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企业专项财政资金使用及账务处理探析

中国农业会计 2015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政府对企业的专项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但企业在专项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及账务处理等方面存在不规范、不准确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问题的梳理及原因分析,就如何规范专项财政资金管理和核算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专项财政资金 使用 账务处理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vasa调控区的克隆、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驱动活性检测

中国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vasa(Csvasa)基因调控区的功能,在已克隆的Csvasa基因编码序列的基础上,采用基因组步移和PCR扩增的方法克隆得到Csvasa调控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vasa基因5′区,并构建了含Csvasa基因调控区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p Csvasa-GFP-T),进一步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初步验证调控区的驱动活性。结果表明,通过基因组步移和PCR扩增获得Csvasa 5′区5 166 bp和3′区1 655 bp,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5′区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在转录起始点上游26 bp处存在保守的TATA框,以及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点如SRY、Oct-1、Sox-5、CREB、GATA、AP-1、C/EBP、Sp-1、c-Myc、HNF、NKX2-5、V-Myb等。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所构建的p Csvasa-GFP-T表达载体注射于青鳉(Oryzias latipes)受精卵并进行培养观测,发现Csvasa调控区能够驱动GFP在青鳉胚胎内表达,荧光表达率为81%。将有荧光的胚胎培养为成鱼,检测外源基因的整合率为11.5%。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半滑舌鳎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标记、追踪和操作研究以及半滑舌鳎的性别控制等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半滑舌鳎 vasa启动子 显微注射 绿色荧光蛋白 转基因 驱动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浦珠母贝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海洋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物素标记的(AC)_(15)探针和磁珠富集法构建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基因组DNA微卫星富集文库。随机挑选2097个克隆进行筛选,得到483个候选克隆(23.03%),对其中135个阳性克隆测序分析发现122个克隆含有微卫星重复单元(90.37%)。进一步通过序列比对,最终得到65个具有特异微卫星序列的阳性克隆(53.28%),其中包含85个微卫星DNA结构域,其中完美型(perfect)70个,占82.36%;非完美型(imperfect)7个,占8.24%;混合型(compound)8个,占9.41%,重复次数主要分布在5~20(95.74%),平均重复次数为7.83,(AC/GT)n重复所占比例最高(75.53%)。基于微卫星两端的侧翼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引物,获得11对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本研究为开展合浦珠母贝分子育种及资源评价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微卫星 磁珠富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绒螯蟹Myostatin基因在蜕皮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荧光定量PCR(qR T-PCR)技术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Myostatin(EsM STN)基因在不同组织及蜕皮阶段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EsM STN在蜕皮间期(C期)中华绒螯蟹肌肉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水平最高,胸神经节和脑神经节中也有较高水平的表达,暗示EsM STN基因的功能并不局限于肌肉生长的调节。(2)在不同蜕皮阶段,肌肉中EsM STN的基因表达水平在蜕皮后期(AB期)最高,蜕皮前期(D期)最低,推测EsM STN可能正向调节中华绒螯蟹肌肉生长,参与肌肉组织蜕皮后的生长以及蜕皮前的萎缩过程;肝胰腺、上皮组织中EsM STN的最高基因表达水平都出现蜕皮后的AB期,C期或D期相对表达量最低,这可能与上述器官的细胞增殖主要发生在AB期有关;胸神经节中EsM STN的表达水平在蜕皮期(E期)最高,D期最低,暗示EsM STN正向调节胸神经节中的神经发生。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Myostatin(MSTN) 表达分析 蜕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东盟水产品贸易竞争力研究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5

摘要:东盟作为中国水产品贸易重要市场之一,在启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后,双方水产品贸易规模逐年攀升,极大地促进了水产品贸易的发展。借助TC指数,对2000~2013年间中国与东盟、中国与东盟各国及不同类别水产品贸易特征和竞争力优势情况进行了分析测算,得出以下结论:在2000~2013年间,中国出口东盟水产品贸易额增长了52倍,年均增长率为35.45%;034类、036类及037类的出口贸易额呈现了指数级的增长趋势,036类和034类的进口比例迅速攀升,占进口额的90%;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整体竞争力呈现上升趋势;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具有较大的竞争力优势,TC指数平均值为0.75和0.64;037类产品最具有竞争力优势,TC指数均值为0.91。建议通过扩大中国水产品在东盟国家的贸易规模和优化水产品出口类别结构,进一步提高中国对东盟水产品贸易的竞争力。

关键词: 中国—东盟 水产品 贸易竞争力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遗传设计群体混合模型连锁分析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5

摘要:研究提出了一个同时含有主效基因和微效多基因的混合模型连锁分析方法。首先应用LASSO方法快速估计线性混合模型(LMM)非零的主效位点,并将这些位点效应视为固定效应;而后把基于约束极大似然法(REML)估计得到的微效多基因效应再放入LMM中作为随机效应;从而最终实现QTL遗传参数估计和基因定位连锁分析。针对系谱群体的定位分析,该模型,即LASSO-LMM法,不仅很好地继承了单独LASSO法的计算速度,而且还具有比单独LMM法更好的遗传参数估计稳健性。为了具体比较这3种定位方法,采用计算机模拟数据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独LASSO法和单独LMM法,LASSO-LMM法在QTL遗传参数估计和统计效力上总体表现出更高的估计精确度和检测效率。

关键词: LASSO 约束极大似然法 线性混合模型 系谱群体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养殖鱼哈维弧菌分离株的耐药谱型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和分析南海沿岸地区临床分离的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菌株耐药谱多样性,采用K-B法对84株哈维弧菌分离株进行了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并通过聚类分析对分离菌株耐药性进行研究,探讨其抗生素耐药性同菌株时空分布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84株哈维弧菌的耐药谱型数量为26种,谱型丰富度为31.0%;多重耐药谱型数量(耐药种数3种以上)为13种,占总耐药谱型数量的50.0%,谱型丰富度达59.1%。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的分离株分别包含有18种、15种、3种、1种耐药谱型,4个地区均具有J型(FUR/AMO)耐药谱;2007―2012年各年份菌株耐药谱型为:2007年2种(J、M,耐2种抗生素)、2010年4种(A、B、J、M,耐5种抗生素)、2011年24种(除Y、Z外的A-X耐药谱型,耐7种抗生素),2012年26种(包括Y、Z耐药谱型,耐8种抗生素)。聚类分析将实验菌株分为i~vi共6个亚群,进而聚类为Group I、Group II两个组群;各亚群菌株具有独特的耐药谱型,耐药谱型分别是N、P、T、U、Y(i亚群),R、S(ii亚群),K、P(iii亚群),F、H、O、X、V、W(iv亚群),E、G、Q(v亚群),C、L、Z(vi亚群);两个组群菌株没有共同的耐药谱型。研究结果表明,哈维弧菌分离株耐药谱型多样,谱型丰富度较高,来源不同的菌株耐药谱型存在差异,聚类分析方法能够根据耐药性情况有效地对菌株分型。

关键词: 哈维弧菌 海水养殖 耐药谱 聚类分析 亚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富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完全双列杂交后代生长性能与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中国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与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为繁育亲本,采用完全杂交进行配组,分别对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纯繁与正反交后代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并且研究了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水平与肌肉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将初始规格基本一致的4组F1罗非鱼饲养100 d后,吉富罗非鱼纯繁组F1特定生长率最高(P<0.05),吉富罗非鱼奥利亚正反交组合无显著差异(P>0.05),奥利亚纯繁组F1特定生长率最低(P<0.05)。同时,奥利亚纯繁组F1的饲料转化率、肝体比与内脏比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各实验组水分、灰分与粗蛋白含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吉富纯繁组F1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奥利亚纯繁组F1的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与氨基酸总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0.05),4组F1的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均符合FAO/WHO的标准。吉富纯繁组F1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反交组合与奥利亚纯繁组F1(P<0.05)。肌肉FAS、LPL、HSL和G6PD mRNA水平与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FAS与G6PD mRNA水平与肌肉脂肪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61 5(P<0.01)和0.538 7(P<0.05);LPL和HSL mRNA水平与肌肉脂肪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 5(P<0.01)和0.562 4(P<0.05)。研究结果表明,奥利亚纯繁组F1的生长与肌肉营养成分明显劣于其他实验组,证明杂交能够提高后代的生长性能,改良肌肉品质,增加选育的综合效果。同时,吉富罗非鱼奥利亚正反交组合间LPL与G6PD mRNA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0.05),增加肌肉脂肪含量有助于提高LPL和HSL mRNA表达水平。

关键词: 罗非鱼 肌肉营养成分 脂肪酸 氨基酸 脂代谢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慢性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及生理功能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氨氮胁迫影响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同时降低其免疫力的生理生化机制,为罗非鱼的科学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尼罗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养殖水体中设置0(对照组)、3.49(A1处理组)、6.99(A2处理组)、13.97(A3处理组)和27.94(A4处理组)mg/L共5个氨氮胁迫浓度,饱食投喂30 d后,测定尼罗罗非鱼的生长、血液常规参数及肝脏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长期氨氮胁迫下,尼罗罗非鱼的体表黏液增多,游泳缓慢,各鳍条出现缺损,胸鳍基部有充血现象,有的死亡个体尾部溃烂,鳃部充血,剖解发现肠道内食物很少,肝脏发白,其中以A4处理组(27.94 mg/L)尼罗罗非鱼的症状最明显。随着养殖水体中氨氮胁迫浓度的升高,尼罗罗非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呈下降趋势,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血红蛋白含量(HGB)显著低于对照组(降幅为8.98%~15.50%),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也有所下降(降幅为5.80%~12.06%)。在肝脏酶活性方面,经氨氮胁迫30 d后,尼罗罗非鱼的肝脏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谷丙转氨酶(GP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长期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血液常规参数及肝脏酶活性有明显影响,鱼体的免疫能力、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在日常养殖生产中,必须密切关注池塘水体氨氮的变化,降低氨氮胁迫对罗非鱼的毒副作用。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氨氮胁迫 生长 血液常规参数 肝脏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亲本高温驯化和囊胚期热应激对刺参幼体生长、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探讨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亲本南方驯化和囊胚期幼体热应激对浮游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刺参亲本分为未度夏(DA)组和已度夏(XP)组,每组设置对照组(C)和热应激组(H),在囊胚期对H组进行45min、26℃的高温应激,然后分别在18℃和23℃下培育至变态。结果表明,培育温度对H组和C组幼体的生长有显著影响,C组幼体在23℃下的特定生长率高于18℃,而H组正好相反。从耳状幼体第2天开始,DA组和XP组幼体的最大体长开始出现在H组,这与幼体对饵料的摄取有关。H组幼体的变态率要显著低于C组,这归因于高温应激导致的高畸形率。DA组和XP组幼体的生长、成活以及附着变态率之间差异不显著。鉴于之前研究结果,可通过下述途径获取耐高温刺参苗种:首先在囊胚期进行高温应激获取耐高温幼参,然后在南方进行幼体培育和中间养成,性成熟后进行苗种繁育,最后经过累代选育固定耐高温性状。

关键词: 刺参 高温驯化 热应激 生长 发育 耐热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