、32.0%,10月旱作水稻与棉花根际土壤中假单胞菌属、溶杆菌属和根瘤菌属的相对丰度比值分别较7月份升高了157.1%、177.8%和881.8%。从黄萎病菌微菌核数量来看,7月,旱作水稻、棉花根际土壤中微菌核分别为59.2和124.2个·g-1土,旱作水稻显著低于棉花(P<0.05); 10月,上述两处理中微菌核分别为92.5和98.3个·g-1土,两处理之间已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随着作物生育期延长,旱作水稻对棉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能够明显富集有益细菌种群,但对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的影响能力减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氮耦合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水氮耦合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影响。【方法】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灌溉量与施肥量2个调控因子,其中灌溉量为主区,施肥量为副区,均设置3个梯度,灌溉量依次为2 250(低灌量)、3 450(中灌量,传统经验灌溉量CK)、4 650 m3/hm2,(高灌溉量)分别以W1、W2和W3表示;施肥量(折合纯氮)依次为0(空白)、300(中等施氮量,传统经验施氮量CK)、600 kg/hm2(高施氮量,200%CK),分别以N1、N2和N3表示。【结果】灌溉量和施肥量对植株生长和产量构成有一定促进作用,提高灌溉量和施肥量均能显著提高株高、叶片数和结铃率。在对干物质积累方面提高灌溉量可显著提高干物质积累总量,而提高施肥量主要促进了干物质更早的向经济器官积累。通过提高灌溉量可增产23.2%~31.4%,通过增施氮肥可显著增产12.5%~17.6%。【结论】水氮耦合对棉花单铃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有显著的调控作用。水氮优化策略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水肥投入,产量稳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甲虫LdATPaseE调控幼虫蜕皮的分子机制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LdATPaseE通过类胰岛素信号通路影响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通路,调节马铃薯甲虫幼虫化蛹的分子机制。【方法】LdATPaseE cDNA序列通过马铃薯甲虫转录组数据分析和RT-PCR克隆获得;qPCR检测其在马铃薯甲虫各发育阶段,以及四龄幼虫不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喂食幼虫dsRNA的方法,分析该基因在马铃薯甲虫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影响,并测定类胰岛素、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通路基因对该基因的表达响应机制。【结果】喂食二龄幼虫dsLdATPaseE后,成功敲低了靶标基因,阻止二龄幼虫的生长,显著增加了二龄幼虫的死亡率。三龄和四龄幼虫喂食dsLdATPaseE-1和dsLdATPaseE-2,在极低浓度下即敲低了靶标基因,阻止了幼虫生长,显著降低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化蛹率。敲低LdATPaseE还显著升高了LdInR与Ld4EBP的表达量,抑制一个蜕皮激素合成基因的转录,降低20E滴度并降低了一个20E响应基因的表达。敲低LdATPaseE还抑制了一个JH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降低了JH滴度,下调了一个JH早期响应基因的表达量。【结论】沉默LdATPaseE后,其可能通过抑制IIS信号途径,降低20E和JH的滴度、下调20E和JH信号从而影响幼虫生长和发育。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RNA干扰 ATPaseE 类胰岛素 保幼激素 蜕皮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交组合对库尔勒香梨贮期病害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控制库尔勒香梨采后贮藏期间萼端黑斑病发病的钙和l-甲基环丙烯(1-MCP)正交组合方式.[方法]采前喷施0.014%、0.017%、0.020%钙肥和采后1.0、2.0、3.0μL/L 1-MCP处理的正交组合,分析各处理对贮期果实品质和萼端黑斑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低浓度的采前喷钙结合采后1-MCP处理,能使果实保持较高的硬度和鲜亮的果皮色泽.采前给树体喷钙,能增强采后果实抵御萼端黑斑病等病害发生的能力.[结论](0.017% 液钙+2.0μL/L 1-MCP)处理能使果实保持较高的硬度和较好的果皮色泽;(0.014% 液钙+2.0μL/L 1-MCP)处理能明显降低贮藏期间果实的萼端黑斑率及其腐烂率,对果实萼端黑斑病的抑制效果最好;(0.020%液钙+1.0μL/L 1-MCP)处理能使果实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覆膜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合理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7~2019年设在新疆阿瓦提县,共5个施氮水平(0、110、220、330、440 kg/hm2),于棉花吐絮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棉花产量、生物量、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结果】当施氮量在0~220 kg/hm2时,棉花产量、生物量和产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棉花对氮、磷、钾的吸收也显著增加,当施氮量大于220 kg/hm2时影响不显著。棉花氮素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随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当施氮量大于220 kg/hm2时,氮素表观利用率显著降低,氮素贡献率差异不显著。【结论】当施氮量在0~22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产量、生物量、产值和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显著增加,当施氮量大于220 kg/hm2时,氮素表观利用率显著降低。综合棉花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供试棉田推荐施氮量为220 kg/hm2。当施氮量为220 kg/hm2时,形成100 kg籽棉,需吸收N 4.25 kg、P2O5 1.14 kg、K2O 3.61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水灌溉与施磷量对玉米磷累积和分配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改变土壤的湿润区域和程度,调控根系水肥吸收能力,提高作物水肥耦合效率。【方法】采用盆栽培养方法,研究分根交替灌溉(Partial root-zoon drying, PRD)和亏缺灌溉(Deficit irrigation, DI)2种灌溉方式与不同施磷量下,玉米植株各部分干物质量、磷积累量与分配率,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DI灌溉高磷处理的玉米单株干物质总量、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最高,PRD灌溉低磷处理的根干重最低,PRD和DI灌溉高磷处理的根干重比率最低;中磷处理下,在玉米植株全磷量、地上部含磷量和根吸磷量方面,PRD灌溉处理显著高于DI处理,而DI灌溉的低中磷处理的玉米植株全磷量、地上部含磷量,以及PRD灌溉的低磷处理的玉米植株全磷量均为最低;所有水磷处理对玉米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根酸性磷酸酶活性,同一种灌溉方式下不同磷水平处理几乎都无显著差异,而DI灌溉的中磷处理显著高于PRD灌溉的中高磷处理;玉米植株SOD活性,除PRD灌溉低磷处理的最低外,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RD灌溉高磷处理和DI灌溉的低、高磷处理显著高于PRD灌溉低磷处理。【结论】亏缺灌溉灌溉的高磷处理可显著提高玉米生物量,其低磷磷处理则可显著提高根部磷素分配率,而分根交替灌溉灌溉配施适量的磷肥可有效改善植株的磷素养分状况,可更有效的应对干旱胁迫。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分根交替灌溉 亏缺灌溉 磷累积和分配 耦合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