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玫瑰茄花萼抗氧化物的提取工艺

湖北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玫瑰茄花萼抗氧化物的提取工艺,得到较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玫瑰茄花萼4∶0%乙醇(V/V)=12∶0(W/V),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抗氧化物提取效率为:试剂盒法测得总抗氧化物提取效率为每克花萼4 062.51单位,FARP法测得总抗氧化物提取效率为每克花萼0.696mmolFeSO4当量,此时总多酚的提取效率为0.975%,花青素提取效率为0.074%。

关键词: 玫瑰茄 干花萼 抗氧化物 提取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三角洲地区甜玉米地亚洲玉米螟及其卵寄生蜂的发生规律

植物保护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系统地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在甜玉米地的周年发生动态、产卵寄主选择与甜玉米生育期的关系、卵期寄生性天敌种类、优势种寄生蜂及其种群消长规律以及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 Panget Chen对亚洲玉米螟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这一地区的甜玉米上除在1月份没有查到玉米螟落卵外,2~12月均有产卵,种群动态呈现明显的单峰型,即5~8月是亚洲玉米螟发生危害的高峰期。亚洲玉米螟成虫产卵对甜玉米植株的生育期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以抽雄期的植株对亚洲玉米螟产卵最具吸引力。玉米螟赤眼蜂是当地亚洲玉米螟卵期寄生蜂的优势种。甜玉米田赤眼蜂寄生率的季节变化符合典型的天敌跟随现象,即2~6月卵块寄生率较低,7~9月是赤眼蜂寄生的高峰期,田间寄生率可达90%以上。

关键词: 甜玉米 亚洲玉米螟 玉米螟赤眼蜂 种群动态 寄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果型黄瓜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从品种、栽培季节、种植密度、整株方式以及叶面肥施用等方面探讨了适合水果型黄瓜种植的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绿珍1号产量最高且适合在不同季节种植;栽培模式以“种植密度35 cm×50 cm+整侧枝摘顶+叶面肥”最佳,其中应特别注意叶面肥的施用浓度,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绿芬威2号1 000倍+磷酸二氢钾800倍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水果型黄瓜 栽培模式 高效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卡特兰组培快繁中影响原球茎成苗的几个因素探讨

广东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以四季开花型卡特兰品种MC1原球茎为试材,探讨了基本培养基、激素和活性炭对原球茎成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以Kyoto培养基最适合;激素以NAA 0.5 mg/L最有利于MC1原球茎形成壮苗;而活性炭对MC1原球茎根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叶的形成影响不大。

关键词: 卡特兰 原球茎 组织培养 成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黑米萌芽积累γ-氨基丁酸的工艺条件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稻米进行萌芽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其营养成分和γ-氨基丁酸等活性物质含量,为了分析影响籼型黑米萌芽积累γ-氨基丁酸的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籼型黑米的浸泡温度、时间、浸泡液中Ca2+浓度及其萌芽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籼型黑米的吸水率和萌芽率受浸泡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在萌芽过程中其对γ-氨基丁酸的积累受浸泡液中Ca2+浓度以及萌芽培养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在28℃温度下用0.50 mmol/L CaCl2溶液浸泡24 h后,再在29℃温度下萌芽培养30 h,其γ-氨基丁酸含量可达到55.36 mg/(100 g),为萌芽前的3.9倍。

关键词: 籼型黑米 萌芽 响应面分析法 γ-氨基丁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桑椹果酒酵母的分离筛选及耐性测定

酿酒科技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对来源于成熟桑椹果实、桑叶以及桑果园的土壤的酵母进行筛选,以TTC显色法及产气初筛、大瓶复筛以及放大试验对菌株进行优选,得到一株优良的酵母菌株,发酵结果表明,该酵母菌起酵快,7d发酵即可产酒11.7%Vol。对其进行各种耐性测定,证明其能耐受高糖、高酒精度、高二氧化硫浓度,适合在桑椹果汁pH中进行正常产酒发酵,综合各种性能表明,该菌能取代葡萄酒酵母进行桑椹果酒的酿造。

关键词: 微生物 桑椹果酒 酵母 分离 耐性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蜜饯(凉果)加工中食品添加剂的应用

中国食品工业 200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浴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总砷

广东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在不同土壤总砷浓度水平下,从王水水浴的时间、基体改进剂等方面对水浴消解土壤-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砷,结果表明:在土壤总砷1~220 mg/kg范围内,1+1王水水浴消解土壤0.5 h,10%盐酸反应介质,各5%硫脲+抗坏血酸预还原,2.0%硼氢化钾还原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总砷,标准物质回收率为98.6%~106%,方法精密度RSD为2.096%,样品检测下限0.953为μg/L,测量效果好。

关键词: 王水水浴 氢化物 原子荧光法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株无致病力的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畜牧与兽医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从安徽和县无病鸭场的健康鸭咽部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定名为LY-58株。经分离培养、形态学检查、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及PCR鉴定,分离菌株被鉴定为2型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毒力实验显示,2型RA参照菌株RAF2对10日龄北京鸭的LD50为5.57×107CFU,而分离菌株LY-58的LD50大于1.0×1010CFU,可确定为无致病性。

关键词: 鸭疫里氏杆菌 致病性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态制剂在临床营养品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生态制剂具有通过协调肠道茵群的平衡来增强人体健康的功效,已经逐渐得到接受和认可,随着对益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它的功效和应用也在进一步探索之中。科学试验已进一步证明微生态制剂在预防和治疗以下疾病方面的功效:提高肠道功能,加强免疫系统功能,加强营养吸收,降低乳糖不适症,降低个体性过敏症状以及降低癌症发生率。目前微生态制剂还存在诸如安全性,有效期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益生菌 临床营养 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