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型饲料企业建立实用型实验室意义的探讨
《广东饲料 》 2007
摘要: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饲料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现在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目前大小饲料加工企业有1.5万家,而广东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ChBAFF)基因的克隆表达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07
摘要: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鸡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chicken B cell activator factor,ChBAFF)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3周龄鸡法氏囊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出ChBAFF的ORF序列,测序后,插入质粒pMAL-c2X,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染到大肠杆菌Rosset(DE3),并以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的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5/,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75ku,所表达重组蛋白主要存在于菌体裂解物上清液中,为可溶性表达。以淀粉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后进行SDS-PAGE,用BandScan软件分析,提纯重组蛋白的含量可达97.5/。MTT比色法分析证明,纯化的重组蛋白可显著刺激鸡脾脏淋巴细胞的活化。
关键词: 鸡 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BAFF) 基因克隆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优290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优290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米质优、适口性好等特点,于2005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父母本的主要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瘿蚊种群DNA指纹及水稻抗稻瘿蚊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研究
《昆虫知识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综述经10年(1996~2005)研究建立的亚洲稻瘿蚊Orseolia oryzae Wood-Mason种群DNA指纹检测技术和水稻抗稻瘿蚊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成果。其核心技术包括5点:(1)在国际和国内首先用AFLP方法研究亚洲5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和老挝)及广东省7个地点亚洲稻瘿蚊种群DNA指纹及其生物多样性;(2)分别用RAPD和微卫星SSR技术对来源于我国的水稻资源大秋其的抗亚洲稻瘿蚊基因Gm6进行精细定位;(3)分别用与Gm6基因紧密连锁的STS分子标记和SSR标记,建立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方法选育抗稻瘿蚊新品种的技术体系;(4)应用建立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新技术选育出一批抗亚洲稻瘿蚊中国种群的新品系,创造出一批新种质,包括抗蚊18号、抗蚊软占等达国优3级的抗稻瘿蚊新品系6个;(5)将Gm6基因导入杂交稻恢复系,选育出4个抗稻瘿蚊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培矮64S/KG18,培矮64S/KI41,培矮64S/AK7,培矮64S/03W16(国优2级)和1个三系杂交稻新组合抗蚊博优。其中江西省宁都市名林水稻研究所应用本研究鉴定出的带有Gm6基因的品系抗蚊青占作为抗性亲本,培育出的2个抗稻瘿蚊的两系杂交稻组合安两优青占和培两优抗占通过省级品种审定,率先选育出抗稻瘿蚊种群的杂交稻。该项研究成果为控制华南稻瘿蚊的灾害发生提供新的技术措施,选育的抗稻瘿蚊品种和新种质,在华南广为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威夷菠萝高效再生体系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采用菠萝试管苗的叶片、叶鞘、茎段和茎薄片作外植体,以MS或1/2 MS为基本培养基,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2,4-D、6-BA、NAA和AgNO3对夏威夷菠萝不定芽的诱导效果,并在添加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中进行芽的增殖和生根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茎段为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外植体,6-BA是影响不定芽产生的最主要因素。其中MS+6-BA5.0 mg/L+2,4-D0.5 mg/L+NAA0.3 mg/L+AgNO32.0 mg/L为不定丛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诱导率为83.3%;MS+6-BA1.0 mg/L+NAA0.05 mg/L为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可分化成绿色小苗;1/2 MS+IBA1.0 mg/L+NAA0.5 mg/L为小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生根粗壮,生根率达1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简单、有效的适于PCR操作的放线菌DNA提取方法
《生物技术 》 2007 CSCD
摘要:目的:利用改良酶法发展了一种从微量(几百微升)发酵液中快速安全的提取放线菌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利用溶菌酶破壁,蛋白酶K和SDS除蛋白,成功提取较高质量的放线菌基因组DNA,所得的DNA可作为PCR反应的模板进行16SrRNA等基因有效扩增。结果:能从海绵和土壤分离的放线菌中成功提取基因组DNA。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不使用酚、氯仿等有毒害作用有机试剂,非常适于长期从事放线菌操作的研究人员。为大量放线菌菌株的快速鉴别、高通量筛选和系统分类研究创造了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氰霜唑悬浮剂对荔枝霜疫霉毒力测定与防治试验
《植物保护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0%氰霜唑悬浮剂是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新型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表明,10%氰霜唑悬浮剂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效果明显,50μg/mL和100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1.04%和100%。2002-2004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荔枝挂果期用3000、2500倍液和2000倍液喷药3~4次,对成熟期果实霜疫霉病的防效为65.55%~79.29%,对贮藏期果实霜疫霉病的防效为65.59%~79.33%,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防效。
关键词: 10%氰霜唑悬浮剂 荔枝霜疫霉病 毒力测定 药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AFLP标记对江西省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鉴别及其分类意义(英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江西省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来鉴定分析.首先从64对引物筛选出4对引物,对31份种质材料的DNA进行检测,得到190个扩增基因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9个,多态性比例为94.2 %,对31份种质材料的区分率达到100 %.然后,对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谱系图显示,31份种质材料之间的相似系数在0.50 ~0.85之间,表明猕猴桃种质之间遗传关系相对来说不是很近.在相似系数0.56的水平上,可以将31份种质大致分为4个类群:净果组和斑果组为一类群;糙毛组为一类群;星毛组为一类群;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为一类群.从树状图中看,原为中华猕猴桃的一个变种的“赣猕5号”,现与中华猕猴桃并列,有对其作进一步分类方面深入研究的必要.本研究从分子角度鉴定分析了江西省猕猴桃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关系,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分类是一致的,同时也为江西省猕猴桃种质资源分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 猕猴桃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