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复合酶解裂壶藻渣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提取油脂后的裂壶藻渣为原料采用蛋白酶进行酶解,以水解度、蛋白回收率及产物抗氧化活性为指标,确定最佳复合酶解工艺。结果表明,在p H为7.5,水解温度为50℃,料水比为1∶12(w/w),加酶量为0.5%(E/S,w/w)条件下,采用复合蛋白酶与Alcalase 2.4 L复配方式(1∶1,w/w)酶解裂壶藻渣6 h后的产物水解效果与抗氧化活性均优于其他单酶或复合酶解产物。在此条件下,酶解产物的水解度为11.15%,蛋白回收率为70.82%,羟自由基半抑制浓度IC50为1.656 mg/m L,还原力为1.417(浓度3 mg/m L),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裂壶藻 复合酶解 抗氧化肽 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富罗非鱼温棚池塘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垂直分布特征及其界面交换通量

中国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eeper(pore water equilibriums)技术采集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整个垂直剖面的原位水样,然后使用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主要营养盐NH4+-N、NO3--N、NO2--N、PO43--P和SO42--S的浓度,从而分析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温棚养殖池塘各营养盐的垂直分布特征,并估算其在上覆水-沉积物界面处的交换通量。结果表明:(1)两罗非鱼温棚养殖池塘,4个Peeper实验组在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中各营养盐组间重复性都较好,且各营养盐都有较强的垂直分布规律。NH4+-N主要存在于沉积物间隙水中,从其表面深度0至6 cm间隙水中NH4+-N浓度迅速增高,8 cm后趋于相对稳定;NO3--N主要存在于上覆水中,沉积物0至4 cm间隙水中3NO--N浓度迅速降低;NO2--N浓度在沉积物表层2 cm处出现峰值;PO43--P浓度在沉积物0至4 cm间隙水中浓度迅速增加至最大值,深度超过4 cm浓度有降低趋势;SO42--S主要存在于上覆水中,沉积物0至8 cm间隙水中SO42--S浓度迅速降低。(2)不同深度的水样根据营养盐浓度,各实验组都可聚类为3组差异显著的类群:上覆水组、表层沉积物组(上覆水-沉积物交界面组)和深层沉积物组。(3)通过Fick第一定律估算营养盐在上覆水-沉积物界面的扩散通量得出:NH4+-N和PO43--P为从沉积物间隙水扩散至上覆水中;NO3--N和SO42--S为从上覆水扩散至沉积物中。4个Peeper实验组NH4+-N的扩散通量分别为22.44 mg/(m2·d)、22.93 mg/(m2·d)、50.84 mg/(m2·d)和16.74 mg/(m2·d),为两罗非鱼温棚养殖池塘主要的沉积物内源释放营养盐。与类似研究比较,本研究通量相对较高,表明养殖池塘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SO42--S的扩散通量分别为–87.05 mg/(m2·d)、–164.87 mg/(m2·d)、–77.37 mg/(m2·d)和–91.30 mg/(m2·d),为两养殖池塘沉积物最大的吸收营养盐,表明SO42--S还原可能为罗非鱼养殖池塘沉积物中有机质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间隙水 上覆水 营养盐 Peeper 垂直分布 交换通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渔业科技协作机制探索——以全国渔业科技协作网为例

水产学杂志 2015

摘要:科技协作是提高创新能力和加速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协作对我国各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科技协作的重要性,以全国渔业科技协作网为实例,在总结其取得的发展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了进一步深化渔业科技协作,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的新机制。

关键词: 渔业 科技协作 渔业协作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新型膜孕激素受体基因分子特征及其在卵巢发育过程的作用

中国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人工育苗技术水平,对半滑舌鳎新型膜孕激素受体(m PR-like)基因进行研究。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获得全长为2 002 bp的半滑舌鳎新型膜孕激素受体的c DNA序列;二级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存在7个跨膜区域;三级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有多个结合位点。使用MEGA4.0临位相联法和Clustal X方法对m PR-like的氨基酸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和序列相似度分析,发现半滑舌鳎m PR-like与青鳉(Oryzias latipes)和三刺鱼(Gasterosteus aculeayus)的m PR-like聚为一支,相似度分别为68%和72%。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了m PR-like m RNA表达情况,发现m PR-like m RNA在性成熟雌性半滑舌鳎不同组织表达具有广泛性,但表达量存在差异,在脑、卵巢、心脏、鳃、脾和胃等组织表达丰富;在不同发育阶段卵母细胞中,m PR-like m RNA表达水平从II时相卵母细胞到V时相卵母细胞持续升高,而在VI时相卵母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在半滑舌鳎繁殖周期的脑和卵巢组织中,m PR-like m RNA的表达水平从性腺发育II期到V期持续升高,并且在V期达到最高峰(P<0.05),VI期表达量开始下降;在半滑舌鳎繁殖周期的垂体组织中,不同繁殖期m PR-like m RNA表达水平变化幅度不大,但在性腺发育V期时垂体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繁殖期(P<0.05)。放射免疫测定的结果表明,半滑舌鳎雌鱼血清中孕酮激素的含量变化在整个繁殖周期中差异显著(P<0.05),在性腺发育IV期含量迅速升高并在V期达到峰值。该基因在半滑舌鳎多种组织中的表达特征,预示其具有多种生理学作用;在卵母细胞和繁殖周期脑–垂体–卵巢的表达特征表明其参与卵母细胞成熟过程和生殖调控。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新型膜孕激素受体 基因克隆 表达 孕酮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有机碳源对牙鲆幼鱼循环水养殖效果的影响

渔业现代化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模拟装置,选择葡糖糖、乙醇、红糖和淀粉等4种碳源,按C(TOC)/N=4控制添加量,对不同碳源组和对照组(不添加碳源)牙鲆幼鱼的养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牙鲆幼鱼经过40 d的饲喂,对照组增重率最低,为104.0%,与乙醇组和葡萄糖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存活率均超过85%;红糖组饵料系数略大于对照组,其它3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养殖过程中各组氨氮浓度均小于0.3 mg/L;硝酸盐氮浓度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稳定阶段对照组含量高于其它4组;添加少量可溶性有机碳源会导致养殖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迅速升高,经过微生物分解利用短时间内又恢复正常。研究表明,向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添加适量有机碳源对牙鲆幼鱼的养殖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碳源 牙鲆 养殖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与酶对水产养殖池塘底质及有机碳的控制

天津农业科学 2015

摘要:当前我国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模式造成底质环境恶化,不利于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水产养殖的底质控制和改良技术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本文在参考其他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微生物和酶来转化池塘底泥和降低有机碳的含量,以有效控制集约化养殖池塘中的碳源污染。研究显示,采用0.625 mg·cm-3的用量,无论是微生物单一菌种或单一酶,其在10 d内均对底泥的TOC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但微生物和酶的组合效果显著好于单一微生物或酶,其中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按1∶1∶2∶1比例的组合效果最佳,对底泥TOC的降低率高达23.8%。在温度和DO适宜的条件下,上述配方的菌酶制剂按6.75 kg·hm-2的用量,30 d内可降低池塘底泥厚度0.47 cm,底泥中有机碳含量的降低率达21.82%。研究表明,利用菌酶复合制剂对集约化养殖池塘进行处理,可减少底泥的产生量,降低有机碳的含量,减少碳排放,且菌酶复合制剂的每公顷实际使用成本仅为825元,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微生物 水产养殖 底质 总有机碳 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COI和16S rRNA基因研究3个地理群体黑龙江河蓝蛤的遗传多样性

海洋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通用引物对辽宁盘锦、辽宁大连、山东日照的3个地理群体黑龙江河蓝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COI和16S r RNA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得到30条658bp的COI基因部分序列和27条450 bp的16S r RNA基因部分序列。其中COI和16S r RNA基因部分序列T、C、A、G和A+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5.4%和32.0%、13.5%和13.3%、20.7%和29.3%、20.4%和25.3%、66.1%和61.3%,AT含量高于GC含量,这与其他软体动物门动物的COI和16S r RNA的观测结果相近。COI和16S r RNA分别检测到了24个单倍型、43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和9个单倍型、19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AMOVA分析表明,3个群体间COI和16S r RNA部分基因总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Fst=0.0090(P<0.001)和Fst=0.0674(P<0.001),群体内遗传分化远大于群体间、群体内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用NJ法构建分子进化树,3个地理群体的黑龙江河蓝蛤聚为一个族群,有少数个体和其他群体的个体聚在一起。

关键词: 黑龙江河蓝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 线粒体 16S r RNA COI 遗传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阳澄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7-11月对阳澄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68属142种,其中绿藻门63种,占44.37%,硅藻门27种,蓝藻门22种。优势种中绿藻门种数最多,其中61.11%的优势种为富营养型水体指示藻类。细胞密度年均(3.99±4.00)×106cell/L,生物量年均(1.41±1.05)mg/L,夏季均高于秋季;夏秋季藻类密度以蓝藻门最高,生物量则以硅藻门最高。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阳澄西湖水质总体显示为中污染,其中秋季水质状况优于夏季。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阳澄西湖夏季浮游植物现存量主要与pH、水温、NO-2-N呈正相关,秋季则主要与NO-2-N、CODMn、DTN和DTP有关。RDA分析显示,夏季浮游植物水平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是T、TN和DTP,而pH、T、DO和DTN为秋季藻类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季节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磷茵YC4对养殖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及其溶磷效果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5

摘要:YC4是从养殖池塘分离筛选的具解磷能力的芽孢杆菌,为给后续开发YC4菌肥提供基础资料,根据养殖池塘的环境条件,实验设置了不同温度、盐度、pH,测定YC4菌株在这些条件下48h时的菌量.结果表明,YC4在温度15~35℃,盐度0~35,pH6.0~10.0的范围内能生长;在温度20~35℃、盐度5~20、pH6.0~8.5条件下,YC4菌生长良好.因此,水产养殖环境条件适宜YC4的生长.本研究还考察YC4菌肥施用于养殖土塘后水体活性磷的变化情况,实验设计N+P肥、YC4菌、YC4+N肥、YC4+N+P肥等4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施用YC4菌或YC4菌肥组相比施用N+P肥组的3组水体活性磷均增加,YC4+N+P及YC4组相比N+P肥组水体活性磷最大增加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YC4菌的施用增加了水体的活性磷.本研究表明,YC4解磷菌具有在养殖土塘应用的潜力.

关键词: 解磷菌 环境条件 生长 活性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现状及问题探析

中国经贸导刊 2015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事业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是一个宏伟而重大的命题。从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出发,本文在总结科研事业单位改革现状的基础上,力图找出其中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人事制度改革 “双肩挑” 绩效考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